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哪點事?


結婚的哪點事?

在開始談結婚那點事之前,我想我們有必要先弄清要談結婚的哪點事?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深層次的結婚問題屬於社會學範疇,非三言兩語能了斷,結婚問題本身具有形式和內容兩個層次。這裡我們只談結婚的形式。


結婚的哪點事?

作為一個老者,我想我可以把結婚的形式分為“過去式”和“現在式”。最近幾年連續幾次回家鄉參加親戚和朋友們孩子婚禮,形式與以往已經大不相同了。所有婚禮的一應事理統統在既定的婚期前一天由男方家主持操辦的司儀安排妥當,接著便挑選一家婚慶公司和酒店,整個活動都由婚慶公司一攬子承包,男女雙方家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新郎新娘身著結婚禮服,讓主持人一番精心地煽情、調侃之後走下神聖的殿堂向雙方的親朋好友一桌一桌的敬完酒整個儀式圓滿結束。


結婚的哪點事?

婚慶公司及酒店的一切所需費用全由男方家負責,婚禮前女方家的任何要求都得敲定,男方家無須擔心第二天女方家再會提出啥要求拖延時間,因為婚慶公司和酒店都是事先訂好的,到時候誰也不能耽擱,這倒確實要比過去式省去了很多環節。但由於結婚當天一切費用均由男方家承擔,所以也仍然有“昂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的說法。


結婚的哪點事?

但過去式有過去式的熱鬧與特點。家鄉過去男女婚禮的晚上有著很多與全國各地大同小異的習慣風俗,比如用根紅線吊個蘋果讓新郎新娘嘴對嘴去啃啦,讓新郎新娘談戀愛經過啦,當大家面接吻啦等等,叫法也都差不多,即鬧新房。

然而正所謂一地一鄉風,十里不相同。家鄉過去男女婚結也有著與其它地方不同的習俗。


結婚的哪點事?

過去男女結婚,親戚朋友們一般在三天之內都可以向新郎新娘“發難”。其中一種比較獨特形式的叫“揭鞍子”(其實“揭鞍子”裡的“鞍”字究竟是哪個字根本就無法考證,只能用“鞍”替代了)。新郎新娘的一幫同學、朋友以及平輩的親戚,在婚慶的三天之內,每天晚上都可以安排時間事先潛入隱匿於新房,諸如床下、櫃內櫃角等處,待三更半夜新郎新娘熟睡之際搶走二人的被蓋,第二天所有參與人員會被熱情款待一席豐盛的餐飯。過去家家戶戶條件都有限,能夠充作新房的大多半間、最多亦不過一間房而已,有多少空間去讓“揭鞍子”的人去隱藏?一般都是三更半夜搗蛋的親朋好友們從外面破門而入罷了。所以新婚夫婦三天內每天晚上都休想睡到安頓覺,只得等著大家把被子揭走。


結婚的哪點事?

新婚第二天中午,男方家必須備一桌飯“候新娘”。此頓飯以新娘為主,另外從男方家安排九位平輩男女親友坐陪。那廚房裡刁鑽的廚師會事先把雞腿上的皮擼起,在雞腿肉上纏上若干道絲線,然後將雞皮恢復至原樣燉熟後上桌。這時會有一個“知情”的親戚,假意熱情地將雞腿挾進新娘的碗裡,待新娘一口咬破雞皮後那肉中的絲線便會立刻卡進牙縫裡,扯不斷,松不下。因此新娘便會嬌容頓紅,尷尬不堪,立馬會引起全桌人一陣鬨笑,羞的那新娘更是無地自容,嬌態難當。


結婚的哪點事?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新婚三天後新娘領著新郎去女方家,俗稱“回門”,也叫“新姑父上門”。女方家主事的亦會在事先把一雙筷子用一根去了帽的大頭針釘在一起,筷頭的兩邊銼的平平光光一絲痕跡不露。待新姑父用餐時,眼瞅著明明是一雙筷子,卻怎樣也無法施展開,一時間便也會手足無措,窘態百出,自然又是滿桌大笑,氣氛熱烈。


結婚的哪點事?

但無論是過去式,還是現在式,婚禮都不過一場形式而已,接下來的才是小倆口日日相處,鍋碗瓢盆,養兒育女,孝敬雙親,何以應對則是再隆重與神聖的婚禮上都無法展現的。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善始善終!

結婚的哪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