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攘皆為利往”,你如何理解它?

床易夢


就是你跟人家談事,你先談錢,別沒事整理想,整情懷,整格局,整夢想。說實話,沒錢,你的情懷、格局、規劃、夢想跟我有半毛錢的關係啊。

我在今日 頭條有個專欄,叫《改變人生的八十節情商課》,裡面有一篇就是講天下熙攘皆為利往這點事。

1.

公元220年,春天,曹操終於要掛了。

準治喪委員會的人圍著曹老闆,心情激動。

曹總英雄一世,臨走之前,肯定有什麼一句頂一萬句的英明指示。

不是指示砍死躲在四川盆地的劉大腦袋,就是要我們去消滅南方小白臉孫權。

“我的那些小老婆們這輩子辛苦了,以後讓她們住到銅雀臺去,沒事組織她們跳一下廣場舞。”(輒向帳中作伎樂)

操,你在逗我們嗎?什麼時候了,還說這?說好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呢?不是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嗎?不是應該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一定是腦子糊塗了,曹哥,再給你一次機會,重新說一遍。

“家裡面還有點香,大家劃拉劃拉,都分給我的小老婆吧。”

曹魏陣營要崩盤了,簡直跟熔斷了似的。

曹總你冷靜一下,咱們按劇本說,不然要出大事。外面的軍士要聽了你的話,說不定心寒要散夥。

BTW:就在曹操去世後,他賴以起家的嫡系青州兵敲鑼打鼓,可勁吆喝:曹總不在了,散夥了散夥了。

說完,真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曹總,關鍵時刻你要堅持住啊。說點堂皇的,革命熱情不能退,革命隊伍不能散,革命旗幟不能倒,指示大家按既定方針把革命繼續搞下去啊。

“放屁!”曹操呸一口精血,“老子偏要說點兒女情長、雞毛蒜皮。”

“我那些沒事做的小老婆,讓她們搞個生產互助小組,沒事一起織織帶子,做做鞋子。”

“萬一咱們家不行了,她們出去也有門手藝,不至於餓肚子。”

曹操是真愛他的姑娘們。

可是,有必要這樣說嗎?曹總的姑娘們還需要掌握一二門手藝才不會餓肚子?這不符合實際情況啊。曹老闆家就是再仆街,也是大地主,還會虧待了姨娘們?

從道理上說,這些都是廢話。但從情感上來說,這些都是金句。因為敢於談錢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因為我們的情感,總歸要落到最庸俗的地方,比如錢。

與其花言巧語,不如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跟庸俗。

2.

宋江就從來只跟他的好漢們談錢。

宋江第一次見到武松的那一章,只有兩頁紙,卻到處都是錢。

【過了數日,宋江取出些銀兩與武松做衣裳。】

【柴進取出些金銀送與武松。武松謝道:“實是多多相擾了大官人! 】

【宋江道:“賢弟少等一等。”回到自己房內,取了些銀兩,趕出到莊門前來,說道:“我送兄弟一程。”】

【武松納頭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

【宋江取些碎銀子還了酒錢,武松拿了哨棒,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

單還是宋江埋的。

這不科學啊,宋江見了武松,不是應該聊些江湖風波惡,廟堂賊子多?至少也是紅粉醉英雄啊。怎麼這麼俗,動不動就談錢?

