農村老話為何說“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非要這麼做嗎?

老孫遁世無悶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兒孫。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十分聰明,那麼他自己應該用這十分中的七分聰明,剩下的三分留給兒子孫子。後代們使用,不能自己一個人把十分聰明全部用完,這句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理解自己用幾分聰明。別人用幾分聰明那麼簡單。它說的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道理。也就是說它講的與人交往,不能用十分的聰明與人交往。要給別人留幾分餘地,這看起來沒雖然沒有用十分聰明對待別人那樣顯得自己聰慧。但這樣是真真正正大智若愚的做法。試想一下,如果自己每次與人交涉都拿出十分的聰明勁來,不僅別人佔不著便宜。而且自己精於算計而每天活的很累,進一步說別人與你相處既然佔不到便宜,是不是久而久之就不原與你相處了呢?長此以往別人也會認為你的兒孫也會跟你一樣,他們會害同樣佔不到好處而不原與他們打交道,這樣長遠看來,對人十分聰明不僅不好,反害子孫後代,可謂得不償失啊!


老李頭的一天


這個必須是要這樣做的,尤其是生在帝王之家。為什麼說要將十分聰明才智留下三分呢?其實這在乾隆皇帝當中,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

乾隆如何對待和珅?

乾隆皇帝難道不知道和珅貪汙嗎?難道他不知道在朝堂他勾結一些大臣沆瀣一氣嗎?其實乾隆都知道,但是為什麼沒有處置和珅呢?在我看來原因有以下2點。

①乾隆貪玩:乾隆貪玩生性風流,而只有和珅才懂得他的心思,他總能將乾隆逗得非常開心,也四處帶乾隆在京城各種好玩的地方玩。其實每一種人都缺,但是缺了和珅,朝廷可以運轉嗎?缺了和珅照樣可以運轉,但是乾隆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②留給孩子的寶藏:其實乾隆皇帝在臨死的時候已經給他的後代說了,當然在證實當中有沒有咱就不知道了。在各大電視劇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就是留給他兒子嘉慶的寶藏,因為你要拿和珅開刀立威,只有這樣才能在朝堂當中有自己的威信,如果說乾隆就將和珅給拿下了,嘉慶皇帝用什麼來樹立威信呢?

農村這句話的意思

大家都聽說過,富不過三代,但是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呢?為什麼富不過三代呢?這主要是因為第3代有可能他經不住各種考驗,因為第2代第1代都將該吃的苦已經吃完了,在第3代時,他沒有經過各種苦練和折磨,他如何將這些財富繼續傳承下去呢?

因此你要留下來三分才智,不要將事情做到面面俱到。畢竟我們的後代是需要自己成長的,如果萬事萬物都給他準備的妥妥當當,他以後怎樣接受風雨的洗禮呢?這就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農村這句老話說的很有哲理。一是指家族聰明資源不可用盡,你絕代聰明瞭,就會形成“空前絕後”,誰不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強啊?二是本代把後面所有的事都想到做到了,讓後代坐享其成,心情不錯,結果會害後代:吃穿不愁,不思進取,坐吃山空。大家看過《紅樓夢》吧?寧國公、榮國公創了偌大一份家業,兩個府裡養的全是揮金如土、不務正業、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兒孫,都是敗家的玩意兒,“落得個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有道是月圓則虧,不僅要留給子孫豐富的物質資產,還應激發子孫的聰明才智和緊迫感、追求感、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真正達到“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漢江庸叟


這句古話帶有教育規勸他人的意思,也是社會上對人情世故的一種經驗總結。

聰明就是智商,智商也就是一個人處事的水平,古往今來,生死更替,弱肉強食。有些智者的骨子裡包含著狡黠陰險,貪婪佔有,間接掠奪人均資源。

如此一來,這樣智者的日月肯定過的瀟灑風光,其實他們的享樂是建立在他人的奉獻之中。

按倫理生存法則,“一根茅草頂一顆露水珠”,人與人之間是公平的,過份的獲得了資源就等於吃了兒孫飯,發了不義之財下輩就得背鍋。

說到這點,對這道題的詮釋就清楚了,所以說,一旦聰明人明白了這個道理,與人處事顯的大智若愚,意思是留碗飯給兒孫。


文都楊稼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對的。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們做人做事不要斤斤計較,有些人做事看似滴水不漏,什麼好處都佔到了,什麼便宜都不能落,可這樣並不好。因為比聰明,每個人身邊的聰明人都多了去了,絕對不止你自己。什麼事都想著自己,是很難和身邊人打成一片的。這樣會找不到朋友,可能這對你自己來講,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對子孫後代卻是影響深遠。在和別人相處時候,能讓著別人幾分,別人都心知肚明,不會把你當傻子的,反而會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太聰敏,其實是一種讓自己心很累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做法,還很容易得罪人。畢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懂得難得糊塗,其實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其實這話,只是一半。它還有後半句,多數人應該不知道。後半句是:若是十分都用盡,子孫個個不如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因果報應,很多聰明一世的人,他們的子孫後代好像並不聰明,甚至日子過得很不如意,並且有些人的智商簡直都低到了小孩的水平。

有些父母,太過於聰明,從小就把兒孫們的一切都算計好了,他們只需要按照父母的精心計算和設計的走過去就可以了。他們缺少面對失敗的心理準備,他們也無法體會成功後的喜悅。因為他們已經很成功了。同時,他們對新事物也沒有什麼上進心,久而久之,昏昏碌碌,無慾無求。後代生來,其實是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所以不要一切為他做的太滿。當一切都做的滿分時候,子孫後代繼承不到一分。若用七分聰明,三分給後代。而他本來就有七分聰明,加上繼承來的,也是十分聰明瞭。





農村你陽弟


在中國有很多古訓。象知足者常樂,人生難得糊塗。更有聰明反被聰明誤,凡事不可做太滿。留有佘地,才不至自己做事太絕對。也就是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留下了很多。處世為人之道。人生有很多無奈。看透別說透。說透不是好朋友。面壁思過。閒談莫論他人非。人生苦短。與共難相伴,人生難,人生奮鬥,人生精彩!


用戶4752378330131


意思是說父母教育你學會做一個有誠信誠實的一個規規矩矩一個人吧,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過份而是要留下三分後路,為子孫修行積德的意思啊灬


大提琴深


話說三分,事做七分。人不能說過頭的話,做事留三分,不能做絕。無論說話或做事都要給自已留餘地,讓子孫以後多學習怎麼做人。必須要這樣做。


手機用戶香蕉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有些東西自已還是留一手的,


阿波在農村


主題是做事不要做絕了,直說有點露骨,委婉的比喻勸人之語。文明古國五千年記載有很多例數不勝數。這就說明了我們國家的文字深奧之大,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與我國相比的。各人有個人的看法理解。如果不對不要罵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