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好漢內部大致分多少派系?

戰國君


老規矩,先說結論——我認為梁山好漢之間沒有派系一說,如果認為有的,全部上了金聖嘆的當了! 哈哈哈哈!

要說到梁山上的“派系鬥爭”就很容易進一步產生“陰謀論”的觀點。派系論不一定是陰謀論,但陰謀論一定從派系論衍生而出。

要說到陰謀論,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金聖嘆,這個人就是水滸陰謀論的始作俑者。

《水滸傳》在明朝時流傳出過各種不同版本,大體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大系統(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多是繁本系統的一百回本或一百二十回本)。明末清初的金聖嘆,腰斬水滸成為七十回本,刪去了大聚義之後的情節,並且把前面的情節也做了許多改動,還詐稱“古本”並做了點評。他改動的《水滸傳》在清朝廣泛流傳,其中不少有派系論和陰謀論傾向的細節,也深入人心。

正好我手頭有一百二十回和金聖嘆七十回的兩種版本《水滸傳》,貼幾段原文大家比較一下:

“……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匹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林沖回來點軍時,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性命……”(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 第六十回)

“撲的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三阮、白勝、劉唐五個頭領死並將去,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個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林沖回來點軍時,燕順、歐鵬、宋萬、杜遷,只逃得自家性命……”(金聖嘆本《水滸傳》 第五十九回)

相信大家能看出區別,一百二十回本中,救晁蓋的是呼延灼、燕順、劉唐、白勝,而三阮倒是逃命去了。而在金聖嘆本中,救晁蓋的變成了三阮、劉唐、白勝,這明顯是晁蓋的老班底,所以可以看出金聖嘆在有意灌輸派系論的觀念,倒是可憐了燕順,本應有救主之功,卻被金先生黑成了棄主逃命。

如我前面所說,金聖嘆宣揚派系論是為了陰謀論服務。金聖嘆是個堅定的宋江黑,他為了抹黑宋江,修改了許多細節,告訴我們宋江表面上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個玩弄權術的小人,甚至在批語中告訴我們“宋江弒晁蓋”,指出“此非謂史文恭之箭,乃真出於宋江之手也。”然而我們如果相信了金聖嘆修改的內容,據此認為《水滸傳》作者本意如此,顯然是不正確的。

梁山一百零八頭領,自然有遠近親疏之分,然而據此推出有派系鬥爭,未免不實。如果有派系,李逵是宋江派系的嗎?他情感上對宋江最為敬重,然而卻也是最反對宋江招安政治路線的一個。梁山頭領之間有遠近親疏之別,也有招安與否的路線之爭,但是要是說有派系鬥爭,甚至煞有介事地分出“晁蓋派”、“宋江派”、“盧俊義派”、“三山派”,那絕無證據,只能說是後人的YY罷了。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號稱“義氣為先”的梁山泊,其實山頭林立,各集團相互傾軋,作為梁山領導核心的天罡星序列,是按照資歷、聲望、派系等綜合排序的,並加之平衡各方面的勢力,藉以提高、鞏固宋江領導權的安排的人事名單。下面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派系,再來看看這些派系的名單。

  宋江派——宋江(排名1,下同)、吳用(3)、花榮(9)、朱仝(12)、武松(14)、戴宗(20)、李逵(22)、穆弘(24)、雷橫(25)、李俊(26)、張橫(28)、張順(30),12人。

  元老、晁蓋派——公孫勝(4)、林沖(6)、劉唐(21)、阮小二(27)、阮小五(29)、阮小七(31),6人。

  朝廷降將派——關勝(5)、秦明(7)、呼延灼(8)、董平(15)、張清(16)、徐寧(18)、索超(19),7人。

  三山派——魯智深(13)、楊志(17)、史進(23),3人。

  登州派——解珍(34)、解寶(35),2人。

  其他——盧俊義(2)、柴榮(10)、李應(11)、楊雄(32)、石秀(33)、燕青(36),6人。



清水隱士


梁山泊好漢內部,形成一定氣候的,主要有以下五大派系。其他還有一些出身相同、來源相同、背景的小團伙,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還尚未形成派系。

