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樓為什麼開在考場邊,是因為讀書人都好色嗎?


青樓原本的意思是用指用青漆粉飾的比較華麗的樓,起初並非指妓院,有時作為豪門的代稱。後來不知不覺青樓的意思發生了變化,逐漸與妓院發生了關聯。唐代以後,這種意思就佔據了主流,青樓本身的意思倒是被人們遺忘了,成了煙花之地的代名詞,與平康、北里、行院、章臺等詞相比,不過多了一點形象感,多了一絲風雅氣息而已。

古代青樓為什麼開在考場邊,是因為讀書人都好色嗎?


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青樓為什麼都開在考場邊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讀書人是青樓的最大客戶群體

古代的青樓,其客戶大多數都是讀書人,俗稱“士子”,士子在當時的社會地位較高,而且讀書人一般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當然有銀子就是大爺,是妓院老闆的財神爺。所謂“鴇兒愛鈔,姐兒愛俏”,這都是青樓千古不變的真理。

古代青樓為什麼開在考場邊,是因為讀書人都好色嗎?


舊時的考場又叫貢院, 在考生眼裡,貢院是他們通往富貴功名的必由之路,因而,每當開科取士之年,自然引得四方士子紛至沓來。既然考生雲集,他們的吃住玩樂都要有人照應,這便給商人發財提供了機會。許多青樓、酒樓、茶館應運而生,貢院邊上的秦淮河,也因為這些設施而變得嫵媚動人,形成“槳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的一派繁華景象。

二、青樓為士子緊張的考試生活提供了一個舒緩的空間。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製定了嚴格的選拔機制,有些甚至有人身侮辱的味道。據餘秋雨先生的《十萬進士》裡介紹,到了清朝,科舉制度已經發展到了頂峰,為防止作弊,考生們皆身披羊皮做的袍子,滿眼望去白花花一片。科場檢查十分嚴格,有著嚴格的搜身。

進考場前,兩列兵丁夾道搜查,頭髮都要打散查,衣服夾層都要摸過;盛食物和筆墨文具的是考場統一發放的竹籃,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使其無法夾帶入場;如果一旦發現夾帶,夾帶人將遭受毒打,捆綁在考場前石柱上示眾一月之久,並終身不得參考。

古代青樓為什麼開在考場邊,是因為讀書人都好色嗎?


進入考場之後,考場即封號柵,須等三天考完之後方才打開。三天之中,考生不能動彈,一切吃喝拉撒,都在兩平方米左右的號房內解決。一旦天熱之際,號房內屎尿泗流,臭氣熏天,在這樣的環境下答題做卷,沒有驚人的毅力,是很難完成的。

因而考場3天,對士子們來說不啻於蹲3天地獄,至放榜之日,他們如釋重負,如獲重生,到青樓瀟灑便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