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古代的皇族裡很難出現劉秀,劉備這樣的人?

光之國總教官泰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看抗戰的資料,發現日本軍隊有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高級軍官年齡偏大。

日軍的師團長,也就是中國的軍長,基本清一色都是50多歲的人。

大家都知道,軍人服役一般最高年齡是60歲,之後就要退伍,因為體力和腦力都受不了這種生活了。

那麼,為什麼日軍要讓一群就要退役的老頭子,擔任師團長如此重要的職務呢?

這同古代的皇族裡很難出現劉秀,劉備這樣的人,是一個道理。

這就是日軍非常強調經驗,尤其是實戰經驗的作用。

日軍的軍官首先必須進入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以後就是見習少尉,也就是我們的見習排長職務。

這一點同其他國家有些區別。一些國家的高級軍官並不需要去低級軍官學校學習,而是服役(比如做參謀)若干年後,直接進入高級軍官學校學習。

日軍讓每個軍官都去從低級軍官學習,就是強調他們必須有基層的經驗,對基層作戰的一切都要了解。

日軍認為,如果缺乏基層經驗的軍官,是不可能做一個好將軍的。

而日軍軍官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以後,通常要在基層幹上多年,才有機會進入陸軍大學學習。

陸軍大學是日軍高級軍官學校,畢業以後基本就是校級軍官。

但這些軍官仍然需要長期的鍛鍊,一般在50歲左右才會被任命為師團長的職務。

這主要是日軍高層的慣例,他們認為不在軍隊摔打20年,根本就沒有資格成為統帥2萬人的師團長職務。

所以,日軍絕大部分師團長就職的時候,已經七老八十。

其實,也不是日本一家如此,其他很多國家也都是這樣。

比如美軍、英軍等等,對於將軍年服役年限是有要求的。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的皇族裡很難出現劉秀,劉備這樣的人。

很簡單,這些鳥人缺乏劉秀、劉備這樣的磨練。

以劉備為例,可謂幾十年磨一劍。從剿滅黃巾賊起家,劉備算是身經百戰,幾次被人打裸奔九死一生,多次在袁紹、曹操等人麾下效力,在雞蛋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得死。

可以說,劉備處於這種環境下,只要一二十年沒死,肯定就是很牛逼的人了。

至於古代皇族,國家好吃好喝的養著,為什麼要去拼命吃苦?

皇族平時吃喝玩樂,妻妾成群,享受享受生活也就足夠了。即便有幾個能力比較強的皇族,因缺乏上面說到的那種常年的磨練,能力仍然是有限的。


薩沙


在歷史長河中像劉備、劉秀這樣能夠從皇族底層重新上位乃至獲得至尊之位的確實非常少見,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情況的特殊性造成的。

首先,劉備和劉秀都屬於皇族,這一點在歷史上是非常特殊的。歷史上雖然很多開國之君像劉邦、朱元璋等也是從底層爬到至尊之位的,但因為他們本身屬於地地道道的草根這點同劉備和劉秀是不同的。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第十九代玄孫”,劉秀是漢高祖九世孫,他們都是有皇族血統的。而歷史上每一個朝代末期皇族子孫折騰的很多,但能夠重新上位的基本就他們二位了。


其次,劉備和劉秀本身都是長期處於社會底層。他們的獨特社會經歷使他們擁有其它一些亡國皇族子孫所不具備的不畏艱險,不怕失敗,吃苦耐勞的性格。由於他們出身底層所以對百姓疾苦比較瞭解。這點也決定了他們在以後的征戰過程比較容易考慮百姓的利益,這也是他們後來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而一些亡國皇族雖然也積極想著復國,但是沒有關注普通百姓的利益,使得他們最終沒有走到最後。


再次,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使得劉備和劉秀的成功具有不可複製性。劉備和劉秀起兵征戰時都是處於國家混亂,群雄並起的特殊歷史環境時期。劉備起兵時雖然自身條件不好只有關張二人輔佐,但當時社會大環境下天下,豪傑並起的這段時間給了劉備充裕的時間籠絡人才發展自己的力量。