宋江見到大黑牛,同樣也是錢錢錢。

不是跟冰冰滾床單的大黑牛,是天天夜裡自己滾的大黑牛李逵。

李逵是帶著錢味出場的。

宋江跟戴宗在樓上吃飯,下面有人大喊大叫。酒保上來報告:時常同戴院長走動喚做鐵牛李大哥的,在底下尋主人家借錢。

太特麼悲催了,殺人如麻的李逵一出場就在跟人借錢。

這哥們編了一個理由,說自己有一錠大銀押給當鋪換了小銀子來用。現在借十兩銀子去贖回來。

嗤,以為別人都跟他一樣笨啊。

況且跟人借臉,當然要陪笑臉,可他的臉怎麼看都是黑著的,當然就借不到。

宋江一掏就是十兩銀子:拿去花。

戴宗大叫宋江上當,這廝肯定拿錢去賭了。

宋江說:些須銀子,何足掛齒。由他去賭輸了罷。

李逵果然又去賭了,果然輸了,賭輸了還耍賴皮,仗著拳頭硬要搶,結果宋江來了。

【宋江聽了,大笑道:“賢弟,但要銀子使用,只顧來問我討。”】

從此,一見銀子誤終身。

李逵深情獨白:

【“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

宋江沒魚吃,李逵就跑去碼頭搶人家的魚,宋江遞上毒酒,李逵說句:我先幹了。

這太不科學了,給點錢就認了一生一世?

沒錯,我們的情感就是這麼俗,誰在錢上不跟我們計較,我們也可以不計較。

3.

《老炮兒》有個場景。

六爺為了湊錢,去找以前的哥們洋火兒。

剛坐下,六爺說:“你的生意不咋樣吧。”

洋火兒答:“這麼說吧,附近幾個縣的*&%#(反正老來錢的玩意吧)都我承包了。”

這特麼比承包水塘還壕的感覺。

六爺老瞧不上了,說你們資本家吧,八啦八啦。

其實是六爺有點矯情了。

肯告訴你自己賺了錢的才是真哥們。一般人,見了面誰不是喊窮,生怕你借了錢。

洋火兒說自己賺大發,其實就是暗示六爺:我不差錢,你想借錢你支聲。

六爺還端著:“我就來看看朋友。”

洋火兒只好挑明瞭,手緊了吧。

打開保險櫃,拍出兩疊錢。

拿著!

六爺還面子過不去,死撐著跑到外面去,跟SB叫勁,結果倒在地上了吧。

這個事情,其實是洋火兒仗義,六爺矯情。因為洋火兒隨時準備跟六爺談談錢。

時刻準備著,為*&¥#獻身,那是安利。時刻準備著,與你談錢,才是真愛。

5.

《倚天屠龍記》有這麼一幕,趙敏他爹汝陽王抓住了張無忌。趙敏一刀插在了自己的咪上,威脅他爹放了自己的蜜。

為了不讓自己的外孫長大了只能喝三鹿,汝陽王只好放人。

汝陽王轉身緩緩走下山去,左右牽過坐騎,他恍如不聞不見,並不上馬,走出十餘丈,他突然回身,說道:“敏敏,你的傷不礙事麼?身上帶得有錢麼?”

趙敏含淚點了點頭。

汝陽王對左右道:“把我的兩匹馬去給郡主。”

汝陽王問敏敏的傷勢倒也罷了,竟然還問女兒身上有沒有帶錢!

這特麼合適麼?你們家閨女跟了我們明教教主,難道還愁沒銀子花?

江湖上喊一聲,銀子砸過來,可不要太受傷。

再說了,咱明教的一個小分號就滅了你家大元元,錢花起來可不要太任性。

可汝陽王就是要這樣說。

不這樣說還能怎樣說?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東風吹,戰鼓擂,當今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要麼,來一句洋派的。

無論你到那裡,芭比的愛永遠在你身邊。

這個,臣妾實在做不到啊,我們所有的愛在內心翻滾,豐富得驚濤駭浪、層巒疊嶂,但湧將出來時,往往就是這麼庸俗的一句:身上帶得有錢麼?

這是我們最溫暖的一句話。

第二溫暖的是:你餓了沒?不如我煮碗麵給你吃啊。

腦洞老師特別愛錢,天天想著幻想中五百萬,天天寫十來個小時,只要給錢就幹。也是沒有賣相,不然早賣身去了。

因為我也想有一天,能夠毫不心虛,時刻準備著跟自己在乎的人說一句:錢還夠花嗎?