一、晁蓋、林沖派系

以“七星聚義”人員為主,多數是黃泥崗搶了楊志“生辰綱”的那一批人,加上林沖火拼王倫以後留下來的梁山元老,尊晁蓋為老大,有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等人。

奇怪的是,“七星聚義”中的骨幹吳用,卻投在了宋江派系當中。晁蓋死時原本想讓林沖坐梁山第一把交椅,但最終林沖都被宋江等人排除在五人常委班子以外。

二、宋江、吳用派系

宋江的嫡系由三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是宋江上梁山前的鐵桿哥們如花榮、朱仝、雷橫,弟弟宋清,以及江州大牢裡曾經同生共死的戴宗,還有小跟班李逵,徒弟孔明、孔亮等人;

第二部分是宋江招募進梁山的人馬,如清風山的燕順、王矮虎、鄭天壽,加上後來嫁給王矮虎的扈三娘。揭陽鎮的李俊、李立、穆弘、穆春、張橫、張順、童威、童猛、薛永、侯健。黃門山的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等等。

第三部分就是宋江親信招募進來的,如戴宗招募來的楊林,李逵招募來的湯隆、焦挺、鮑旭等。

宋江派系在梁山的勢力最大,宋江和吳用兩人都進入了常委班子。

三、三山派系

三山派系是合併到梁山的來的,以魯智深為首,有來自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等人,這個派系沒有人進入常委班子。

四、盧俊義派系

盧俊義在梁山任二把手,進入了常委班子,有自己的班底。主要成員是跟班燕青和在北京大牢中結下生死情誼的石秀,以及幫過他的蔡福、蔡慶兄弟。楊雄、時遷同石秀原屬一個小集團,聯繫也十分緊密,所以因為石秀的關係,這兩人也歸在了盧俊義的派系。

五、降將派系

主要是由被梁山收服的政府軍軍官組成,以大刀關勝為首,關勝進入了常委班子。該派系還包括呼延灼派系、關勝派系和張清派系,再加上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等人,整體上的聯繫又不夠緊密,較為鬆散。

除此以外,就是其他一些較小的團伙,如進入了常委的公孫勝也有一個小團伙,當然力量沒有那麼大。

以上五大派系,也不是明顯的獨立,也有相互交差的情況,例如林沖同魯智深是生死之交,武松同宋江又是結拜兄弟,所以關係較為複雜,最終基本上都被宋江所籠絡在一起,構成了一張無形的梁山勢力網。


麓風軒


從宋江提出招安後,大致分為:

一是支持:以宋江倡導,盧俊義,關勝,秦明等多方降將擁護,成了招安的中堅力量。

二是反對:以武松反對,魯智深接應,雖然72地煞中貧苦出身、曾集嘯綠林的大多數將領心中反對,卻名微言輕,小手擰不過大腿,都默默觀望;黑旋風雖囂囂嚷嚷,都被老大怒喝就閉嘴了,勢力單薄,只有屈從。

三是暗定:公孫勝早看出梁山風氣已改,又不便使法力置人於死地,最終與道家之規飄然而去。

以書為評,不涉其他!

2020.1.14.



星靈曉聖


屁股決定腦袋。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黨外有黨,黨內有派,梁山好漢也不例外,大家對宋江派、元老派、三山派等耳熟能詳;現另闢蹊徑,從成員出身角度分析一下樑山派別。因為出身不同,對待招安的態度就有很大差異,而在最根本利益上的衝突,最終決定了成員的派別歸屬。

01 公務員派

以宋江為典型代表,以陸陸續續的朝廷叛官降將為主要成員,包括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武松、董平、戴宗、李逵、朱仝、雷橫、張清、徐寧、索超等人。據統計,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曾經在宋朝各級政府當過公務員的有三十三人之多。

因為出身於體制,或多或少都得到過體制的好處,絕大多數對“吃皇糧”的官位念念不忘,擁護宋江的投降政策,是接受招安的最大受益者。因與宋江“志同道合”,其中十八人位於天罡星之列,在梁山集團地位舉足輕重。其中,因特殊原因,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是特例。