劉秀起兵時的社會狀況沒有像三國時期那樣混亂,但好在劉秀開始就得到了當地世家大族的極力資助,這使得他的力量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極大的發展,從而可以迅速把握住天下局勢。而另一些企圖光復前朝的皇族子孫面對的社會情況卻是:要不就是已經有相對強大的支配力量掌控住了天下大勢,要不就是社會經過短時間動盪就基本穩定,這樣就造成他們根本沒有像劉備和劉秀那樣的時間和機會去發展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大業。



因此像劉備和劉秀這樣的皇族子孫能夠重新登上皇帝的寶座除了他們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才華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所處的社會大環境給予了他們能夠成就一番偉業的特殊機會。


錦鯉小毛球


其實這個觀點不怎麼正確。

一、兩漢是特殊情況

無論是劉秀,還是劉備,都是仰仗宗族力量獲得起點,劉秀是南陽豪強,擁有的資源就不說了。劉備得同宗資助拜至大儒盧植門下,才能夠得到師兄公孫瓚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兩漢時期劉氏深得民心。正因為漢武帝獨尊儒術政策,儒家子弟才效忠於劉氏政權,比如王莽篡位後,暴動者都是打的劉氏名義,比如劉盆子、劉玄乃至劉秀。而劉備也是吃的祖宗遺澤。只是世家膨脹之後,很多不再支持劉氏,劉備難以在北方獲得成功。

二、富貴不過三代人

其他朝代,短命王朝不說,唐代皇室子弟飛鷹走狗,驕奢淫逸,也就李隆基好一點。宋明皇族則都是當做豬養活。

需要說明的是清代。

入關之後,哪個皇族子弟很出色?

無外乎九子奪嫡也。

這又有啥用?

失敗的八個阿哥,大、二、三、五、八、九、十、十四,個個躺在了雍正的屠刀下,反抗意識都沒有。玩政治、爭皇位,是一把好手,治理國家全都是廢柴。算有啥本事呢?

整個清朝皇族子弟,也就只有恭親王奕欣稍微好看一點點。可這也是被咸豐當替罪羊拋出來和列強談判的,恭親王才算因為眼界開闊深受觸動而與眾不同。

所以,劉秀的成功不可複製,劉備的一半成功也不可複製。還因為劉秀劉備出於基層,知道民間疾苦,能夠堅韌不拔才獲得成功。


四川達州


問題很籠統。按照樓主意思,可以拆分為兩個問題:

1、為什麼皇族後代很難出現優秀的人才?

2、為什麼劉秀、劉備以沒落的皇室後裔,成為開國之主?


答案如下。

第一個問題:

1、皇族的後代並非沒有棟樑之才,只是在大一統時代,不需要他們發揮多大的能力,也沒有空間施展。間或有一些野心家想要實現自己的稱霸天下的願望,大多數失敗了,像朱棣這樣的成功者太過稀少。

2、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千萬不要輕視貴族子弟,認為他們都是膏粱子弟。其實不然,大多數貴族子弟都是能文能武,他們雖然不是皇帝,但卻能夠左右國家的大政方針,在自己的領地上也享有生殺予奪之權。《大學》說,齊家治國平天下。諸侯之家才能成為家,因為他們背後往往有一個集團甚至是一個王國。


第二個問題:

1、劉秀、劉備的興起,個人才能固然不容小視,更多的是時勢造英雄。

2、劉秀的興起,是因為王莽亂政,各地盜賊蜂起,朝廷無法平亂,這才趁機而起。他的哥哥劉演是濟世之才,可惜被人嫉妒而死。劉秀的才能主要體現在眼光和政治方面,他深謀遠慮,能夠聯合各地豪族和利益集團,共治天下。

