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張作霖已是大元帥,見到退位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

蔣麗琴


張作霖有點梟雄的感覺,大丈夫能屈能伸就做的很好,對已經退位的溥儀下跪當然也不是張作霖心中最真實的想法,溥儀貴為曾經的皇帝,身份還在擺在那裡的,儘管張作霖那時候已然是大元帥,但卻是土匪出身,所以在見到溥儀之後還是選擇了行大禮,張作霖曾經多次發動內戰,為何?因為張作霖想進關內,想當皇帝,想拿到最高的權利,所以才對這個滿清的兒子溥儀尊敬有加,尊敬羨慕的原因是溥儀生來就有這樣的命。



其實溥儀自己都覺得自己的窩囊,當著好好的皇帝被逼迫退位,退位之後原本可以好好的住在紫禁城中,但是後來馮玉祥發動政變之後居然把溥儀直接趕出了紫禁城,溥儀從小就生活在皇宮之中,別的地方也不熟悉,所以無路可走的溥儀被日本人撿了一個漏洞,躲到了日本人在天津的租借裡面,後來溥儀也就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而溥儀剛剛進日本人租借的時候張作霖就聽說有這麼一檔子事情,好好地皇帝居然要投靠日本人,成何體統,於是張作霖就想去見一見溥儀。



張作霖此番親自前往天津見到了溥儀,在看見溥儀的瞬間,張作霖畢恭畢敬的走到了溥儀的面前,直接趴在地上磕了個響頭,還說了句皇上萬福。而當時的溥儀更多的是驚嚇,估計已經很多年沒有人這麼對他了,而在驚嚇之後溥儀連忙走過去扶起了張大帥,並且說道,將軍萬福啊。張作霖這一跪足足的說明了張作霖的精明,而正是這樣猴精猴精的人,在畢恭畢敬的背後肯定是另有目的的。



說到這個還要提到馮玉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之後為何要把溥儀趕走呢?趕走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馮玉祥偷取故宮中的寶貝,有溥儀在肯定是不好下手。而張作霖此番前往天津難道只是為了給溥儀這一跪嗎?當然也不是,而是順道去故宮中弄一些寶貝帶回家,而張作霖這一跪似乎填平了心中的歉意,因為自己是來拿東西的,跪完之後倒有點像溥儀賞賜給他的,可惜的是這是馮玉祥設下的一個套,嚇得張作霖趕快撤了盜寶的軍隊,這一跪表面上看來也算是白跪了。



剛剛開始也說了,張作霖土匪出身,並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卻慢慢的從巡防隊長做到了“東北王”在管理東北的時候雖然一直髮動內戰,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但是至少沒給虎視眈眈的日本人佔到一丁點的便宜,一直周旋著日本人,但是最後卻把日本人給惹毛了,直接把張作霖給炸死了。東北王張作霖連日本人都不怕,難道還會怕一個已經沒有任何權力的溥儀嗎?很顯然這一跪僅僅只是為了做做樣子,同時張作霖也不可能為了保護溥儀把他帶回東北,誰願意給自己找一個上級壓自己頭上啊。表面上是尊重皇帝,其實內心暗藏當皇帝之心。


一個看歷史的小小


1925年,此時的清朝已經滅亡13年了,溥儀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園接見張作霖,當時張作霖已經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

正當溥儀不知用什麼儀式來對待這位大元帥的時候,張作霖毫不遲疑,撲通一聲跪在了溥儀面前磕了一個響頭,並說道:“皇上好”,溥儀有點受寵若驚,不過趕緊彎腰把張作霖扶起來,說道:“上將軍好”。

當時的畫面還是有點滑稽的,不過也讓很多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晚年的張作霖已經是大元帥,見到已經退位多年的溥儀,為何依然選擇下跪呢?

