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形”——得意時與失意時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得意時“忘形”的說法,殊不知還有失意時“忘形”的情況,只不過失意忘形,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罷了。正如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所述“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都是修養不夠的表現,屬於心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


“忘形”——得意時與失意時


真正學佛法,並不是叫你崇拜偶像,並不是叫你迷信,應無所住而行佈施,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我們常說“得意忘形”,但是,人生幾十年同樣有“失意忘形”的情況。比如:我老家的一個企業老闆,為人很不錯,經營順利的時候,為村裡捐資修橋、修路,每年春節都要買許多過年貨,回村慰問孤寡老人,受到全村人的稱讚和愛戴;但是,自從他的經營出了問題之後,就產生了自卑感,自暴自棄,往日的銳氣、進取之心一下子就不見了,人完全就變了——失意忘形。

所以,孟子講到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個人做學問,只要做到“貧賤不能移”一句話——能夠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無論怎麼樣,得意也是那個樣子,失意也是那個樣子,到沒有衣服穿,餓肚子仍是那個樣子,這是最高修養,達到這步修養太難了。


“忘形”——得意時與失意時


所以,子貢講的“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確是不容易,很難得。可是,孔子並沒有給他九十分,只是“可也”而已。下面還有一個“但是”,但是什麼?“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你做到窮了,失意了不向人低頭,不拍馬屁,認為自己就是那麼大,看不起人,其實滿肚子的不夠;或者你覺得某人好,自己差了,這樣還是有一種與人比較的心理,敵視心理,所以修養還是不夠的。

同樣的道理,你到了富而不驕,待人以禮,因為你覺得自己有錢、有地位,非得以這種態度待人不可,這也不對,仍舊有優越感。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環境中,就是那麼平實,那麼平凡,才是對的。讓人值得稱道的是,世界冠軍、跳水皇后郭晶晶嫁入豪門後,沒有珠光寶氣、錦衣玉食,仍然保持低調、簡樸的生活,卻為抗禦湖北新冠前疫情,捐出7000萬元。如此大愛情懷,實屬難得。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執德不弘”,執就是抓住,譬如信仰就是抓住某一思想為中心。“德”是廣義的,包括道德之德,真理。

我們每一個人普通都有這種德,譬如看見別人做好事,心裡一定肅然起敬,看見人家有好畫,心裡也很欣賞,讀書時感到書中的道理很對,也很開心。

但是,我們照著做了沒有?沒有,這就是“執德不弘”。我們沒有這樣遠大,我們也服從真理,看見好人好事也很欽佩,但是自己做起來,沒有那麼積極,不能發揮。

“信道不篤”的“道”並不只是宗教的“道”,包括一切真理。我們人生的體會,有時明明知道是這個道理,但到處理事情的時候,自己的個性、脾氣一來,就啥都不管了,這就是“信道不篤”,不踏實。這八個字,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


“忘形”——得意時與失意時

老實講,不但是普通人如此,有許多宗教徒也如此,他們對信仰應該是堅定,但據經驗看來,有時候只好對他們付之一笑,常常發覺他們都是“執德不弘,信道不篤。”他不見得對那個宗教真正有認識、有信仰,像這種人教他得意也不可以,“焉能為有”,他得意就會得意忘形,忘記了自己。讓他失意也不可以,“焉能為亡”!他又會失意忘形。

說穿了,沒有建立自己的一個人生觀,自己沒有中心思想,受環境的轉變,有的人沒事做時,或者做事不順、失意的時候,會很痛苦,就是因為自己沒有中心思想的修養,如果自己有中心思想而退休閒居,那也沒有關係,否則的話,閒居時就很可憐,這情形就是子張這個話,“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張認為,要做到“執德能弘,信道能篤。”自己有中心思想才可以,能處有處無,坦然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