3、劉備是梟雄之才,他有很多機會可以投靠明主,共取天下,實現天下太平,但他孜孜不倦,想要稱王稱帝。奮鬥了三十餘年,奪取益州後才勉強站穩腳跟。只因他是漢代後裔,史書上才將三國並立。否則以魏、晉傳承的眼光看,蜀國和吳國不過是割據一隅,對抗天下,類似於西漢末年的隗囂、公孫述之流了。


瞎掰老故事


題主說的不正確,皇族出人才的幾率遠大於其它家族

皇族作為天下第一家,享受的資源得天獨厚,而且還是戰略資源,除了些爛泥扶不上牆的、呆傻的,都能成為人才。所謂資源,比如書籍、老師、歷練場所等,皇族之人,比其他家族更容易得到良好教育、成長空間,在資源的堆集下,就算是中人之資,也能比尋常人家的孩子來的更優秀

每個朝代能延續,都得益於皇族人才支撐,諸如漢朝的劉家,晉朝的司馬家,大唐的李家,大明的朱家,大清的愛新覺羅家等都是如此

說皇族難出人才,因為相比於王朝廣大的人口,皇族人也僅僅是一個家族罷了。你大漢劉家能出劉備、劉秀,可能我王家出不了、李家出不了、張家出不了,但是他曹家能出曹操啊,他袁家也能出袁紹哦……

也許題主意思是改朝換代時,皇族精英為什麼沒能像劉秀那樣力挽狂瀾,也少有能像劉備那樣割據一方吧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由內部矛盾以及外部壓力帶來的改朝換代,已然不是一家一姓所能緩解的了的,因為它涉及了資源再分配。在這種狀況下,講的是群雄逐鹿,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作為舊時的勢力代表皇族,首先被群起而攻……

與天下為敵,在厲害的精英,也幹不過啊

漢朝劉家、唐朝李家、明朝朱家、清朝愛新覺羅家,都這麼沒落的

宋朝的趙家例外,他們家是奇葩,玩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亡於外敵……

以上


靈石蘊珠寶


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要看皇族的政治基因。中國歷史上的皇族也就那麼幾十個,唯獨劉氏皇族時間最長,人口基數最大,出現一些出類拔萃的人才也比較正常,況且這二人在皇族中並不算特別優秀的尖子生。



一、劉氏皇族成功的原因

這要脫胎於兩漢王朝400餘年悠久的歷史。兩漢王朝實行郡國並行,以儒治國。劉氏皇族佔據天下的各種資源,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斷更新換代,也一點也不足為奇。在400餘年的時間裡,皇族人口不斷壯大,可謂是當時第一家族。

雖然老劉家第一代是泥腿子出身,但後期對皇族子弟教育十分嚴厲,對諸侯王的行為管制也比較嚴格,兩漢有很多諸侯王因為禮儀問題被廢為平民。優秀的皇族子弟可以參與朝政,也可以著書講學,這種良好的風氣不是其他皇族可相比的。



劉氏皇族誕生了諸多歷史名人,劉秀和劉備都是匡扶漢室江山的代表性人物。中國古代皇帝中,兩漢賢明的皇帝最多,開朝之祖劉邦從草根崛起,結束秦末以來的亂世,建立了第二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王朝。

文帝、景帝開啟文景之治的盛世,武帝、昭帝、宣帝北擊匈奴,開拓進取。光武帝中興漢室,明帝再進一步。西漢十二帝在政治上佔據絕對地位,東漢十二帝進入中後期已經淪為被支配的地位。記載於史書上有才能的皇族子弟多達百位。



兩漢地方皇族有兵有權,在中央皇族危急時刻可以挺身而出,恢復漢室江山,或者割據地方延續皇族香火。難能可貴的是,劉秀、劉備都是出身於遠支皇族,地方話語權不高,名聲不顯。

劉秀的出身比劉備稍微好點,畢竟劉備都淪為賣草鞋的商販。他們有兩大法寶,一是成為為數不多的讀書群體,二是頂著皇族的帽子更有號召力和民心。他們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進擊統治皇族。