第一:等級觀念根深蒂固

我先給大家說幾個小故事 ,可能就能體會當時張作霖對溥儀態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國時期,溥儀特赦回到北京,在溥儀的家裡,還有很多滿清遺老和前清官員以及旗人給溥儀行跪拜大禮,到了溥儀跟前就下跪口稱皇上。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以後,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裡,這位張大人還每天畢恭畢敬請安,並且這位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大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還美名其曰是執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禮。

以上說的是清朝遺老,那我們接著說一位領導新文化運動的新派人物胡適,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的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讓胡適去皇宮聊聊天,當時胡適進宮前很激動,還事前向很多人詢問,見了溥儀要不要磕頭,可見就連新派人物胡適都暫時擺脫不了等級觀念。

以上人物對溥儀的態度雖然誇張了點,不過說明當時即使溥儀退位多年,已經是民國,但很多人對“皇帝”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人的等級觀念仍然存在,張作霖給溥儀下跪也顯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儀對張作霖有知遇之恩

張作霖跪拜溥儀,其實不僅僅是等級觀念,還因為溥儀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張作霖最初還是個小人物的時候,拉起一幫綠林好漢搞政權,活不下去了選擇投靠朝廷,接受招撫之後,張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儀升張作霖為洮南鎮守使,才有了後來張作霖的發跡,因此他從內心感念溥儀對他的知遇和提攜之恩,這一跪拜表達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買人心

張作霖當時是“東北王”,東方地區很多滿人和八旗貴族,張作霖這樣做是收買人心,在滿清遺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聲,更有利於在東北地區的統治。

綜上所述,已經是大元帥的張作霖不論是從自身原因還是政治因素考慮,都會選擇對這位已經退位的皇帝溥儀下跪,


小聰歷史客棧


晚年的時候,張作霖在天津見到了退位已久的溥儀。這時候,張作霖已經是呼風喚雨的大人物,而溥儀的手中則沒有任何的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對溥儀依然十分尊敬,毫不猶豫地跪了下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和時代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雖然當時倡導的是開放,但就連那些倡導者自身骨子當中還是有對皇權的敬畏。畢竟,中國的封建帝制延續了數千年,想要徹底扭轉,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張作霖的行為一點都不稀奇,像張作霖這樣的人其實有很多。比如溥儀在退位後,一直住在張彪的家中,張彪曾是清朝官員,溥儀現在已然沒有辦法給予他金錢或是榮耀,但是他依然對溥儀畢恭畢敬,每天準時請安。

其次,對於張作霖本人,他對溥儀的感情其實是更為深厚的。當年他之所以能順利晉升,就是因為溥儀的提拔。

溥儀對他的幫助是十分巨大的,要是沒有當時的溥儀,或許就沒有今天的張作霖。

張作霖懂得感恩,他的跪拜中有尊敬,還有感激的意思在。張作霖是個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雖然張狂,但是他有底線,有良知。

當然了,張作霖的畢恭畢敬也有做給其他人看的意思。

1、做給那些普通人看。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立場的,張作霖為了增加在民間的聲望,刻意打造出忠心的形象。

雖然普通百姓對於溥儀沒有什麼好感,但張作霖能在身居高位的情況下依然尊敬溥儀,這確實能提升他在百姓當中的口碑。

2、做給東北地區的滿人看。張作霖作為東北王,他在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沒有伸出援手,而是選擇袖手旁觀,這件事已經讓很多東北的滿人不爽了。

他向溥儀跪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考量。他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溥儀的尊敬,就可以實現籠絡人心的目的,降低他在統治東北的時候遇到的阻力,這筆買賣是非常賺的。

張作霖的確高傲,不願意向其他人臣服,但是跪拜曾經的皇帝溥儀,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他當然果斷接受。

