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中的“金枝玉葉”—金葉榆

想必從事苗木行業的朋友們對金葉榆都不陌生,金葉榆對於綠化來說使用率極高。中華金葉榆對寒冷、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在我國廣大的東北、西北地區生長良好,同時有很強的抗鹽鹼性,在沿海地區可廣泛應用。其生長區域北至黑龍江、內蒙古,東至長江以北的江淮平原,西至甘肅、青海、新疆,南至江蘇、湖北等省,是我國目前彩葉樹種中應用範圍最廣的一個。

苗木中的“金枝玉葉”—金葉榆

苗木簡介

金葉榆(拉丁文名Ulmus pumila cv.jinye.),榆科榆屬,系白榆變種。葉片金黃色,色澤豔麗,質感好;葉卵圓形,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葉緣具鋸齒,葉尖漸尖,互生於枝條上。金葉榆的枝條萌生力很強,一般當枝條上長出大約十幾個葉片時,腋芽便萌發長出新枝,因此金葉榆的枝條比普通白榆更密集,樹冠更豐滿,造型更豐富。

苗木中的“金枝玉葉”—金葉榆

苗木價值

中華金葉榆生長迅速,枝條密集,耐強度修剪,造型豐富。既可培育為黃色喬木,做為園林風景樹,又可培育成黃色灌木及高樁金球,廣泛應用於綠籬、色帶、拼圖、造型。中華金葉榆根系發達,耐貧瘠,水土保持能力強,除用於城市綠化外,還可大量應用於山體景觀生態綠化中,營造景觀生態林和水土保持林。

中華金葉榆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彩葉植物品種,它的培育成功,為我國寒冷、乾旱及鹽鹼地區提供了一個喬灌皆宜的優良彩葉植物新品種,突破了黃葉樹種往北不能過北京的侷限,結束了我國寒冷地區園林行業沒有黃色樹種的歷史。

它的推廣應用,可以將目前只有在華北以南地區才有的紅、黃、綠交相輝映的繽紛景色,在廣大的東北、西北和沿海地區得以實現,改變我國北方地區色彩單調、鹽鹼地區和山體美化中缺少合適品種的局面,創造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苗木中的“金枝玉葉”—金葉榆

嫁接方法

金葉榆嫁接時間在3月上中旬,以砧木苗尚未發芽前樹液將開始流動時最為適宜。主要嫁接方式有枝接和芽接兩種方式:

1.枝接

砧木與接穗選擇及處理:選取胸徑3cm以上的主幹通直白輸苗做砧木,入冬後或剛開春後選用 金葉榆當年生健壯枝條做接穗,剪取枝條中段長6—8cm左右,放進90℃—95℃的溶蠟中速蘸,使表皮蘸上一層薄蠟,並裝進薄膜袋中冷藏或沙藏。

在砧木兩米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在斷面中心用嫁接刀由上至下垂直劈一刀,深度2.5cm左右,在接穗下端一個芽的兩 側各削一刀長2.5cm左右的楔形斜面,使有芽的一邊稍厚,另一邊稍薄,削麵要平。用嫁接刀把砧木劈口撬開,將接穗厚邊向外慢慢插入劈口內,使砧木劈口外 側形成層與接穗外側形成層準確對接,並讓砧木緊緊夾住接穗,一般可同時插兩根接穗,較粗的砧木可劈“+”形插4根接穗,然後用15—20cm長的薄膜條從 下至上綁緊。

苗木中的“金枝玉葉”—金葉榆

2.芽接

按嫁接時間分為夏季芽接和秋季芽接,按嫁接部位分為高接和底部接。夏季芽接以培育成品苗和接穗圃為目的,秋季芽接以培育半成品苗為目的。

嫁接時選用白榆二年生苗木或一年生成熟苗木為砧木。從中華金葉榆的充實枝條上選取飽滿的小側枝部位,從側枝的上方1cm處用嫁接刀(要求嫁接刀十分鋒利, 每用1—2小時磨刀一次)削下2—2.5cm的皮部,不帶木質,然後在砧木距地面5cm左右處,選一光滑部位,自上而下削去與芽片大小相同的組織,將芽片 與砧木對接重合,用塑料布條自上而下將芽片綁縛嚴實。

苗木中的“金枝玉葉”—金葉榆

關於金葉榆,你有什麼想說的嘛?歡迎下方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