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千年中國郡縣的越南,最後從華夏獨立而去,

濫觴於唐末,進行於五代,完成於北宋。五代十國那會兒亂世紛擾,直接PK越南的南漢,別說與梁唐晉漢周比了,即便十國中也非翹楚,制不了越南尚能理解,可北宋好歹基本統一的中原王朝吧,不僅拿不下來,反被人家長期侵略蠶食,甚至搞了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真是我的個神來。

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越南的獨立,咋能離開北宋“神助攻”

自打秦始皇南征百越後,一千多年來越南(那時名交趾,下同)都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東漢初年梁末隋初雖有兩次短暫獨立,最後都以重回華夏懷抱告終,但從唐末開始的第三次,乾坤竟從此倒轉,流水落花春去也。

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的唐末,出身于越南富豪世家的曲承裕,自稱靜海節度使,實際掌控今越南北部,朝廷除了承認既成事實,也就有個卵用了。其後,曲氏又傳承兩代,到曲承裕孫子曲承美時,被南漢於930年所滅,那時中原王朝已是五代的後唐。

但十國之一的南漢很快又被驅逐,越南內部一番激烈動盪後,吳權脫穎而出,旋即白藤江一戰大敗南漢,後晉天福四年(939)稱王建國,算是拉開了越南獨立的帷幕。

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北宋乾德六年(968),丁部領建立丁朝,國號大瞿越,越南遂正式獨立,但依然華夏屬國。丁朝初稱藩於南漢,後又臣屬於北宋,太祖趙匡胤授丁部領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並封交趾郡王。

不過北宋並未放棄統一越南,太平興國五年(980),宋太宗乘黎桓篡權越南內亂之勢,派陸水兩路大軍南下,欲一舉滅之,卻不料內有將領不和,外中敵詐降計,先勝後敗,次年(981)狼狽而回,宋軍總瓢把子侯仁寶也葬身沙場,反倒是黎桓趁機取丁朝而代之,建立了越南第二個王朝黎朝。

就這樣,濫觴於唐末的越南獨立,從一顆小苗長成了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北宋?您可真行呀;太宗?瞧這助攻的。

宋軍失敗,看似上述所講內外兩個原因,實則

太宗輕敵所致,以為越南蕞爾小國,隨便出個手,還不擒來?結果草率出征:領銜的邕州知州侯仁寶(建議出兵者)從未打過仗,官也不夠大,難孚眾望;副手蘭州團練使孫全興,不知名二流將領也就算了,還不服從“老大”調遣,一路上磕磕絆絆,導致全軍從未形成合力,最後潰敗偶然中見必然矣。

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那時北宋,開國也才二十年,武力正盛,將星璀璨,雖說幹不過契丹,打個越南沒啥問題,倘若太宗認真謀劃,準備充分,再派個帝國一流大將掛帥出征,這事兒也就成了。如此,既可洗刷點首次(979)伐遼失敗的晦氣,也給五年後第二次(986)伐遼提振點士氣,豈不一箭雙鵰?可結果…唉,唯有一聲嘆息了。

面對越南長期侵擾,北宋無原則忍讓換來的除了“恥”還是“辱”

且說黎桓打了勝仗後,表面上仍為藩屬,內心早已瞧北宋不起:什麼天朝上國,泥足巨人嘛,結果竟公然出兵侵擾起宋境來,《宋史·交趾傳》道:

“然桓性本兇狠,負阻山海, 屢為寇害, 漸失藩臣禮”。

太宗趙光義?卻“志在撫寧荒服, 不欲問罪”,講白了就是鴕鳥政策,而這也被後世真宗、仁宗和英宗三代襲用,結果形成了華夏曆史上僅北宋所有的奇葩:堂堂宗主國的邊疆,被個小藩屬侵略蠶食了近百年

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更甚者景德三年(1006)那會兒,黎桓死後諸子爭位,越南國內一片大亂,黎朝隨之滅亡,李朝繼而崛起,有臣下馬上建議乘亂滅之,可宋真宗卻認為:

“幸亂而伐喪,不可”,且“祖宗開疆如此其大, 慎守而已, 安用勞民以貪無用之土乎?”