魯智深一直被《水滸傳》作為佛系代表歌頌。

李逵雖然當過獄吏,但其思想絕對停留在原始的農人出身上,對朝廷從來沒有好感,更沒有一絲一毫的忠君思想;但他是“性情中人”,對與他有過好處的宋江感恩戴德,所以雖然對招安絕對的不情願,但依然盲從於宋江。

林沖是《水滸傳》中最早提出招安一說的人,他和武松一樣,因其後的一系列變故,使他倆對朝廷失望透頂:林沖在寺廟病死,武松選擇離開官場歸隱寺廟終老。

02 綠林好漢派

也就是此前佔山為王的黑社會人物,有二十五人之多。上梁山後表面上“替天行道”,骨子裡的黑社會邏輯沒有實質改變。在招安選擇上,有人支持,因為也想換種活法,弄個國家幹部噹噹也是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有人消極,滿足逍遙自在的現狀,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豈不美哉?!

03 土豪劣紳派

城市資本家、地主、富農出身的有十人,以盧俊義、李應等為代表。暫且把假秀才吳用、官宦世家柴進歸入此列,則人數有十二人之多,因“才學”、家資頗豐,力量不可小覷。在招安問題上,多持贊成態度。

04 社會底層派

梁山泊好漢出身低微的不在少數,包括開酒店的私營個體戶九人,打魚出身的八人,以及如時遷等其他出身的二十三人。

《水滸傳》號稱歌頌農民起義,其實一百單八將中幾乎沒有一個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強拉硬扯,也就陶宗旺也是非典型的農民。

這四十人,屬被邊緣化,因沒有話語權,所以即使如阮氏三兄弟極力反對接受招安,也在梁山泊興不起大浪,只好隨波逐流,一起跟隨宋江受招安,並去征討方臘。

05 神學系

以公孫勝為代表,他是道家化身;魯智深為佛家“代表”;“行者”武松多多少少也有神學色彩。

因為是神學代表,所以就不難理解“入雲龍”公孫勝為什麼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了。他作為“神”的存在,需要遊離於社會現實之外。

06 結語

《水滸傳》梁山泊好漢,大的分類主體粗略為黑白兩道,兩種勢力盤根錯節、縱橫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出身的差異,導致招安與否意見的重大分歧,也構成了梁山集團最根本的矛盾。其實,隱藏在梁山集團最後灰飛煙滅的事實背後的根本原因,除了朝廷貪官的迫害,就是這種不可調和矛盾的必然結局。


童童讀史


梁山好漢派系複雜,中間有很多交集,比如吳用,前期為晁蓋陣營,後併入宋江陣營。再比如李逵,他是堅定的宋江陣營,也是鐵打的反招安派系。

所以,如果要看梁山好漢的派系情況,要看劃分的標準是什麼。以首領來劃分及以政治願景劃分。

以首領劃分,宋江陣營實力最大。


1

宋江為首,吳用為次,花榮為老三,之後秦明、朱仝、雷橫、李逵、戴宗、李俊、張橫、張順等等。

這一陣營主要是宋江上山之前,結識的眾多好漢。這些好漢對宋江忠心耿耿,衷心擁戴,是為宋江個人人品及個人魅力所折服。真真的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2

三山派:包括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魯智深為首,楊志、武松、史進為輔,及朱武等以下頭領。

這一派系,多為交情。魯智深的交往甚密者。但這一派系,宋江是頗為防備的。因為首腦主張是反對招安,與宋江陣營存在內部矛盾。


3

降將派以關勝為尊,呼延灼、單廷圭、魏定國、韓滔、彭玘等等。雖然他們是獨立成派,但依附宋江,極力支持招安,心心念念重回體制,再續前緣。

從招安角度來說,降將派可以算是宋江陣營的一個旁支,對宋江的政策,也是貫徹始終,落實到位。

而且降將派由於出身官宦,修養較高。與梁山的綠林草莽出身的很多好漢存在本質區別,服從命令,不惹事,很得宋江歡心。但因半路相交,沒有過命交情,所以不算是嫡系,沒有絕對信任。