最後再講舉一個例子。劉項項羽爭霸,為什麼劉邦勝利了,項羽失敗了。關鍵就是劉邦跟人談錢,項羽跟人談情懷。

《史記·高祖本紀》,原文選段:

高祖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多多琢磨。所以,大家在辦一件事情需要跟別人合作之前,先想好了,這件事情能不能給別人帶來好處,如果別人沒有好處,只有自己有好處。這個事情辦不成。如果別人有好處,自己沒好處,這個事情,也可以辦!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打開腦洞看歷史,讓歷史幫你少踏生活中的坑。


腦洞歷史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一代史聖司馬遷總結的人生真諦,也是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


天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蜂擁而至,為了自己的利益各奔東西。也就是說普天下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勞累,樂此不疲。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1,原文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

國學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執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煕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譯文如下:倉庫充實了,百姓才能懂得禮節,衣食豐富了,百姓才知道榮耀與恥辱。禮儀產生於富有而廢棄於貧窮。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歡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適當的地方。潭淵深了,裡面就會有魚,山林深了,野獸就會到那裡去。人民富了,仁義也就歸附於他們了。富有者得勢,越加顯赫;失勢了,客人也就沒有去處,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諺語說:“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會因犯法而死於市井。″這並非一句空話。

所以說:“天下之人,煕熙攘攘,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車的天子,有萬家封地的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擔心貧窮,何況編在戶口冊上的普通百姓呢!

2,這是一個笑貧的世界,殘酷的現實。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西方記者問周恩來總理:總理先生,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這個提問實質上是西方媒體譏笑中國貧窮。面對這種猝不及防的問題,只見周總理不卑不亢,機智幽默地回答:“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金嘛,有18元8角8分。”這一回答使全場記者愕然,當時現場鴉雀無聲,靜等總理解釋。周總理鎮定自若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面額值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他略微停頓一下又說:“中國人民銀行是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金融機構,信用卓著,幣值穩定,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周總理巧妙移花接木的回答,讓外國記者歎服,場內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自古就有“富在深山有遠親,貧在鬧市無人問。″“但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3,用一種投資的心態來看待人生。

俞敏洪《用自己的步伐丈量這個時代》寫道:投資行為最核心的特點,就需要取得回報,並且最好是成倍的回報。

我們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在某種意義上來況是一種投資。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投資者″,投資人這個思考角度會讓你對於自己的人生使用得更加淋漓盡致。

因為當我們把一個行為當成投資的時候,我們想的就不是儘可能少花錢,而是儘可能思喬花這筆錢是否划算。比如說100元僅僅用來吃飯,回扳是吃飽,也許和20元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如果用20元吃飯,剩下的錢去看一場電影,買一本書,甚至還能給自己的愛人買一朵玫瑰,這個投資就是非常合算了。你獲得了感情、知識、能力上的回報。

一個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個資源豐富的時代,你要更加謹恆地投資你的時間精力。

時代發展越快,我們越要用來投資的眼光看待人生。重要的事情,值得花重要的時間去做,值得做得更好!

司馬遷的這句話說得通俗易懂,卻不乏其深度和廣度,感慨司馬遷之大智慧。

原來我自己,也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在如此生活,而且以後的人生也是如此過著!

我是雲淡風清1883506。請關注我!您的評論、點贊、轉發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雲淡風清1883506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好戳心的一句醒世諍言。



(1)

讀到這句話,突然想起了最近的中美貿易爭端。

  • 從70年代初中美建交,兩個斷斷續續打了近20年的大國為何突然和解了呢?

