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故事的一開始是妮可和查理關於“為什麼我愛他/她”的陳述,二人一一列舉對方身上自己所愛的美好之事,兩個人都很誠實地事無鉅細寫了很多,其中不少也許這個世界上只有對方才能寫出來。直到鏡頭切到兩個人在諮詢師的沙發上,這一段大概都可以被當作是兩個相愛之人互敘情意。他們之間的感情是真誠的,就像他們後來的惡毒一樣發自內心。

《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當諮詢師要求兩個人分享自己寫下的東西時,妮可卻拒絕了。事情急轉而下:妮可是好萊塢長大的星二代,演了個喜劇片裡的角色一脫成名,查理則是嶄露頭角的青年先鋒戲劇導演,妮可放棄了影視劇事業跟查理去了紐約,在他的劇團裡做女一號。在外人看來郎才女貌,然而兩人之間矛盾重重,妮可渴望開拓自己的演藝事業而不是在查理的翼下,兩人感情轉淡,查理也和劇團裡另一個女人出了軌,婚姻早已搖搖欲墜,終於迎來了最後一根稻草——歇影已久的妮可接到拍攝機會帶著兒子回洛杉磯,並決心就此離婚搬出紐約。查理雖然知道自己的婚姻舉步維艱,但並沒有做好離婚的準備就被妮可的律師下了令狀,只得被動開啟法律程序。

《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影片中各路律師輪番上陣各顯神通的場面大概可以勸退很多想結婚的人了。很多評論甚至有非常朝陽群眾的風格,認為如果不是律師在中間捅刀這兩個人不至於徹底離婚。然而離婚律師的工作是為當事人爭取到最大的利益,而不是做和事佬讓人家破鏡重圓。如果不想離婚,勸和的人多的是,從街坊鄰居七大姑八大姨到婚姻諮詢師,何必僱傭收費昂貴的離婚律師。法庭對簿當然傷感情,但是已經進入法律程序,關注重點就是如何在作為法律契約的婚姻中保證權益,而不是感情,所以在這過程當中沒有任何人有必要或者責任去呵護兩個當事人之間的餘溫。婚姻作為法律契約,它不保證兩個人永遠相愛,也不保證忠誠,它和感性沒有關係。

被律師牽著走的妮可和查理精疲力竭,回到最一開始的“這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事,不需要律師”的想法。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們都痛恨和曾經相愛無間的人進入錙銖必較的回合,希冀能夠把事情變成“這是我們之間的事情”,可是用感性是不可能去解決理性的問題的。就像查理的律師說的,她們從瘋狂出發,我們從理性出發,最後在理性和瘋狂之間落定。一半的瘋狂依然是瘋狂,但至少能夠有些理性,雖然這理性也只有一半。

《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查理和妮可再一次試圖開誠佈公地對話導致了全片高潮的吵架對戲。妮可問查理,你到底明白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去洛杉磯。查理不明白,妮可想去洛杉磯的意願在他看來和她想買個櫥櫃差不多,是夫妻生活中諸多不了了之的線頭之一。

查理不欣賞妮可嗎?未必,開頭查理說“她是我最喜歡的女演員”。然而同時,他也對妮可想做編劇導演的願望一笑置之,可能是像妮可說的那樣出於嫉妒和壓制,也可能是從查理的角度他就沒有覺得妮可有這方面的天賦。妮可說“他看不到我”——很多時候兩個人走不下去,並不是因為看不到對方,而是看不到對方想要你看到的,無論真實與否。自我實現往往需要外在的目光來成全,在親密關係中尤為重要——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導演的第一步是有人開始用看待一個有才華的導演的眼光來看我,如果別人看不到我的才華,那麼你就更應該支持我;如果別人都能讚賞我,那麼為什麼偏偏你做不到?


