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音響發燒友大多喜歡歐洲的喇叭,而極少使用日本的喇叭,是不是日本人比較不會做喇叭呢?

HIFI音響科技大咖秀


用過的國產,喇叭多數不行,主要是製造商不追求極致,差不多就行,用過很多喇叭(老飛樂紅聲就不提了),國產優秀五寸羊毛,以及ss,s,t,f系列在和歐洲大牌比較後都不能令人滿意,帶式高音聲音雖然清楚但頻響上不去,下不來。如果燒的不重,不去比較,國產名牌,普通日系完全可以滿足要求。但用了比如西雅士黃金系列,有了比較,就會立刻愛不釋手,我的國產,日系喇叭全送人了,如今只有西雅士!如有精力,絕對弄大尺寸歐洲進口喇叭,玩三分頻…


陽光燦爛的日子31525225


歐洲喇叭,日本喇叭。究其根本,心態作祟大於實質感覺。

個人不認為國外喇叭有什麼神奇之處。畢竟也見識過幾百對國內國外的音箱。如果盲聽,你真分不清哪個是國內,哪個是國外的。只有在面對這些實體音箱的時候,才有所謂的燒友振振有詞的堅持國外的喇叭就是好。這很可笑,想想又很可悲。

不黑不吹,國內的喇叭還是有好東西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音響風潮席捲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一幫子有識之士還真做出來諸如南鯨,飛樂,銀笛,珠江,惠威的喇叭。那些囊中羞澀的燒友自己做的音箱真的可圈可點,還記得有一年舉辦過音箱製作大賽,各種腦洞大開的音箱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當然,國內的喇叭和國外確實有區別。但我認為只是在材料和工藝上的區別。至於在營銷上和宣傳上也需要再加把勁。

不要妄自菲薄,國貨當自強。







夢迴304


我從事汽車音響行業十幾年,單從汽車音響來說(家庭音響不是很熟悉),日本喇叭在國內風靡過幾年時間,隨著大量歐洲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日本品牌就沒落了,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性價比低吧,日本在中國比較出名的品牌有先鋒,索尼,阿爾派,松下,建伍,現在市場上的高端主機,日本品牌依然是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比如先鋒ODR,天龍,麥景圖,阿爾派等等這些


羅龍


早期,本人年輕時,去過幾次當時的位於新街口等地的超x波等靠專業忽悠炒作所謂高端音響系統的場所,親身被忽悠幾次後,自己踏實了下來,慢慢地不再跟著那波人故作高雅地瞎嗶嗶了,但也的確開始能夠分辨出來自極劣質的低功率功放和爛音箱的混濁悶堵失真音質和來自較好的大功率高保真功放和較好音箱的所謂通透溫暖飽滿的所謂有層次的高保真音質。但自己也發現,市場裡的音響的價格跟音效關係不太大,只要不買明顯不入流的劣質產品,自己用不太多的預算自行配齊一套音效不錯的功放和音箱,並不難,沒有那些店家的工作人員極力營造的那種高深莫測的高難度。自己感覺,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音響市場圈裡活躍著一批把音響選配和使用故意神秘到近乎宗教洗腦的偽專家,沒完沒了地玩弄著皇帝的新裝般的低劣騙人把戲!很沒意思!


靳正利


喇叭如果單純從高保真來說差異不會很大,差異大的是喇叭所能表現出來的音色。音色沒有標準的對錯,只有喜歡不喜歡。歐洲的喇叭一般聽了有種貴族氣息,是一種風格,一種感覺,如果鄉間音樂,爵士樂,民謠樂,有各種的特點。特別是英國喇叭,丹麥喇叭。日本喇叭一般沒有很顯著的個性,讓人容易忘記,美國喇叭有豪放,現代的特性。而音色表現出在:解析力,清澈度,分離度,速度感,密度感,溫暖感。。。。太多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就涉及的喇叭材料,結構。不是沒有科技,而是科技很難解析清楚。如同為什麼王菲的歌聲那麼討人喜歡,不能用數字,數學說清楚她的聲音頻譜特性。


音響發燒工匠歐陽


雷克薩斯可以說是日本豪車代表,其頂配車型上配備的就是哈曼國際的馬克萊文森音響,並以此為賣點,而且這款音響不能選配,足以說明美國音響品牌品質是得到日本認可的,很多豪車上同樣以配有哈曼卡頓音響為賣點,另外音響是一套系統,任何一個單元組件匹配不好都不行,個人認為音響技術水平和一個國家電影和音樂發展有很大關係,拿音效來說 大名鼎鼎的杜比音效就是美國公司開發出來的。





旅行者小番茄


我是個初燒,用的也是一些幾百元,幾十元的東西,倒是認為,外國能進來的,都是精品,做工,設計一流,才有賣點和被推薦,欣賞。所以在中國買不到普通外國貨買。而日本貨為了迎合市場消費,做的比較中庸,不怎麼挑音質都可以播出好聲音,生產比較計較成本和銷售利潤,不像歐洲那樣不計較成本,又得得益自己精良的工業,所以不會差,但有不如歐洲做工紮實,用猛料那樣極致。而國產,有用料普通的,能用就行,有假冒進口的,但成本沒有跟上,有精品的,但不會太貴。但是大家接觸大多數是差的,能響就行,假冒進口的。所以容易認為國產的不行。外國貴的,都是好的。



蟲哥城市廚房


主要是因為歐美喇叭少翻車,技術不佳的人唯有選擇他們才能裝大師。隨便選個歐美喇叭都能出好聲音,得到崇拜。但現在很多玩演出的師傅其實都轉投國產行列,主要是便宜。各種差別增加導致演出收入縮水。這使得國產喇叭也蓬勃發展,由於在演出設備生產中取得很多專業的數據。近年國產喇叭,音響和功放甚至線材就,接口,接線柱,分頻器,已經各種組合的前級。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哪怕低至1-200的那種廣播臺也能出很不錯的聲音。不然那些主播哪來個個都是好歌聲。。。。[捂臉]一系列的延伸吧!不過說話專業的,如果有人聽過幾千元的天龍和國產幾百元的數字機,非行內聽慣的人。盲聽還不一定判斷出誰好。哪怕行內不說明機型配置,也難以判斷誰好。


g雞蛋g


音箱再好,功放不行,白搭;

功放再好,音源不行,白搭:

音源再好,錄製不行,白搭;

錄製再好,演唱不行,白搭;

什麼都好,耳朵不行,白搭。


-楚雲-


毫無疑問,歐洲科技和日本科技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揚聲器單元也一樣,揚聲器最重要的兩個指標一個是磁力足夠大,它決定了轉換效率,一個是振膜足夠輕,而且硬度足夠高,這個指標決定了揚聲器的瞬態反應。歐洲人比較軸,他們會把這兩個指標做到極致,一旦這兩個指標做到極致,揚聲器的品質一定不會差。日本人也比較軸,同樣能把這兩個指標做到極致,但會在調教上更下功夫,雖然個性和特色不如歐洲,但適用性更廣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