  • 除了政治、軍事、地緣戰略平衡等的原因,雙方之間的經濟鴻溝所造成的財富落差,讓雙方領袖們不約而同產生了一個共同的意願,即經濟合作,為雙方創造更低成本和更多收入的這樣一個互贏互利的貿易機會。


(2)

沒有熙熙攘攘,就沒有利來利往,窮就一個字

  • 中國的國土相對封閉,北面是沙漠,東邊南邊是大海,西邊是叢林和高山;因此幾千年來,中國人只好依賴土地種植自給自足,經濟模式非常單一,是典型的農業社會。

  • 儘管也有一些貿易活動,譬如商人販鹽,譬如絲綢之路的絲綢、茶葉、珠寶、香料、瓷器等進出口貿易,但貿易並不是整個國家的支柱產業。

  • 貿易、商業在古代中國社會的地位也很低,直到改革開放前,社會大眾的職業排名還是工農兵學商,商人排在最後一位。


(3)

改革,就要經商牟利;開放,就要熙熙攘攘

  • 邁過中美建交、改革開放、加入世貿三大臺階之後,中國的產品已經賣到了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為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創造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此過程中,中國人的人均收入也有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中國與對外在政治、經濟、軍事、學術、文化以及民間交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是以中外貿易的貨物和資金巨量流動為基礎,使之一切成為可能。

  • 現在中國的GDP不僅成為世界第二,而且進出口貿易的總量已經排名第一,許多外國人驚訝於中國短短40年不到發生的巨大變化,非常不理解。但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在2000年前,司馬遷已經闡明瞭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人來兮兮,皆為利來。人去往往,皆為利往。”



司馬遷這話直剖人性,說的好直白,甚至有點戳心,但要實現強國夢,跟只為賺錢的對手特朗普掰手腕,皆為利來,皆為利往,就得這麼玩。

聞道深般若


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出了世人之本相,把芸芸眾生的醜態曝露於光天化日之下。請看:

皇帝說:“為了一統天下,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我將盡力而為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結果,狡兔死,獵狗烹。多少有功之臣,最終死於非命。人們所看到的是其傳位於後人,妄圖使後輩永享權力之利而已。

讀書時,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視民如赤子者,國興;視民如草菅者,國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聖人之言當作口頭禪,座右銘。入仕後,又有幾個真心為國民的,反是不斷地通過巧取豪奪使自己家財萬貫的人數不勝數。

甚至,一些號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天在教育弟子要求其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自己卻大發不義之財,仍然慾壑難填,花天酒地。

德不配位,必有餘秧,物極必反。因此,才有歷史週期律,才有官逼民反,才有殺皇帝,誅貪官,除富人的壞人浩劫,平均三百年一次,週而復始。

所以,又有散盡餘財,救窮為民之義,既留美名,又保自身之智。只不過,因被錢迷住了雙眼,很多人看不到這一層意思而已。


大才21


我覺得,這句話一語道盡了紅塵俗世的眾生相:眾生們各自為了生存和繁衍,演繹著爭名逐利的一幕幕人間百態戲。

就拿我身邊的朋友炒股舉例,他本就是一位只追求利益的商人。在商戰中摸爬滾打了數年,也積累了一定的小財富,因為他想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所以選擇那些年很紅火的炒股。剛開始還賺得一些小錢,但他不滿足,最後越投越大,被套牢,以致虧了幾千萬。他的失敗,就虧在貪心不足上。

而我身邊的另一個朋友,以博士之身,淡泊名利,廣交賢士,喝茶論道,指點迷津,就像老子所說的“水利萬物而不爭”,反而成就了一番事業,因為大家都信任他,喜歡跟他結交,更願意跟他合作,他周圍自然是群英薈萃,人才集聚,哪還會有不成功之理?他的成功,就贏在看淡名利上。

考究原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句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

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指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可見名利二字,是世人最難以割捨的追求。

在俗人眼裡,名曰常態;在佛家眼裡,名曰貪憎痴;在儒家眼裡,名曰入世;在道家看來,利而不害。

儒家肯定人對名利富貴的追求,但強調這種追求應首先服從於仁義道德。作為一種主張積極入世的人生理論,並不反對常人對名利富貴的追求,但它反覆強調的是名利富貴雖好,但世界上還有比權勢、金錢、榮譽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仁義。若是義利之爭,贊成義放在第一位。