劉秀與劉備走上兩條不同的道路。西漢末年,中央劉氏皇族大多選擇投靠王莽,淪為新朝的走狗。而劉秀家族參加農民起義,兼併群雄,後來居上,劉秀選擇了入主中央,成為新的統治皇族。

東漢末年,中央劉氏皇族先後成為了外戚、宦官、軍閥、權臣等各方勢力的傀儡。地方上的劉氏皇族勢力先後被殲滅,劉備數十年顛沛流離,只能選擇入主巴蜀,偏安一隅,成為地方上新的統治皇族。



二、中原皇族的侷限性

對比其他皇族,第一個皇族秦朝贏氏家族先後被秦二世和項羽屠戮一空,早早地湮滅於歷史的塵埃中。東吳孫氏、魏國曹氏、南宋劉氏、南陳陳氏等曇花一現,後勁不足,家族孱弱。統治者與皇族相互猜忌與攻伐,不能夠團結皇族力量,家族凝聚力極差。而皇族建立者往往都是權臣走篡位的道路,口碑和人心自然不算好。在中央上權臣強於宗室,在地方上豪強強於中央,世家門閥現象達到了頂峰。



晉朝司馬氏(河內郡)、齊梁蕭氏(蘭陵郡)、隋朝楊氏(弘農郡)、唐朝李氏(隴西郡)等都是來自世家大族,輪流上演更替,皇族只是世家選出來的代言人。風水輪流轉,王與司馬共天下。所以說,這一類皇族只是稍微強大的世家門閥。但它們依舊是世俗的代言人,文化的代言人,內部人才造血機制非常發達。

由於南北朝玄學、佛學盛行,皇族人才並不熱崇於政治,而是投身於文化事業和化學事業。練丹、嗑藥、清談、文化沙龍、書法、繪畫、遊山玩水等成為了他們的日常活動。那個壽命短暫的時代,連搞文化事業時間都不夠,更何況於去做刀光劍影,廢死腦細胞的政治。



李唐皇族胡風混亂,皇族成為了天下的笑柄。前期被世家大族壓制,中期被權臣外戚篡權,後期被藩鎮一臉嫌棄。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不僅屠戮了中原上各地的世家大族,斷絕了世家大族登上皇位的通道,而且也壓垮了李唐皇族。中原成為了藩鎮軍閥與歸化胡族較量的戰場。

世家消亡後,小地主、小商人、農民等各個階級爭奪通往皇族的捷徑。軍人世家出身的趙匡胤通過走兵變的道路登上皇帝寶座,與前面的王朝如出一轍。他開啟了真正的中央集權時代,由於重武輕文,又有弱化皇族傾向,趙宋皇族在整個歷史上弱不禁風,自私自利,人才可塑性極差。



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起大明皇族,其後代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又進一步規範皇族的各種行為,把皇族當成豬圈養。所以老朱家的皇族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廢物的皇族,從農民起義、南明爭權可見一斑。對標同是農民出身的劉邦,朱元璋的計劃成為了空中樓閣,皇族有所作為、有真才實學的人時刻被錦衣衛和地方政府監視,都悶悶不樂,鬱鬱而終。

三、入主中原的外族皇族命運

五胡亂華,入寇中原,先後建立十幾個彈丸國家,大多並不值得一提,說它們是皇族有點高估了。值得一提的是北魏王朝,王朝的建立者是鮮卑族的拓跋家族,後期孝文帝改革,把自己家改成元家。



這一時期,皇族有點外強中乾,本來就拗不過盤踞在北方數百年的漢人世家,在胡漢通婚後把整個民族都搭了進去。北魏分裂滅亡後,北魏元家、北齊高家、北周宇文家三大皇族成為了關隴集團的世家代表之一,李唐之後湮滅於歷史,輝煌也不過百年時光。

