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爆經濟危機,我們普通人怎麼從中賺到錢?


疫情引爆經濟危機,我們普通人怎麼從中賺到錢?

估計大家看到標題,都會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有點ZUO。疫情還沒完,危機也瞬息萬變,你還在這裡討論能不能賺錢?是不是想發國難財,“球”難財?

NO,NO,肯定不是這樣。其實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可能更好理解,也不會被罵街。這就是:在危機中,我們一般老百姓怎麼保護自己,規避風險,能夠活下去。

我不想廢話,有些問題展開了,篇幅太長,這裡就長話短說,說人話,上乾貨。

危機的影響

一、嚴重影響全球的經濟週轉速度。疫情導致人、財、物,流動緩慢甚至於停滯,初期只限於中國,但現在已經發展到100多個國家,並且席捲了世界上各個主要經濟體,包括中日韓,美歐G7,甚至於東盟、中東等國家。各國都已經事實上的“封城封國”,經濟由全球模式一下切換到本土模式,除了維持生存的水電油汽、食品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的物資,產業鏈面臨短路、重組。

二、全球性大放水。恐慌在3月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美國祭出8500億-1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後,3月19日早上,歐洲央行突然拋出7500億歐元資產購買計劃。隨後,相關媒體稱日本正計劃超過30萬億日元的刺激方案。國內也在搞“新基建”投資,3月22日《關於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發佈,從加快新基建、加快拓展融合創新應用等6個方面出臺20項具體舉措,這個大家都懂的。

三、全球失業人口增加,收入下降。因為疫情的影響,各國各種經濟增長數據都會下滑,失業率會增加,會有很多人失去自己的工作,也會有更多人收入下降,換句話說 ,從現在開始,要過一段時間比較緊巴的日子了。

疫情引爆經濟危機,我們普通人怎麼從中賺到錢?


危機短期反應

從目前的反饋來講,現在主要經濟活動的上下游都沒太大生意可做,幾乎也沒有什麼創業的機會,各種大放水、降息等刺激經濟的效果有限,根子就在於生產經營活動被人為凍結了。即使疫情基本控制,但經濟恢復就象莊稼“滴灌”一樣,還需要較長的一個週期,絕對不會一下子就好起來。

不過樂觀的說,從大家生活體驗上看,雖然2020-2021 年的金融市場跌幅有可能甚至超越 1930 年的跌幅 ,但是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在我國和多數發達國家,不會像當初那麼慘,可能就是碗裡有一塊肉還是兩塊肉的區別。因為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的經濟體量、生產能力比1930年不止大了NN倍,基本生活保障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疫情引爆經濟危機,我們普通人怎麼從中賺到錢?

危機中長期的機會

其實中長期怎麼樣,大家都經歷過,比如非典,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這個往大了說,就涉及國運,涉及貨幣、匯率等宏觀的東東,咱們按下不提。對一般人而言,關鍵的一點就是通貨膨脹,某些資產可能會翻N倍,為什麼?傻子都知道。熱錢一下子全來了,東西就那麼多,不漲才怪。

普通人的應對之策

關鍵點就是保留現金,適時而為之,擇時大於擇物。時間不對,可能就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一、短期蟄伏。當前這個時候,估計到2020-2021年初這一段時間,放平心態,做好降薪甚至一段時間失業的準備,開源節支,如果有可能當然是多保存一些現金。身體健康也是很重要,自己能力提升也可以考慮。這一年就當是從日曆上抹掉了,之後全球必然迎來巨大的反彈性增長和繁榮。

二、危機中後期。估計在2020年末至2021年全年。這個時間,手裡有糧,可以出動了,敞開了買買買。

買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買你以前,想買又買不到、買不起的資產。不要和我說房子10萬和5萬一平一樣,我都買不起,那只是你標的選錯了。注意千萬不要買消費品,重要的事兒說三遍。資產,資產,優質資產。舉個例子,比如說,一二線的優質房產或當地最好的房產。比如說優質的基金產品和股票中的戰鬥機,茅臺股份、高科技醫療股等之前上百元的股票。當然黃金白銀期貨外匯之類,你要是高手,也儘管放手搞。

三、復甦到下一輪高潮。估計在2022年之後,應該會延續一段時間。上次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迎來一波資產和證券盛宴。這次會不會藉著2022北京冬奧會捲土重來。我覺得可能性很大。這時候就一個字,賣!清倉也行,慢慢賣也行。當然有些標的,比如說房子,可能馬上賣不掉,但你可以享受資產上漲的愉悅了。

上面只是一管之見,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關注補三槍,一起分享接地氣有價值的好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