3、做給溥儀看。他來天津看望溥儀,可不是單純為了拜訪,他是想要將溥儀給接走。接走溥儀是所有計劃當中的起始,也是最核心的步驟。

在這之後,張作霖的運作空間是非常大的,他可以把溥儀當做傀儡,拉攏一批想要復興清朝的人為自己所用。

張作霖的姿態放得非常低,就是為了消除溥儀的戒心,說明自己沒有惡意。

但後來溥儀似乎是意識到了張作霖背後的陰謀,所以果斷拒絕了張作霖的邀請。

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沒有辦法用強,只能悻悻地離開了。


夏目歷史君


張作霖的作為民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大軍閥,其心裡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裡根本沒看上過誰,就連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個溥儀,還是一個娃娃,手裡也沒有實權了,張作霖為什麼還會給溥儀下跪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溥儀。最初登基的時候,溥儀就是一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時候還十分的哭鬧,面對著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儀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國政府許諾他們可以在故宮裡居住,每年給皇家提供400萬大洋的花銷,其實,溥儀在故宮裡儼然就是一個小朝廷,他依舊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他也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麼優待條件,於是溥儀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們再來說一下張作霖。眾所周知,這位張大帥是土匪頭子出身,本來是死罪的他卻被當時的清朝收編,搖身一變成了正規軍,而張作霖也是在清軍裡混的風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張作霖已經做到了奉天國民保安會軍事部副部長,可以說,他的崛起與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925年,張作霖第一次見到這個曾經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國的禮節,而是選擇用古代君臣的禮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當時張大帥已經是東北王了,可以說跺一腳全國都要顫一顫。

其實,張作霖之所以給溥儀下跪,主要還是感念清朝對他的恩情,畢竟老張是一個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對他有恩,面對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為清朝舊臣,老張這樣做也無可挑剔。

還有一點,我覺得老張可能還有一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想法,雖然這可能是臆測,但是我覺得很有道理,雖然此時溥儀已經退位,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否則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人就不會拉著他建立偽滿洲國了。

所以說,張作霖給溥儀下跪,既是有感而發,也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畢竟像張作霖這樣老謀深算的軍閥,做出什麼事來都不為過。


歷史還有哪些事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先還原一下張作霖見溥儀的場景和背景及時間。時間為1925年,此時大清已經亡了十幾

年了,溥儀早就成一個剛剛在上的皇帝變身為一個在天津閒居的散人了,而這個時候的

張作霖已經成為東北王,可謂名震一方的諸侯,手上是要錢有錢,有人有人,要槍有

槍。

但是讓人們萬萬想不到的是,在這個時候,張作霖主動拜訪了溥儀,兩人相見後,溥儀有點不知所措,他是在不知道用什麼禮節和這位已經牛過半邊天的大人物應付,之間說話間,張作霖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咣的就是一個響頭,嘴裡還唸唸有詞道:皇上萬福,皇上好。

這個時候溥儀也驚了,他打死也想不到老張竟然還用這老禮,慌忙的彎腰扶起張作霖,邊扶邊說,上將軍好,上將軍好。

晚年張作霖跪溥儀其實是有原因的聽說在以前溥儀在位的時候,曾經就誇獎過張作

霖,而且還給予他很高的讚賞,送給他很多東西,其中就送給了他一件非常珍貴的蟒

袍。雖然現在溥儀已經退位了,而且張作霖已經是大帥,但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畢竟

在以前賞識過他,所以就對溥儀進行了跪拜,並且在跪拜的時候還高呼萬歲萬歲!

張作霖這個人是非常有思想一個人,自從他加入綠林之後,他的勢力就開始慢慢崛起。

清朝政府對他也是很重用,張作霖也沒有讓朝廷失望,他能夠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實

力也很是強大。鑫海革命結束以後,清朝政府就直接崩潰了,在這段時間,張作霖還一

直在保護溥儀。

所以說,張作霖向溥儀下跪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大概是很特別的情感吧。

在說個事兒,張作霖是個老傳統這個不用在多言了,就連當時標榜新文化運動的新派人

物胡適,按理說他要是見到退位的皇帝不應該有什麼意外了吧。

但是,真相還真就讓你驚掉下巴,那是在1922年,溥儀一個電話邀請胡適來故宮喝茶

(要知道,那個時候已經民國11年了,溥儀早就下臺了),胡適接到邀請後,屁顛屁顛

的就來到了故宮。


在去之前,他還曾經打電話問莊士敦,見到皇帝要不要磕頭呀?所以你看,這種等級觀

念,就連所謂的新派也都無法避免,因為有些事兒,真的深入骨髓,深入膝蓋了......

歡迎關注江水趣談,與您一起去解讀經典中的奧秘!