您瞧這仁義的!好吧,祖宗開疆大丟點土地沒啥,那邊境百姓呢?難道就可以棄之如薄履嗎?如此,還有什麼仁義可講呢?簡直迂闊之至。

面對這樣的天朝,越南自然欣喜異常,侵略步伐更是不斷加快,到了仁宗一朝,蠶食宋境、擄掠人畜,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據《宋史》記載:

天聖(1023-1032)中雲河洞還是邊界, 到嘉祐四年 (1059) “乃入蠻徼數百里。蓋積歲月侵削, 以至於此”。

超好脾氣的宋仁宗終於被惹毛了,決定發兵征討,越南君主李日尊得知後,趕緊上表請罪,然後南征事兒就下文了。既如此,人家還怕你做甚,接下來不僅擾邊依舊,還加緊侵略北宋另一藩屬占城(今越南南部),迫其同時入貢宋越兩國。

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您瞅瞅,這越南猖狂到啥程度了,可轉念一想也是,百利無一害的事兒,傻子都會去做嘛,何況至今也是狡猾異常的交趾呢。就這樣,再從英宗到神宗,越南更是變本加厲到在北宋地界兒,搞了個十一世紀的“南京”大屠殺。

被人家大屠殺後還能願意割地,天朝面兒真大

宋神宗那會兒,皇帝本身“銳意”,親信大臣王安石又“進取”,宋廷終於放棄了軟弱退讓,有了對越動武之意。哪曾想,還未成行,倒被人家得知消息後,先發制人打過來了。當然,也有觀點說,北宋根本沒想過動武,是越南給自己侵略找了個藉口罷了,這裡不做討論,且往下看。

熙寧八年(1075)十一月,越南人視為民族英雄的李常傑率兵攻宋,一路連戰連捷,第二年正月拿下了邕州城,旋即慘無人道大屠殺:

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 《宋史》說:“是役也, 所殺獲邕、欽、廉三州人無慮十萬”;
  • 越南《大越史記全書》卻言:“盡屠五萬八千餘人,並欽、廉州死亡者幾十餘萬人,擄婦女小弱者七萬八千口,常傑等俘虜三州人而還” 。

到了這個地步,宋軍終於出兵了,與狄青齊名的郭逵掛帥,包括“秦晉銳兵十萬”的三十萬兵夫,浩浩蕩蕩南征越南。這陣勢,太宗那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不可謂不下了血本,但時移世易,開國初宋軍戰力,又豈是這會兒宋軍所能比肩的。

剛開始,宋軍也是捷報頻傳,並攻入越境,

富良江一戰更是大破之,但自身也傷亡過半,軍糧幾盡,又水土不服,疫病流行,遂撤軍北返。當然,這是咱們的史書所記,人家卻載攆走了宋軍,真相究竟如何,姑且不論,反正結局實在讓人唏噓。

越南百年侵擾:撕下北宋最後遮羞布,留給後世長鳴之警鐘

戰後,越南再次上演表面恭順、暗地攪毛那一套,承諾歸還俘獲的宋朝軍民,卻是“乾德初約歸三州官吏千人,久之,才送民二百二十一口,男子年十五以上皆刺額'天子兵',二十以上曰'投南朝',婦人刺左手曰'官客' ”。

瞧這囂張的,可天朝大度呀,宋廷既往不咎,並把戰爭中拿下的廣源、蘇茂等州又還給了人家,美其名曰“賜”。其中,廣源本是北宋羈縻之地,後被越南蠶食去的。好傢伙,勞民傷財損兵折將打了一仗,大屠殺的仇沒報,地兒反倒割給了人家,真不愧是大宋呀。

也難怪,堂堂天朝上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死幾個人、傷亡點兵算個啥呢,反正越南還是咱們的屬國嘛。對了,這一仗打下來,越南在東南亞的地位陡然提升,原為北宋藩屬的占城,也徹底轉向前者,成其忠心耿耿的小弟。還有那位李常傑,1974年西沙海戰時南越第十六號軍艦,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如此,越南想得到的全都得到了,北宋?也沒吃虧呀,這不還有天朝上國的面兒在嘛,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