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番茄栽培技術和管理?怎樣提高番茄產量?

一,番茄歷史來源

如何進行番茄栽培技術和管理?怎樣提高番茄產量?

番茄,為茄科類植物,又叫西紅柿。原產於南美洲秘魯、厄瓜多爾地形複雜的河谷和山川地帶。十七世紀經葡萄牙進入中國,在我國臺灣南部,60年代起在我國農村廣泛種植,成為全國一種主要蔬菜之一。

二,番茄對人體的需要和經濟意義

番茄營養價值豐富,含人體所需物質較多。根據科學測定,每100克鮮果含水量95克左右,蛋白質和氨基酸0.8~1.2克,鈣0.8毫克,鐵0.8~0.9毫克,維生素20~30毫克,胡蘿蔔素0.35~0.37毫克。還含有大量的檸檬酸等等。

番茄色彩鮮豔,外觀紅圓而精美,味道獨特,生熟食均可,能製作多種美味佳餚。番茄種植效率比較穩定,一般畝產在3000千克以上,高產地塊可達6000千克以上,經濟效率可觀,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如何進行番茄栽培技術和管理?怎樣提高番茄產量?

三,番茄栽培技術和要點

番茄栽培分兩種方式,主要有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今天這篇文章主要介紹早春大棚栽培技術。

(1)育苗前準備

播種床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而要至少3年以上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在播前結合翻耕對苗床底土畝施複合肥和過磷酸鈣10千克、25千克,然後噴灑50%多菌靈500~6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

(2)播種期和播種方法

番茄播種期9月下旬~11月上旬為播種期,每畝用種量20~25克左右。

將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用溼布包裹後在25~30度適宜溫度進行催芽,等2/3種子露白時播種。

播種方法分撒播或營養缽育苗。撒播時,先將苗床澆足底水,等水滲透完後,把萌芽的種子拌上細沙均勻撒播苗床上,蓋上0.5釐米左右厚的細土,以遮蓋種子為宜。然後蓋層稻草,灑上水,搭蓋小拱棚。

如何進行番茄栽培技術和管理?怎樣提高番茄產量?

四,定植前準備

清除田間前作殘株敗葉,結合深翻土壤施基肥800~1000千克,畦寬1.5米左右開溝作畦,溝深20釐米,整地要求達到畦面平整沒有大泥塊。定植前半個月完成大棚搭建工作。

選擇株高15~20釐米,有5~6片真葉,側根多而白,莖粗0.5~0.6釐米,葉片要大而厚,葉色深綠帶紫,沒有病蟲害,無損傷的健壯幼苗。

當大棚內土壤10釐米深處的地溫穩定在12度時開始定植,一般11月上旬~2月上旬。種植密度根據所選品種特性、整枝方式和肥力基礎等決定。畝栽3000~3300株左右。

起苗前要提前一天澆透水,爭取做到帶土起苗,儘量不要傷根,按照密度打窩定植。

如何進行番茄栽培技術和管理?怎樣提高番茄產量?

五,施肥技術

由於番茄在生長期間,枝葉茂盛,結果密實,產量高,對肥料需求量大,需要較多氮磷鉀。施用原則通常是: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重施結果肥。

(1)施足基肥

結合深翻土塊,在全層每畝施複合肥和過磷酸鈣40千克作底肥。苗期一般不追肥。但為了培育壯苗,可施稀薄腐熟農家糞肥澆灌施肥。

(2)當番茄果實有核桃大小時、到達盛果期和第一次採摘果實後各施1次果實膨大肥。施肥方法是打孔深施,每次畝施複合肥15~20千克,在澆水覆蓋上土。番茄對鉀肥和鈣肥需求量很大,如果缺少容易引起筋腐病和臍腐病。

六,大棚溫溼度標準

番茄苗定植後,3天不要放風,讓棚內溫度掌握在25~30度,空氣溼度80%左右。當幼苗緩苗後,要適當降低棚溫,並加大放風量,白天20~25度,晚上I3一15度,溼度65%。為了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夜間溫度不宜過低。當棚內溫度降到5度時,要覆蓋遮陽網加強保溫。

果實膨大期,棚內溫度要提高,白天控制25~28度,夜間15~18度,空氣溼度45~60%之間,土壤溼度85%。當果實快成熟時,棚溫要適當提高2~3度,加快果實紅熟。但當茄果掛紅後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影響茄紅素的形成,不利著色而影響品質質量。如果夜間最低溫度不低於15度,可敞開兩頭,實行晝夜通風換氣。

如何進行番茄栽培技術和管理?怎樣提高番茄產量?

七,搭架和整枝

當番茄的莖有30釐米時,開始竹竿搭架,並伴隨植株生長及時做好綁縛工作。

單幹整枝留一個主幹,其餘側枝全部摘除。雙幹整枝除主幹外,保留第一朵花序下的一個側枝,讓其與主幹共同生長,其餘枝條全部摘除。在整枝時,要掰除萌生的雜枝。

摘心可以防止植株徒長,減少植株養分營養消耗,延遲葉的衰老,增加葉綠素的含量。

八,田間管理工作

移栽好土壤墒情乾燥可適當澆水,促進緩苗。中耕除草要摘除老葉,病葉和老黃葉,保持植株通風。疏鬆地塊,以防土壤板結,促進土質鬆散疏鬆。

加強栽培管理,對低溫和高溫引起的落花用激素處理。為了提高產量和品質,要做好疏果工作,疏去畸形果、病果、裂果、小果和多餘果。

九,收穫

如何進行番茄栽培技術和管理?怎樣提高番茄產量?

當鮮果上市後,採摘2/3紅熟時採收,即摘即售。成熟番茄不宜存放太久,現炒現賣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