4

登州派系比較簡單,但實力不容小覷,是宋江即要提拔,又要打壓的一股力量。孫立為首,解珍、解寶、顧大嫂、孫新、樂和、鄒淵、鄒潤。這些人在梁山排名中,普遍靠後,並非實力不濟,而是派系連累。

還有許多小的派系,比如晁蓋的元老陣營,因為吳用的出走,而實力銳降。公孫勝置身事外,劉唐、三阮皆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位置尷尬。又反對招安,與上級領導意見相左,不得人心。



再如盧俊義、燕青,雖然個人武力出色,但人數太少,疥癩之疾,是宋江拉攏的對象。石秀、楊雄亦然。

結語

梁山派系複雜,卻在宋江的領導下,井井有條又互相制約。個個殺人不眨眼的好漢,對宋江言聽計從,這裡面所展現出來的是宋江的超強管理才能及降龍伏虎的手段。

宋江知人善用,充分利用個人境況,並以“替天行道”“忠義無雙”之名,來束縛眾人行為,以鞏固自己及梁山的地位,難能可貴。


黑白歷史說


梁山泊幾大派中,宋江派人數最多!公孫勝是逍遙派。吳用是二面派。另外還有晁派(三阮,劉唐等人)。魯智深派(三山聚義這幫人).,顧大嫂派(解珍,解寶,孫立等人)。水軍李俊派。其他還有投降派(關勝,呼延灼等人)。江湖派等!


天外飛仙140484883


水泊梁山108條好漢,在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下,行俠仗義除暴安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他們是一個團結奮鬥的團隊,直至招安後鏖戰沙場為國效力,由始至終沒有一人變節投敵。

事實證明,梁山內部是沒有派系之爭的。儘管內部有這樣那樣的風風雨雨,比如在招安上有過紛爭,但反對聲音最強烈的武松,李逵,魯智深等人在招安後也沒有一個離隊,同樣鏖戰沙場拼博到南征結束。

之所以出現內部派系的說法,其實是今人根據好漢們上山前的團隊狀態,人為刻劃出來的莫須有說辭。

當然,梁山好漢們上山前,都是有固定團隊的,這在原著中是一目瞭然的事。

一、水泊梁山的元老

杜遷,宋萬,朱貴三人,為王倫班底的人。王倫死後,他們三人是自然而然的元老級別。儘管宋江上山後,把水泊梁山發展到了108人,但原有的班底是無法改變的。

二、晁蓋智取生辰綱的八人,外加林沖入夥,實際是九人。

這九個人也是一目瞭然: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阮氏三雄,白勝。

如果說杜遷,宋萬,朱貴三人是王倫時期的班底,那麼,劫取生辰綱逃上梁山的八人,再加上林沖就是以晁蓋為寨主的新班底。這個班底的能量與王倫時代的能量已是天地之差。既使晁蓋去世後,其任何一個人也沒有遜色,比如白日鼠白勝,照樣在征戰殺伐中有出色的表現。

三、以魯智深為首的四山人馬,是上梁山之前最強大的團隊

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少華山,這四座山頭的人馬,在水泊梁山可謂是一支中堅力量。魯智深領導的三山聚義打青州,是《水滸傳》中唯一攻打城市的非梁山隊伍。打下青州後,魯智深和武松又去少華山把史進團隊帶上了梁山。

其中二龍山有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

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打虎將李忠。

白虎山的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

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

說四山的人馬最強大,主要因為有魯智深做總頭領,在好漢們當中具有極高的威信。加之有武松和楊志兩位人中豪傑,聲名顯赫無人能比。

四、宋江帶上山的人,其實只有李逵和花榮二人是他的親信。

宋江沒少帶人上山,甚至有許多是奔著及時雨宋公明的大名而來。但沒有一個人能像魯智深領導的四山人馬那樣緊密。為了維護好這些人,宋江不惜把扈三娘嫁給又矮又醜的矮腳虎王英,可見宋江的良苦用心。只有花榮由始至終是宋江的親信兼保鏢,李逵拼死效忠宋江。也正是這兩人個最終都追隨宋江而去。