江水趣談


1959年溥儀被特赦,53歲的他剛在北京落戶還沒就業,提親的就上門了,據說還有滿族遺老把自己十幾歲的孫女輩要嫁給皇上,正式相親就七八回。


溥儀1922年大婚,自當時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起,沒有不隨份子的,東北的張作霖送來了紅包。送禮名單裡還有黎元洪,吳佩孚,馮玉祥,送親進宮時,沿途上千軍警開路護送,還有軍樂隊奏樂。


後來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張彪的家裡,張大人每天早上拿個掃把在溥儀院子門口掃地,據說是執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禮。而馮玉祥呢?更是被一頓好罵。




1922年紫禁城裝了電話,17歲溥儀為了好玩,打電話叫胡適去宮裡聊聊,胡適當時是十分的激動,甚至還特地打聽了溥儀的喜好,要不要行禮之類的,之後興致沖沖的趕了過去。



溥儀在天津當寓公的時候,張作霖也曾求見。見到立馬就給溥儀跪下,喊皇上萬歲。溥儀連聲說:上將軍請起。這個人是有傳統的忠義孝道在裡的。


溥儀雖然是一個亡國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後也沒有再建立一個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過,尤其是在清王朝還剛滅亡的時候,總有人懷緬前朝,故而對前朝皇帝行大禮,也是不足為奇的,更何況溥儀還是最後一位皇帝。


是阿維啊


張作霖在清末民初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他出生在清末家境貧寒,自幼沒有上過學,大老粗一個,土匪出身,就這樣的人居然掌管東北幾十年,號稱東北王,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他在東北發展經濟,重視教育,改革軍隊,當時的東北軍是國內最強悍的地方武裝,並且創建了自己的空軍,其綜合實力在軍閥中是最強的幾次問鼎中原,是北洋軍閥中最後的執政黨,他在日本和俄國的勢力中夾縫生存,拒絕日本不平等的條約,最後在日本的秘密策劃下在皇姑屯被炸死,他的一生是被受爭議的,那他為什麼見到了末帝溥儀還要下跪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其一,張作霖出生在清末,還參加過甲午戰爭,多年擔任清庭的官職,可以說清朝是他發展的平臺!從內心來講他非常的敬重清廷,其二,雖然溥儀退位了,但他的威信還在,尤其在老家東北是滿清的發源地!其勢力非常的強大,對溥儀的敬重也是為了更好的安撫滿清的遺老遺少!其三,當時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在當時的情況下見溥儀,表示自己永遠遵守清庭優撫政策,馮玉祥做的是不對的,為自己以後入關,控制北京打下一個基礎,來迎合溥儀,得到溥儀的支持,得到各國公使的支持,張作霖見溥儀行跪拜之禮,是綜合了各方的考慮,其目的是為了有助於自己日後入關,控制北京政權打下基礎,更不會擁戴溥儀復辟,完全是從自身和東北的發展考慮,老謀深算啊,但卻把溥儀高興壞了,認為自己的皇帝還沒過時,大錯特錯,在當時的情況下,溥儀投靠誰都是一枚棋子,不可能恢復大清,張作霖更不會逆潮流而行,溥儀是空歡喜一場!





且愛且珍惜


1912年,歷經12位帝王,傳了近300年的清朝滅亡了,溥儀作為末代君王后來也被趕出了紫禁城。

1925年,溥儀與當時手握重兵的張作霖見面。此時的溥儀就是一個普通人了,無權無勢,溥儀原以為張作霖會很傲慢,沒想到張作霖竟然主動向溥儀下跪,叫溥儀皇上。

張作霖原本是土匪出身,後來被清朝收編,和溥儀並沒有太多交集,那麼為什麼張作霖會在清朝滅亡13年後,還向溥儀下跪呢?



張作霖跪的不是溥儀,而是滿清貴族,他為的不是別人,正是為了自己。

清朝歷經200多年,清朝後期掌權者,大多是滿清的八旗貴族,這些人世世代代富貴,在清朝滅亡13年後,依然是有勢力的。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滿清200多年的積蓄,斷斷不會在13年之間就蕩然無存。

張作霖向溥儀下跪,其實是在告訴滿清貴族,在溥儀亡國之後,在滿清不復存在之後,他張張作霖心裡還是有清朝的,如果還有人心想清朝,那麼就應該與他張作霖聯合在一起,張作霖這是在拉攏人心,在壯大自己的勢力。