遼、金、元、清四大王朝的皇族都是第二、三、四輪扣關成功,入主中原的外族代表。王朝的建立者都是各族最強大的部落首領。這些持續百年的王朝的皇族經過數代後便會分家,成為新的貴族,但本質上大家都是皇族,只是血緣遠近問題。他們都擁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國家大權被皇族把持,外姓權臣很難通過兵變或奪權等方式改朝換代。



這些外族王朝過了開拓進取的時代後,也會像中原王朝那樣從內部開始腐朽墮化,最終走向滅亡。馬背上的英雄變成了拉不動弓的狗熊,比如清朝皇族最後淪為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


慵懶國王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劉備是蜀漢開國皇帝,兩人都是功業卓著的英雄,同時也都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遠派子孫。


也就是說,劉秀、劉備同樣也是皇族子弟,但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沾上皇族的多少光,劉秀家本來就沒了爵位,只是一個小官,而且在王莽建新之後,更是沒有益處,需要自我奮鬥;劉備則是父親早逝,跟著母親編草蓆為生,一步一個腳印。

按照題主的說法,劉秀、劉備這樣的皇族子弟,是皇族裡的特殊人,其他皇族子弟很難取得一番成就,但在悅史君看來,情況恰恰相反。


我們不否認,王朝中後期的皇帝,以昏聵享樂居多,也可以看到很多宗親藩王整天遊手好閒,沉迷酒肉山林,但皇族高貴的地位,和享有的優越物質條件,卻是他們事業起飛的加速器。

無論是漢代,還是後來的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不少賢王,有的政績可嘉,有的著書立說,有的醫術精湛,有的琴棋書畫……可以說,他們人生的豐富多彩,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大部分人。

當然,皇位只有一個,皇族子弟尤其是近支,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從而蹉跎了歲月,使得人生變得無可奈何。

最後,悅史君的結論就是,如果以劉秀、劉備的成就來看,皇族子弟囿於身份,沒有特殊際遇無法完成,但要想取得一番成就,皇族子弟當然是有先天優勢,其他人根本沒法比。


歷史這樣說


為什麼古代皇族裡很難找出劉秀、劉備這樣的人?

劉秀和劉備,有太多的相同之處,同樣的皇族後裔,同樣的落魄,同樣的成為皇帝,同樣的國號為漢,但如果只是因為太多的相同之處,而顯得與眾不同,也太牽強了

小編覺得,之所以“很難找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政權相對穩定

漢光武帝劉秀,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於公元25年,建立東漢,至公元220年東漢滅亡,國祚195年

漢昭烈帝劉備,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蜀,是魏國為了天下正統叫出來的)263年滅亡,國祚43年

當然,相對於東漢來說,蜀漢的國祚確實短的很多,但縱觀歷史會發現,很少有皇族成員在滅國之後復國,或者說復國之後是所建立的政權極不穩定,蜀漢雖然時間不長,但相對於五胡亂華的十六國、後唐的五代十國,來說比較穩定(最起碼本土戰爭、內鬥不多)

第二,靠自己建立政權

劉秀,9歲喪父,成為孤兒,公元22年,十月,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從宛城起兵,一步步建立以自己為主的東漢政權

劉備,織蓆販履為業,公元184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之後,一路顛沛流離,是什麼官都做過,才建立了蜀漢

兩人的建國曆程雖然相似,但與別的皇族後裔區別很大,別人主要是靠功勳貴臣,或是世家豪閥,所建立的政權極不穩定,後期矛盾沒辦法解決,導致政權易主、架空的事很多,反觀兩人,大權在握

第三,都與蜀地有著不解之緣

公元30年,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只剩西北隴右和巴蜀,此時也形成了劉備時期的“三國鼎立”局面

公元32年(隴右平定後),對益州展開攻勢,至公元36年,才平定蜀地,自此全國統一(西漢時期的全國)

蜀地是劉備的大本營,公元263年,魏軍五路伐蜀,一戰就滅了蜀國

劉秀得到蜀地統一天下,劉備得到蜀地慘遭滅國,可見蜀地,不是“龍興之地”

總結一下:劉秀和劉備,一個坐天下望蜀地,一個坐蜀地望天下,雖然結果不同,但他們所建立的“漢朝”,都是自己出生入死建立的穩定政權。只有那事實說話,才能表現得與眾不同,不然的話,各個王朝的王爺都有相同之處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挺對,就關注轉發一下唄!