佛言:名聞利養是大魔障!往往名利一來道心就沒有了,就墮落了。所以修行人要遠離名利。遠離名利不是沒有名利了,事上可以有,但心裡不能執著。

道家的名利觀用一句話概括為“謙下不爭,以守為攻”,在生活中提倡一個“淡”字。老子一句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為什麼要謙而不爭,因為在道家看來,之所以爭名利,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慾望,可人的慾望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滿足不了就會產生苦惱、傷害身體。所以勸諫人要看淡名利。

而我更傾向於如此去理解它:聖人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介凡夫,我們首先要修身齊家,符合基本生存的趨利,人人皆有之,也無可厚非,要不然,也不符合大自然發展繁衍的規律。人類要進步發展,必定要有追名逐利的競爭,我們要有積極進取心,但在道義與利益發生衝突的抉擇面前,我們還是應該先選擇道義為先,若失去仁義道德,只有利字當頭,人心貪婪,社會再是進步發展,也永遠達不到和諧美的境界!

人,往往在貪慾中失去幸福,在計較中失去失去友情,在懷疑中失去信任。人不爭,一身輕鬆,事不比,一路暢通。




亦香如


利是治“病”良藥,也是穿腸毒藥;它能讓人擺脫困境,甚至“起死回生”,也能讓人卑躬屈膝,身敗名裂。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

人與人之間的利,無外乎錢,權,色,名。

工人找工作,首先看的是,薪資,福利待遇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才決定是否留下。

老闆招員工,最先考慮的是,他的能力能為我創造多少效益,產生多少利潤?才決定是否招收他,給他多少薪水。

只要工資福利到位,就不愁招不到人;同樣只要你有真才實幹,能為老闆創造價值,也不必擔心找不著容身之所。

所以利是促使雙方達成協議的先決條件。

那些在官場上拉山頭,搞派系的,同樣也是以利為籌碼,你能給我權,我才願意成為你的犬;你能給我多大的權,我就能跪下為你舔多久的鞋。

有權在手,天下都有;屁權沒有,哪邊涼快哪邊走。權來我就來,權走我也走。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沒有利,哪來的義?更別談什麼死心塌地。

那些願對你說動聽的情話,願為你在商場拋銀行卡,刷信用卡的人,是否真的愛你?我不知道。但我想他們都有一個最原始的獸慾衝動就是:“我想得到你。我願拜倒在你的連衣裙下。男人和女人能走到一起最開始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一個“色”字?噓!!不要說出來,在心裡回答你自己。

金榜題名是為名,“了卻君王天下事”是為名,衣錦還鄉也是為名;大張旗鼓做慈善是為名,家醜不可外揚還是為名。

為何都愛名?因為名帶著利啊!你名聲壞了,利也就沒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所謂的名流,出軌了,離婚了,犯罪了,都想極力掩蓋自己。除了怕名聲臭之外,更重要的是怕那紅彤彤的人民幣也流走啊!

人因利相聚一堂,因利分道揚鑣;因利解了心頭之憂,也有人因利萬劫不復。

逐利,天經地義,因為我們要生存。但是過分逐利,往往害人害己。凡事應該適當,過猶則不及。


無偽雜談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

反著說也可以理解;地方的發展,也只是因為這裡能使人賺到錢。

這句話有二種理解方式,古人觀與令人觀。

古人認為錢是“惡”的,所以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中國古代商人即使有錢,也不能穿豔麗的衣服出門;

西方社會也是,如《威尼斯商人》中,商人只是依舊契約所要求的做,在現代觀點看來,商人並沒有錯。而借貸者因還款時間延後,本身先違反契約。可在書中商人是反派,而借貸者卻是正義的主角。 其中一個重要的背景也如古代中國一樣,認為“金錢”是罪惡的。