《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影片中所有人提到洛杉磯都反覆提到,空間。對於每一個住在鞋盒子裡自己打拼的紐約客來說,“空間”大概可以算是一個很痛的詞。而對於妮可來說,空間不僅僅意味著大房子和日落大道,空間是對她自己未來的隱喻。妮可抱怨查理控制慾很強壓抑了自己的成長,“我變得很小”,但實際上從和查理的第一次見面妮可就知道查理是一個獨斷自我的人,她接受了,和當時的未婚夫分手而追隨查理有多少就是因為她被查理的才華和獨斷吸引我們不得而知,關於這一部分妮可只一句蓋過“和本在一起覺得自己的一部分死了,但是當遇到查理,就發現死的部分沒有死,只是休眠了”,妮可崇拜查理,當她對查理的戲劇有所貢獻的時候她覺得很自豪,她無條件地支持和追隨他。妮可沒有自己的事,她一直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她的選擇和查理的決定比不重要。和所有人,妮可都在說是查理想要這個,是他想做這個想要那個,我想做什麼但是他不願意。直到諾拉打斷她:“我想要知道,你,你想要做什麼。我們要做的是,講你的故事。”

倒不是說妮可為查理多麼奉獻了自我處處妥協,與其說是查理遇事專制,還不如說是妮可對很多事情自己也並沒有一個堅定的主見,讓查理牽著頭走,是感覺十分良好舒適的壓制。只要有獨斷的查理,妮可就可以有一個停滯不前的藉口。查理說“這生活一直都是你想要的,直到你不想要了”並沒錯。

她並不特別,在很多二人關係中,如果有一方意向總是很堅定,而另一方並沒有明確的想法的話,一般事情都會由喜好明確的那一方決定。短期來看可以解決不少紛爭,甚至有的人會覺得是默契:“你看我們家這些事都是我老婆說了算我跟著走就好”,但長期以來未必是好事,如果沒意見的那一方是真的從善如流倒還好,只是很多時候那沉默的一方要不然是反射弧很長不能給出即時反饋,要不然是按下自己的想法小忍則忍,長期下來爆發是一個必然。

妮可想要離開查理的原因,和她當時毅然決然離開未婚夫追隨查理的原因是一樣的——在這段關係中她覺得自己沒有活得像自己,為了找到自己,她決定離開。

當然尋找自我未必總是要通過拋棄婚姻實現,如果擋道的僅僅只是婚姻,那人生簡直是太美好了。

你以為你的謝場是雙方對峙,你以絕對優勢的理智和口才將對方辯得體無完膚追悔莫及,驀然回首才發現你百般不易,直苦苦哀求你回頭痛罵自己是混蛋瞎了眼。

然後你瀟灑揮揮手,甩了渣男過新生活。

才不是這樣。

人怎麼可能醒悟。如果人知道要後悔,如果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自私,那麼兩個人的關係也不會走到這一步。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就是因為人不能自省,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才不會求你原諒,因為在他那邊的故事裡,明明錯都在你嘛。妮可給查理下的定論可謂渣男金句:“你和你的自私如此融為一體,你甚至都不知道這是自私”。

在查理看來,我雖然出軌了,但是我和她在一起開心啊。我雖然出軌了,但是隻睡了一個人,明明我之前有機會睡那麼多人的,都為了愛你而放棄了,這還不叫犧牲嗎。


《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妮可崩潰的那一刻說“我不能相信我認識了你一輩子”。

那個當時和你結婚的女人是我嗎?為什麼她如此陌生。

每段親密關係中都有惡毒的一面,它一直都在,惡意是愛意上的瘤,只不過一直被壓抑——從坐在馬桶上不關門,到說話帶著丈母孃的口氣,甚至於希望對方乾脆出門車禍一了百了——越瞭解這個人就有越多的證據去厭惡這個人,因為你知道她/他所有缺點的來龍去脈,你知道冰山之下所有的不堪。這惡意一旦被釋放了,也就再也回不去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如此脆弱,經不起考驗,撕破的臉皮永遠拼不回去,如果還想像成年人一樣當朋友就忍住了內爆吧。

故事的結尾,妮可和查理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各自幸福,各自快樂。妮可當時拒絕念出來的“我為什麼愛他”的最後一段是——“我還會繼續愛他,但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確實沒什麼意義,題目都說了,這是關於婚姻的故事,沒在談愛情。


《婚姻故事》你我婚姻已離場,你我生活還要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