  •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對,就留言討論一下唄!


飛哥講歷史


中國古代都奉行厚養皇族的政策,成材率是極低的。


有一個現象不知道有沒人注意到,不管是西漢末年還是東漢末年,漢室的近支皇族都沒有大作為,甚至能留名的都很少。而當時能在江湖上掀風作浪的人,都是劉秀、劉備之類的草根宗室。也就是跟皇帝的血緣關係很遠的,沒有爵位的宗室。

就拿新莽時期的諸侯來說,劉秀和他哥哥劉演雖然都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但他們家族這一支傳到他們這一輩時,已經沒有爵位了。階級成分屬於小地主,家裡有點錢,混的比普通老百姓強一點。但跟真正的皇族比起來,他們只是屌絲。

沒有爵位,就意味著劉演、劉秀沒資格端朝廷的鐵飯碗。他們要靠自立才能更生。他們如果不努力,不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遲早會把家業給敗完,餓死在田間地頭。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劉秀和他哥,從小就有很深的社會閱歷。比如窩藏朝廷要犯這種掉腦袋的事情,他們兄弟兩人都幹過!後來王莽不得人心,搞得天下大亂,赤眉軍、綠林軍先後起義時。這哥倆英雄有用武之地,在亂世當中也拉起一支人馬搞割據。


而當時那些有爵位的近支皇族呢?這些人普遍都有爵位,有鐵桿莊稼,吃喝不愁,不需要在社會摸爬滾打,形同廢材一般。這樣的人在面臨大災大難之時,哪有什麼應變能力可言?這些人別說是掀風作浪了,他們能在亂世當中保住自己的小命,都是個奇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藩王。明末農民起義的時候,明朝藩王有幾個人是有作為的?要麼就是像桂王那種一路跑跑跑的廢材,要麼就是像璐王那種清兵還沒來,就直接投降的廢材。明朝對藩王確實很優厚,但貌似優厚的有點過頭了。把藩王全部養成了廢材。



另外,近支皇族難有作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對皇族約束太嚴。

中國古代的皇帝,最忌諱的不是外臣,而是自己的近親親戚。因為皇位講究血統,外姓大臣或者草根宗室沒有繼承權,對皇帝夠不成很實質的威脅。但近親皇族卻不同,這些人往往是皇帝的兄弟或者叔伯輩。從血統上來說,現任皇帝能坐皇位,他們也一樣有資格能坐!所以皇帝往往都不願意重用自己的近親親屬,對他們敬而遠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文帝曹丕。他在位的時候總是一副有歹人要加害的心理,對曹植曹彰這類親兄弟防的死死的。不讓他們私下結黨,也不讓他們掌握權力。曹丕是寧可把權力賜予司馬懿這種外姓大臣,也不願意讓自己的親兄弟掌握權力。結果等到司馬氏篡奪皇位時,沒權的曹氏宗親就只能是混吃等死了。(司馬氏又走了另一個極端,對宗親太過於放權,又導致了八王內亂)

被曹丕篡位的東漢王朝,情況也一樣。東漢時期的王爺們,有爵位,有封地,但就是沒人身自由。朝廷不允許他們做官,他們只能在封地裡混吃等死。



當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東漢桓帝時期的甘陵國王劉忠。他雖然貴為甘陵國王,但他不能插手封國的軍政事務。只吃封國的賦稅,維持他身為王爺應該有的水準生活。後來黃巾軍攻打甘陵國時,劉忠欲哭無淚啊。