當然,拉攏人心,只是張作霖跪拜溥儀的原因之一,其實還有其他原因的。

張作霖的一跪,讓他的人品更加高尚了,讓更多人信服他了。

張作霖是白手起家,從土匪做起的,他這樣的人往往會依賴一些異姓兄弟。比如三國時劉備白手起家,就是依賴自己的兩位結義兄弟。張作霖起初也有7位結義兄弟,這些人在張作霖稱霸東北的過程中,都有汗馬功勞。

異姓兄弟畢竟不是親兄弟,在權勢面前很容易出問題。作為領頭人,張作霖需要讓他的7位兄弟感覺到自己是個重情重義的人,這樣他的兄弟們才會安心替他賣命。

溥儀畢竟曾經是張作霖的君主,張作霖在清朝滅亡13年後,依然叫他皇帝,向他下跪,說明張作霖是個念舊情,重情義的人。張作霖的做法讓他在軍中威望更加高了,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人品。

不是張作霖願意跪拜,如果他不跪拜,那麼有人就會拿他說事。

溥儀在《我的前半身》一書中寫到:“吳佩孚曾向我稱臣,張作霖向我磕過頭,段祺瑞主動地請我和他見過面。”從這裡可以看出,溥儀雖然不是皇帝了,但是當時的軍閥表面還是很敬重他的。

此時如果張作霖見了溥儀顯得十分傲慢,那麼其他人就可以藉口張作霖對皇帝無禮來針對張作霖。如果是單個軍閥對抗,張作霖不怕,但是如果其他軍閥聯手,張作霖也是有所忌憚的。

再者,別人跪了,只有他張作霖不跪,這不僅是在羞辱溥儀,也是在羞辱那些對溥儀稱臣的人。張作霖是個聰明人,他才不會給自己拉仇恨。

張作霖是個有智慧的軍人,他拜溥儀,自然是因為這一拜能帶給他,他想要的利益。


斯幽說歷史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張作霖的勢力擴張到了華北地區,奉軍的指揮中心也從瀋陽遷移到了北京。

而在張作霖到北京之前,馮玉祥已經派兵將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紫禁城。離開紫禁城後的溥儀寄居在天津的張園之中,憑藉著末代皇帝的身份,溥儀在天津結交了不少社會名流,仍然具有皇帝的架子。因為張作霖曾經是清朝的大臣,張作霖到達北京後不久,便提出來要見一見溥儀。

如果在清朝滅亡前張作霖去見溥儀,那麼張作霖肯定要三拜九叩,高喊幾聲萬歲,萬歲,萬萬歲。然而在張作霖提出要見溥儀的時候,張作霖的身份是奉系軍閥首領,北洋政府的實際控制者,相當於北洋政府的總統。而溥儀只是一個被趕出紫禁城的末代皇帝,他的身邊除了一群無兵無權的滿清遺老外,根本沒有任何軍隊保護。可以說此時的張作霖已經在地位上完全碾壓溥儀,即使張作霖不尊敬溥儀,溥儀也只能忍著。

在接到張作霖的邀請後,溥儀自然不敢怠慢。馮玉祥能夠把溥儀趕出北京城,張作霖的實力比馮玉祥強的多,如果得罪了張作霖,溥儀恐怕連天津都待不住。在會見張作霖之前,溥儀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就連稱呼都想了很久。張作霖和溥儀見面的時候,溥儀早早的就去了約定的地方,等待著張作霖出現。雖然張作霖是清朝的舊臣,但是溥儀之前並沒有見過張作霖,清朝滅亡前跟溥儀打交道的都是朝廷大員,張作霖的品級不夠,沒有獲得過進攻面聖的資格。

溥儀等待了一小會,張作霖也來到了約定的地方,張作霖和溥儀正式會面後,溥儀還沒有跟張作霖打招呼,張作霖突然對溥儀跪下,用臣子對待皇帝的方式向溥儀問好。溥儀開始的時候大吃一驚,不過溥儀畢竟是做過皇帝的人,應變能力還是非常強的。溥儀稱張作霖為“上將軍”,同樣向張作霖問好答禮。上將軍是清朝時期對武將的尊稱,溥儀稱張作霖為“上將軍”,也說明了溥儀對張作霖的肯定。