五、所謂的朝庭降將團伙,其實純屬於畫餅充飢

以大刀關勝為首,雙鞭呼延灼,霹靂火秦明,金槍手徐寧,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急先鋒索超等朝庭降將,他們歸順梁山之前根本不在一起共事,只不過先後上了山,屬於體制內人員。把他們歸結為一個團體,實在是牽強附會。

六、其他組團上山的人馬,因為各自原因結成團伙,但由於力量實在單薄,根本談不上派系

盧俊義和燕青屬於主人和僕人的關係。

童威、童猛,解珍、解寶,孫立,孫新都是兄弟。顧大嫂是孫新的媳婦。

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對影山的呂方,郭盛;黃門山的歐朋,蔣敬,馬鱗,陶宗旺;飲馬川的裴宣,鄧飛,孟康;芒碭山的樊瑞,項充,李袞;登雲山的鄒淵,鄒潤等都是小山頭的人。

楊雄,石秀,時遷等是朋友關係。雷橫,朱仝是同事關係。


綜上所述,水泊梁山所謂的六個團伙,其實只有魯智深領導的四山人馬最為強大,也就是這夥人中的武松和魯智深敢於和宋江叫板。但既便如此,他們招安後也沒有離隊,直至戰鬥到最後。

所以,實事求是講,水泊梁山108人中,上山前確有團伙,上山後並沒有發展宗派勢力。也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有派系之爭。


文化一家人


梁山泊裡面,主要是三大派系:

一,以宋江為主的派系,即使是吳用,明著看是跟著晁蓋起事的,但吳用是宋江集團核心骨幹,花榮,雷橫,李逵等等;

二,以盧俊義為代表的派系,人數較少,核心成員,浪子燕青等;

三,系晁蓋舊部,以三阮,劉唐,林沖為代表。

當然細分的話,還有比如二龍山,以魯智深,史進,楊志等為代表的勢力。


嚴東先生


梁山泊上山頭眾多。少華山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桃花山李忠,周通;梁山的杜遷,宋萬,朱貴;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對影山呂方,郭盛;二龍的魯智深,楊志,武松,孫二孃等;黃門山歐朋,蔣敬,馬鱗,陶宗旺;飲馬川的裴宣,鄧飛,孟康;芒碭山樊瑞,項充,李袞;登雲山鄒淵,鄒潤;枯樹山鮑旭。


除了這十幾個山頭,也有一些地方勢力,如揭陽鎮穆弘兄弟;潯陽江上張橫,張順;揭陽嶺李俊等人。

梁山山頭這麼多,派系也不好理順。要從領導層分也許好些。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是前四位頭領。其中,盧俊義與公孫勝說不上派系,燕青算是盧俊義的徒弟家人,蔡福蔡慶隨他們上的山。

公孫勝是薊州人,楊雄,石秀,時遷是從薊州投奔梁山的,卻之前已是認得戴宗了。而搶生辰綱的幾個人該是吳用的人,因為晁蓋去世了。


公孫勝收服的是,楊林是他介紹的,他只有樊瑞,項充,李袞,楊林四人。盧俊義為只有一個鐵黨燕青,包括蔡福蔡慶。

晁蓋去世後,先前劫生辰綱的幾個人,基本是散了,吳用也投了宋江陣營。宋江的陣營龐大,清風山,對影山,梁山,黃門山等,孔家莊,揭陽嶺三覇,清風寨,包括五虎將關勝,秦明,呼延灼,石勇等人也是宋江的一邊的。

儘管宋江山頭最大,但是還有一個讓宋江有點頭痛,不大搞得定的派系,那就是林魯聯合派。

魯智深與林沖的關係夠鐵,也是小說宣楊的典範,他們更是最有實力的派系。本來林沖沒有山頭,但是遇到魯智深就不一樣了。何況魯智深的山頭不小,如史進是魯智深去找他上梁山的。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師傅,也該是一夥的。


事實上,魯智深所帶領的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是梁山最有有實力的勢力,最有發展勢頭,武有魯智深,楊志,武松,史進等,文有朱武也不差於吳用。可以說他們是梁山控股集團最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也是最有能力不服從集團公司領導的公司。

所以,宋江日後的招安等工作的開展,阻力大多來自林沖與魯智深聯合派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