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鬧”行為是“退行”,依法對其進行處罰外,還得進行心理干預


近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一個重要轉折:國內取得階段性勝利,國外疫情確診病例數已超過國內,呈現爆發之勢!中國作為相對安全的避風港地位愈加突出,吸引境外人士、尤其是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大批湧向中國。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浙江6名華僑從意大利返回國內後被確診,但是入境時未如實申報健康狀況。北京有個黎女士,在登機前服用退燒藥降溫,又未如實填報健康信息。

這些人的做法雖屬個案,但是無疑會增加國內公眾的焦慮和恐慌!畢竟在之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已經發生過大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卻遭遇“一人瞞報,全城緊張”的情況。與國內的瞞報危害性相比,入境人員大多乘坐長途航班,病人和健康人在密閉空間裡長期共處,傳染的風險更大。當前,防控疫情的總體戰進入防控境外輸入的下半場,我們決不可放鬆警惕。

雖說防疫不是防人,但是防疫必須要從每個人自身做起。

有效防控境外疫情,需要入境人員向口岸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個人衛生信息。事實證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自覺申報,這就存在著瞞報風險,要防範入境瞞報,需要硬約束,硬約束既要有經濟手段,也要有法律手段。同時,也要加強政策宣傳、法制教育和心理干預,儘可能將關口前移。

最近發生的幾起“疫鬧”事件都很令人氣憤,有人從國外回來後不嚴格按照政府要求居家隔離,非要外出跑步,被工作人員勸阻後還誣陷對方“騷擾”;有人在隔離期間非要喝礦泉水,“否則就活不下去”。針對此類情況必須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不能聽之任之。

中國防控好境外疫情的輸入和擴散,不僅有利於國內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為全球華人當好後盾,而且也有利於全球同心協力,共克時艱。不管是何種身份,來到中國就得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政策,不能給防控大局添堵!對於這些人的違法犯罪行為一定得依法懲處、以儆效尤!

只有硬約束還不夠,同時還要做好政策宣傳、法制教育、心理疏導和干預,才能更加有效地減少此類事件持續發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疫鬧”的行為,其實她們是啟動了“退行”的心理防禦機制。退行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禦機制,是指人們在受到突然的打擊、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其行為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方式,以滿足自己的某些慾望和需求。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這種現象,各年齡階段均可看到。例如,有一個5歲的孩童,本來已經學會了自行大小便,後來突然開始尿褲、尿床。為此,其母煩惱異常。經過仔細分析,才瞭解到這家新近添了一個嬰兒,母親把全部精力放到這個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無暇顧及“不惹麻煩”、“能自己照顧自己”的“乖哥哥”。這個男孩子發覺不能像從前一樣獲得父母親的照顧,便出現退行。成人也常有退行現象。例如,某些病人經過死裡逃生的車禍或危險的大手術之後,雖然軀體方面已經復原,但是,內心卻一直擔心,認為身體還沒好,想方設法留在醫院,不敢出院去面對現實。這是因為病人經此變故,精神上受到打擊,害怕再負起成人的責任及隨之而來的恐懼和不安,而退行成孩子般的依賴了。

事實上,人的一生中,難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時代的表現以重溫舊夢獲取滿足的時候。“退行”只要無傷大雅,可以用來進行心理調節。例如,情人之間的互相餵食等撒嬌行為;疫情期間,隔離在家,父親與孩子捉迷藏,像個小孩子一樣趴在地上玩。這種短時間、暫時性的退行現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積極的。

可是,假如一個人一遇到困難就出現退行,使用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應付困難,或利用自己的退行來獲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顧,以避免面對現實問題而痛苦,如前面列舉的那些“疫鬧”行為,那就成了心理問題了。因為退行作用畢竟是一種逃避行為而不是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積極適應,況且不成熟的行為幾乎無法避免地把困難弄得愈發不可收拾。

現在她們已經與監獄或者拘留所形成了無縫對接,隔離或治療結束就得承受法律後果。給國家添亂,給自己和家人帶來麻煩!真是可恨又可憐啊! 當然,大多數回國人員還是明事理、懂事非,滿懷對祖國的感恩之心的,能夠積極配合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進行身體檢查和隔離,很多華人華僑在疫情爆發之初就積極組織捐款捐物支援武漢,畢竟血濃於水,抗擊疫情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