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網課】崔建強 季驕陽夫婦:我們在疫區為學生上網課


【我和我的網課】崔建強 季驕陽夫婦:我們在疫區為學生上網課

  崔建強和季嬌陽夫妻兩人都是外國語學院教師,一個在英語系任教,一個在俄語系任教。對他們來說,今年的春節最為難忘,一家三口回湖北老家探親,沒想到突然暴發的疫情,讓他們滯留湖北,至今未能返校。

  崔建強和季嬌陽夫妻倆都是有著15年教齡的“老教師”了,他們深知,在線教學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來講都是一次挑戰。

  “身處疫情核心地帶,心理壓力很大。手頭沒有教材,家裡沒有網。一方小桌,一部手機,一臺筆記本電腦就是我們直播教學的全部家當。”

  “直播前一週我急得睡不著覺,滿腦子想的都是沒有教材怎麼辦。”

  “幸虧我們平時積累了大量電子資料,還養成了隨身攜帶U盤的習慣,結合大學教務處提供的第三方平臺和資源,經過一個星期夜以繼日的準備,我們教授的多門課程順利實現了直播。”崔建強和季嬌陽說道。

  為保證教學效果,他們無縫對接多個教學平臺:用石河子大學網絡教學平臺(優慕課V8)發佈課程通知、教學文件、課程作業和階段測試;用騰訊會議平臺直播課程和研討答疑。考慮到部分偏遠地區學生手機信號不穩定、優慕課平臺高峰時段訪問速度受限等困難,崔建強還在教學QQ群中同步發佈各類教學通知和多媒體資料等,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及時瞭解課程信息,避免因網絡問題學習掉隊。

  他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組織課堂答疑和學習研討,不讓學生帶著疑問離開課堂。課後則通過單元綜合作業、單元主題帖討論、習題錯誤訂正等方式,督促學生及時複習所學知識,用喜馬拉雅等平臺資源鞏固和拓展單元知識。

  他們通過教材內容預習、自主復聽訂正、補充練習鞏固、網絡資源拓展等途徑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我發現藉助教材重難點、單元主題帖、練習答案帖強化主題研討,師生在不同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不斷激發新想法和新理念,讓各種不理解、不懂在愈辯愈明中得到解決,比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更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功效。”季嬌陽說。

  “主題研討也可以成為課程思政教學的豐壤沃土。”這是崔建強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的。結合課程單元教學的主題,崔建強在每個單元都精心設計專題討論貼,如“家鄉的燦爛藝術和文化”“新時期婦幼權益保護實現途徑”等,於細微處著手,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文化觀、社會觀,乃至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學生對崔建強和季嬌陽的課程給予很高的評價:“雖然老師被困在湖北,沒有良好的網絡條件,但他們向我們清晰地傳達了課程內容,我們體會到了線上教學的樂趣並學有所獲,感謝老師的付出。”

  “在線教學從形式上跨越了時空侷限,實現了千山萬水傳音;內容上突破了傳統紙質和單一教材侷限,擁有海量平臺資源助陣助力;我倆也從最初手忙腳亂、頭疼眼花變得愈發淡定,教學效果基本可以達到面授效果。”崔建強和季嬌陽充滿自信地說道。

  (通訊員 李繼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