金錢是惡的,而人性渴望金錢,所以人性也是惡的,賺錢也是原罪。

天下……往。也被 認為是貶義的。要用此句形容某事某人,它會認為你來罵它。


現代人更加趨向理性,認為“利”是中性的,與吃飲,喝水沒什麼本質的區別。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會被理解為一句發展地方經濟的名言。

並且人一旦擺脫了“錢”是惡的這種觀念,心中的袈鎖便不會存在。


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人性無惡無善,天性追求“金錢”,並不是什麼原始的罪惡,只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

第二,利用這種本能,可使得地方“熙攘”熱鬧起來。

第三,人類能發展到現代這種情況,皆是出於本能。所謂“熱鬧的天下”皆是因利而往。


艾洛布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意思是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但是在我看來,與其說大家是為了利益各自奔走,不如說是為了各自最終的幸福奔走。

這句話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

原文: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譯文:諺語說:“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會因犯法而死於市井。”這並不是空話。所以說:“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車的天子,有萬家封地的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擔心貧窮,何況編在戶口冊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由此看來,從天子到百姓,大家都是為了最終幸福而努力。表面上看,每個人都是為了錢而奔走,實際上錢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



之前聽過這樣一段話,覺得挺適用在這:

我認真的做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有一天,當我站在我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雙手坦然擁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於生活落魄!在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時,能驕傲的說:“你很優秀 但我也不差!”我努力賺錢,除了愛錢,還有不想這輩子因為錢和誰在一起,也不想因為錢而離開誰,我不想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顧慮自己的錢包;不想我的父母在別人面前低人一等,有底氣去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所以“天下熙攘皆為利往”這句話對我們普通個人來說,是用錢去實現我們追求的生活,讓自己活的自在舒心而已!


林漫書影記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原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

這句話就好比“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不可否認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活著。我們從生下來開始,為了活著不顧母親的疼痛,拼命地吮吸著母乳,活著是我們最初最純粹的“利”;長大了,我們努力學習,為了成績和排名你追我趕,有的是為了爭奪名次,有的是為了其他同學羨慕的眼光,有的是為了以後能夠出人頭地……,大家所爭的利開始各有不同;成人後開始打扮自己,為的是追求更好的伴侶;工作了在崗位不僅要拼命地工作,還要應付社會的爾虞我詐,為的是比別人更快更好地升職……。

但是我不認為“天下熙攘皆為利往”這句話是錯的,是低俗的;相反我認為它是遵循“優勝劣汰”自然法則的,人類能發展到如今的地步,都是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利”才取得的成就。

“利”有大有小,有卑劣也同樣有偉大,就像臧克家的詩《有的人》那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為了偉大的利益、更多人的利益犧牲了自己,有的人為了蠅頭小利讓自己死去。

每個人都在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奔波,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擁有屬於自己的利益,但是我們不能為一己之私去破壞集體的利益、損害國家的利益。


村民小嚴


以下說法只代表個人觀點。

關鍵字,利。利益,權利,名利。

這句話如此說沒錯,但只是浮於表面,而且片面。我覺得很多事都不能一概而論,世人千千萬萬,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看似追逐名利,但實際上卻是為了履行自己的責任,比如一個商人,他看似是為了利益,但是賺錢卻是為了養家,可能是為了給老去的父母一個安逸富足的晚年,可能是為了給年幼的孩子一個舒適優質的成長環境,可能是為了給妻子一個美好穩定的未來,所以我們不能說他所做一切都只是為了利益。

表面上,有人身居高位,名利雙收,權勢逼人,可他可能也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在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在守護自己心中的那方淨土而已。

也許人們的所有行為,表面都是為了利益,名利,權利,可是我們應該深究其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將自己的見解只停留在表面。所以這句話如此說沒錯卻也不是全對,我們應該秉承著辯證的態度去看待這種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