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英國史》——權力的平衡與發展。

今天聽完《英國史》第4章,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大英帝國在輝煌之前同樣是痛苦的,甚至是痛不欲生的那種,居然連象徵全國最高統治者的國王,查理一世竟然也被清教徒送上了斷頭臺。

接著以克倫威爾為代表的清教徒政府推行的暴君政策,更是讓英國雪上加霜。英國從朝野上下到鄉間老百姓,都不知道何去何從,人人都生活在迷茫之中。

天主教上臺,新教受迫害;國教掌權,新教照樣受壓迫,天主教影響力嚴重減弱;等到新教終於上臺了,迫不及待的把國王砍了頭。

每日一讀《英國史》——權力的平衡與發展。


多年的內戰,英國人已經找不到北了。無論天主教徒,貴族或者新教徒,保命和爭權都是他們最想關注的東西,至於經濟的發展,就沒有人認真去考慮這個東西了。

其實很多國家的國內問題,如果放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這不,就在內戰前後,英國出了兩位大神,使英國人從一盤死局中找到了第三條道路,其中一位是托馬斯·霍布斯,另一位是約翰·洛克。

霍布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成功的告訴了全英國人一個事實,就算是最壞的國王,也比無政府主義的國家要好。他建議在國王與議會之間,建立了一個緩衝地帶,成立一個首相的職位,專門對接國王與議會之間的事宜。

每日一讀《英國史》——權力的平衡與發展。


這樣國王與議會之間在具體事情上就不會產生直接的正面衝突,國家內部的矛盾就不會激化,因為雙方都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替罪羊,以便緩和矛盾,方法就是更換首相嘛。

霍布斯的第二招,議會在討論國王的請求,關係國家大政之時,張弛有度,能拖則拖,不要一下子搞到底,留下足夠長的緩衝時間。這樣各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證,有些錯誤的事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矛盾可以在執行過程中得到緩和。

洛克的偉大之處在於,說服英國人放眼海外,鼓勵大家往擴大海外殖民地的方向上努力,不要侷限於國內的現有利益來你爭我鬥;同時,政府出臺政策,誰在新土地上首先耕種、開墾和挖礦,那麼土地的所有權就是屬於他的。

每日一讀《英國史》——權力的平衡與發展。


在洛克的思想指引下,英國的貴族以及老百姓,都熱衷於到海外區開拓,說白了就是形成了小分隊,由私人武裝到海外去掠奪,開闢新的財富增長點。

這樣在對外的擴張、殖民地的開墾中,隨著英國的經濟的增長和財富的積累,國內矛盾逐漸的緩和了,君主立憲制也逐漸在大英帝國蓬勃發展來臨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國會與國王之間利益集團學會互相讓度,共同把經濟發展做好。對外擴張和貿易,鼓勵民眾自行開闢新的殖地,國家組建強大的海軍,以武裝支持和海上運力支持。

所以說,國內政治經濟改革會產生很多矛盾,甚至是不可調和,但是經濟的充分發展可以找到這種矛盾的解決辦法。大英帝國做對了,正是海外的擴張和加強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國王有錢了,議會貴族們富裕了,當年為收多少稅,天天吵架甚至引發戰爭的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每日一讀《英國史》——權力的平衡與發展。


聽完了這一章,應該對今天的我們還是有一點啟發吧。處理事情我們都不要走極端,也就是說不要在處理事情時把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極點。

如果事情一時解決不了,不要太過於焦慮,先放一放,也許就能找到更好的處理辦法。眼光不要盯著一個很小的範圍之內,可以放得更深更廣一點,去尋找利潤的增長點或合作點。隨著個人財富的積累或者公司的業務擴展擴大,很多之前存在的矛盾,也許會在利潤增長的過程中得到消除。

每日一讀《英國史》——權力的平衡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