他跑又不敢跑(不經皇帝的同意就擅離封地是死罪),只能在封國內等死。黃巾軍抓住劉忠後,殺了他的所有兒子,掠了他所有妻妾,搶了他的所有財產,對他百般凌辱。不過好在黃巾軍沒殺他,朝廷最後拿錢把他贖了回來。但是劉忠卻也落下一身病,最後淒涼而死,連給他送終的人都沒有。(兒子都被殺了)

這種名為厚養,實為圈禁的政策,和平年代倒還無妨。但假如碰到戰亂,這些王爺們簡直生不如死。很多王爺在遇到亂世時,都是財產被搶、妻妾被劫,自己捱餓苟活,悲催的慘死在郊野。

(漢末也有像陳王劉寵之類的傑出藩王,但畢竟數量太少了。而且劉寵受制約,他無法像諸侯那樣搞兼併,擴大地盤。只能老老實實的待在封國內,始終沒有發展。)



而反觀當時的草根宗室,比如西漢魯恭王之後劉表、劉焉,西漢中山靖王之後劉備,西漢齊王之後劉繇,東漢東海王之後劉虞。在當時混的都是風生水起。

這些人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是草根宗室,沒資格端鐵飯碗,但可以憑藉自身的努力,出仕做官。

能出仕做官,他們就能擔任一州或是一郡的軍政長官,能在地方上拉起一支隊伍,在地方上掀風作浪。有沒有能力先不提,最起碼他們有掀風作浪的機會。

所以別看古代的王爺們表面風光,其實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樣王爺也是很慘的。他們的人身自由受限制,不能出仕當官,不能有任何的政治抱負,不能隨意走動。只要一經受封,就只能待著封國內等死。遠遠不如劉秀、劉備這些草根宗室混的好。


最起碼的,像劉秀、劉備這些人,有能力就能混,混到什麼程度,看能力和運氣。而藩王們別說本身就沒什麼能力了,就算是有能力也都不行混。混的太好了會犯忌諱,會被皇帝猜忌他們是不是要趁機篡位。一個不留神就會掉腦袋。

其實說實話,中國古代的王朝,也就是漢朝的草根宗室出了劉秀、劉備這種人才。時間越往後走,無論近支皇族還是草根宗室,都是一窩廢材。即便是反覆強調騎射乃滿洲根本,對皇室子弟教育比較重視的清朝,其實到了清末時期,皇族子弟也是一窩廢材。一個能挑大樑的人都沒有。


Mer86


看這兩個人的名字就知道,一個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一個是東漢末蜀漢的建立者,兩個人都是從草莽之中成為了開國皇帝,並且都是皇室後裔,從建國這一點來說兩個人可以說是皇族中的傑出者。那麼,為什麼皇族之中很難出現劉秀和劉備這樣的人呢?

皇族後裔必須碰到亂世才可能出現像劉秀和劉備這樣的人

劉秀和劉備都是在朝代末年的亂世之中崛起的。可能碰到亂世的皇族後裔有幾個呢?

劉秀是在西漢末年赤眉、綠林起義反抗王莽新朝的亂世之中,和自己的大哥劉演一起起兵,藉助和綠林聯合,最終擴大了勢力,但其最終還是在河北獲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稱帝,才能最終打敗綠林、赤眉,經過十二年才統一了全國。

劉備是在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的局面下,幾經捻轉,最後才抓住機會,擁有荊州這個根據地,最終借住荊州,進入益州,打敗了劉璋,這才有了本錢,建立了在三國鼎立時期勢力最為弱小的蜀漢政權。

能碰到亂世的皇室子弟基本上都是在王朝沒落即將滅亡的時候,可是等到王朝即將滅亡的時候,被殺死的最快的也是皇族後裔,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不是軍閥割據,就是起義烽火遍地,這時候還能有幾個皇族後裔存在?即使存在的,大多也是沒有什麼能力的,有怎麼會像劉秀和劉備一樣崛起呢?