很多人看到這裡都要問,張作霖是一個實權派將領,人們都說人走茶涼,張作霖為什麼對溥儀這麼恭敬。筆者認為張作霖對溥儀恭敬,一方面是因為張作霖本身就是一個講義氣的人,另一方面是因為溥儀還有一定的勢力。張作霖對待朋友十分的義氣,只要是對張作霖有恩惠的人,都受到了張作霖的報答,即使是跟張作霖爭奪東北失敗的馮德麟,後來都受到了張作霖的照顧。

張作霖曾經在清朝為官多年,沒有清王朝的招安政策,沒有清王朝的一路提拔,就沒有張作霖東北王的地位。張作霖作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對故主溥儀下跪也十分正常。而且溥儀雖然已經不是皇帝,但是溥儀的身份和地位仍然非常高。張作霖對溥儀講禮數,支持溥儀的滿清遺老肯定也會喜歡張作霖,這對於張作霖穩固自身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幫助。


歷史總探長


張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儀是奴性十足的表現,哪怕他貴為東三省的大元帥,在皇權面前也腿軟。

這事發生在1925年,也就是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次年。

當時馮玉祥命令溥儀限時搬出紫禁城,溥儀無奈只好躲進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裡。

當消息傳到張作霖的耳朵裡時,他致信溥儀:“你跑到日本租界讓日本人保護你,難道我堂堂的「東北王」張作霖就保護不了你嗎?這樣吧,我去天津拜見你,不過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張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園密見到了溥儀。

當時溥儀正為用什麼儀式對待這個曾經的手下、現是民國大人物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溥儀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的地問道,“皇上萬福”。

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受寵若驚急忙彎腰扶起張作霖,忙不迭地說道“上將軍好,上將軍萬福”。

這就是張作霖給溥儀磕頭的經過。



張作霖密見溥儀還另有目的,他順道到北京想把故宮的寶物偷著運出一些佔有。

張作霖密見溥儀後,偷偷調動了數百輛軍車,準備把故宮的寶物挑著一些貴重的運往瀋陽。

當時交通銀行的經理葉恭綽往見張作霖,說:“人們一向造馮玉祥的謠,說馮逼宮是為了盜寶,但無確鑿證據,說說而已,如今大帥調用數百輛軍車公然進故宮搬運寶物,將來人們就會說盜寶的是張大帥而非馮玉祥。”

張作霖聽聞恍然大悟,連聲說“我幾乎上了大當,快把軍車撤去。”

張作霖給退位的溥儀下跪除了奴性之外,還有感恩的意思。

民國時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來的後遺症,說難聽點就是奴性十足,賤骨頭。

溥儀在1912年退位,清朝滅亡,民國建立。

當時民國規定必須剪掉辮子,就連溥儀自己都剪了辮子(如圖)



然而當時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辮子,比如前清辮子軍首領張勳。他就是標準的保皇派。

不剪辮子不算,還在1917年再次擁立11歲的溥儀復辟。不過到最後溥儀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護國軍的攻打下,張勳倉皇逃走。

當時雖然溥儀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儀的人不在少數。

1924年,馮玉祥在直奉大戰期間,為防止溥儀再次死灰復燃,在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老百姓稱其為“逼宮”。馮玉祥乾脆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這時出於政治目的,張作霖臭罵馮玉祥,表現出了對溥儀的同情。當時有人提醒張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對其影響不好。



但老張是個守舊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國政府,一方面留戀皇權,說來說去還是千萬年來皇權對人統治的結果。

張作霖向溥儀磕頭有感恩的意思。

張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後來被清廷詔安做了巡防隊長,再後來一步步高昇,直至做了“東北王”。

張作霖上位時,雖然溥儀還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親攝政王載灃,但是簽署任命書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後溥儀拍板,儘管是名義上的。

張作霖能有以後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儀的光,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張作霖向溥儀磕頭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張作霖是個老狐狸,磕頭歸磕頭,要想讓他像張勳那樣輔佐溥儀是不可能的事,張作霖不過是在溥儀面前做樣子而已,東三省是他張作霖的一畝三分地,張作霖不傻,不可能找個太上皇壓在自己頭上。你覺得不是這個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