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都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

二戰,蘇聯損失了2700萬人口,戰前全國約五六千萬的成年男子,戰後只剩下不到2千萬身體健全的,蘇聯男女比例達到了1:2.7。

當年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都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女性較少的西伯利亞地區,在政府主導的集體農莊裡,一個四肢健全的蘇聯小夥子被幾個蘇聯姑娘追求是很正常的事情,若在歐洲本部,年輕的男性更受廣大女性青睞。

從這個角度也不難理解蘇聯對德國以及德軍戰俘的報復為什麼那麼狠,俄羅斯民族這幾百年,可沒吃過這麼大的虧,自然得把德三(第三帝國)往死裡整。

同樣,戰後急需經濟的恢復和國家的重建,國內男丁不足,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的戰俘正好過來“幫忙”下。

當年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都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

日軍戰俘主要來源於1945年8月對日宣戰後收拾的關東軍戰俘,二戰後,被蘇軍押送到西伯利亞等地的日軍戰俘保守估計在60萬以上。

西伯利亞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天寒地凍、物資不足,但是生產建設的強度很高,至少有一半的日軍戰俘都死在了西伯利亞,能最終順利回國的日軍戰俘不過20多萬,他們從1948年到1956年期間陸續被蘇聯遣返回國。

當年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都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

當然,這些日軍戰俘畢竟是男人,裡面也有不少身材健碩、素質較好、比較符合蘇聯姑娘審美觀的人,比如一些日本軍官,就比較討蘇聯姑娘歡心,慢慢地不少蘇聯姑娘就和一些日軍戰俘扯上了關係。

而為了獲得更多的麵包、更好的待遇,不少日軍戰俘也不顧一切地追求能接近的一切蘇聯女性,包括看守他們的蘇聯女兵等等。

當年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都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

一段時間後,蘇軍上層發現,一些蘇聯姑娘居然和日軍戰俘搞在了一起,簡直無法無天。

蘇軍先嚴令禁止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甚至開除了一些蘇聯人的黨籍和工作,但是慾望這事兒是根本控制不住的,蘇聯官方又造不住更多的男人來滿足蘇聯女性的要求,一度只能乾瞪眼。

最後,蘇聯官方索性開放了禁令,對於那些已經“皈依”蘇聯信仰的“新日本人”,蘇聯認為他們是可靠的“革命同志”,允許他們可以和交往的蘇聯女性結婚,其中一部分在以後甚至被允許定居在蘇聯,成為日裔蘇聯人。

當年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都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

總之,最終能成為“幸運兒”的日軍戰俘其實寥寥無幾,在偌大的哈薩克地區,也只有19名日軍戰俘經過重重考察後,才被批准和蘇聯女性結婚並獲准加入蘇聯國籍。

當然,這個待遇德軍戰俘是不可能獲得的,畢竟,他們在蘇聯人眼裡都是惡魔,是造成蘇聯災難的罪魁禍首。例如德軍戰俘馬克西,他後來被打發回民主德國,不過在蘇聯時期他和一名蘇聯女性好上了,於是,回到德國的他不甘寂寞,他給蘇聯官方寫信,要求加入蘇聯國籍,並和那個女子結婚,結果,他馬上被蘇聯通知東德政府抓了起來,那個蘇聯姑娘也被監視起來。

當年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都是戰爭造成的後遺症。

相對那些長眠西伯利亞的同胞,這些日軍戰俘還是很幸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