皇族後裔出身平民又有才能的很少

說皇室後裔出身平民的少,並不是說各朝各代滅亡后皇族就沒有人了,各朝各代滅亡後除了被滅族的,總有一些皇族成員淪為平民。這裡講的出身平民是講在和平時代皇族後裔成為平民的人。劉秀和劉備都是出身平民的皇室後裔,他們之所以成為平民,是由於推恩令的原因。除了漢朝以外,翻遍歷史書也找不到像漢朝那樣施行推恩令的朝代。因此,在歷史上除了漢朝的皇族是朝廷政策原因使皇族成為平民外,其他各個朝代除了被貶為庶人的,根本就沒有皇族後裔是平民出身的。


劉秀作為一個平民,就是一個在家種地的又什麼才能?一是有文化,二是懂權謀,三是軍事才能突出。這幾點可能其他的平民皇族後裔可能有的具有其中的一兩點,可劉秀卻三點都具備了,所以劉秀成功了,這從劉秀的大哥身上就可以反應出來。

劉備一個賣草鞋出身的又什麼才能?一同樣是有文化,二是交友廣闊,和袁紹、公孫瓚、曹操等東漢末年曾經稱霸一方的霸主都是舊交甚至是同窗,三是軍事才能突出,劉備的才能又有幾個同是平民出身的皇族後裔所擁有的?所以劉備成功了。

既然沒有幾個既是平民出身又有才的,那就不可能出現像劉秀、劉備這樣的開國皇帝。等到王朝末年,亂世來臨的時候,那些不是平民出身卻有才的皇族後裔擁有著巨大的優勢,金錢不缺,效忠的人不少,可是為什麼沒有像劉秀劉備這樣的人呢?原因就是這些皇族,擁有這些優勢是不錯,可是太顯眼了,俗話說鶴立雞群,出頭的椽子先爛,這些皇族後裔在那些權臣和起義軍的眼中就是首先要清除的目標,權臣是為了把持朝政的需要,可定要清除有才能的皇族成員,起義軍本來就是造皇族的反,肯定也是以清除對自己威脅大的目標為先。所以,能像劉秀和劉備這兩個皇族成功的就少多了。


皇族後裔中像劉秀、劉備這樣擁有豐富的社會底層經驗的很少

劉秀在九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兄妹三個成為了孤兒,回到了棗陽老家,徹底成為了一個平民。劉秀的大哥又不事生產,只有劉秀種地養家。可以說少年時代的苦難給了劉秀很大的磨練,等長大後又到長安讀書,一路的遊歷和見聞,又開闊了劉秀的眼界。有文化,又接觸底層,深知社會現狀,這對於豐富劉秀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劉秀才會在起兵後審時度勢,聯合綠林對抗新朝,在大哥被殺後能夠忍辱負重,最終走向了成功。

劉備的家境應該比劉秀好點,但也好不到哪去,不然最後也不會以賣草鞋為生。只是年少時可能家境好點,因此才會師從盧植,由此結交到了公孫瓚,後來又到洛陽遊學,結交到了袁紹和曹操這兩個公子哥。劉備的底層社會經驗並不比劉秀少,相反劉備在更高層面的經驗也不少。劉備求學和到洛陽遊學結交朋友,是豐富了其上層閱歷,為自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劉備在家鄉賣草鞋為生又為其提供了接觸底層社會的機會,所以說劉備的閱歷經驗甚至比劉秀還豐富。劉備前期顛沛流離的時候,之所以能夠被袁紹等人接納,就是其交遊的經驗幫助了他。而劉備的成功卻是因為其在社會底層的經歷使其養成了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個性成就了他。可以說劉秀和劉備這兩個皇族的成功和其社會閱歷是分不開的。

之所以說像劉秀和劉備這樣的皇族很少,這是有特定條件的,一是平民出身,二是有才,三是恰逢戰亂,四是社會閱歷豐富,五是能建國。要符合這樣條件的皇族確實是太少了,劉秀和劉備只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兩個人物,在其他的歷史時期出現像劉備和劉秀這樣的人物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