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大戰前,斯大林為何讓朱可夫當蘇軍總參謀長?

菻雨


朱可夫是在1941年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首長司令部圖上演習結束後被當場宣佈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的,顯然朱可夫的任命和這一演習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正是由於朱可夫在這次演習中出色的表現,得到了斯大林和鐵木辛哥的賞識,才最終得以出任這一重要的職務。



在此之前蘇軍的總參謀長是梅列茨科夫,他也是剛剛於1940年8月才被任命的,在該年的秋季大演習中擔任總導演,紅藍兩軍的統帥分別是朱可夫和巴甫洛夫,他們是公認的蘇聯最出名的坦克戰專家,朱可夫擁有在諾門坎指揮機械化部隊擊敗日軍的榮譽,而巴甫洛夫則經歷過西班牙內戰,在那裡獲得了坦克戰的經驗並擔任過蘇聯坦克局局長。蘇軍總參謀長梅列茨科夫在演習結束後的總結報告中明顯偏向失敗的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員巴甫洛夫,儘管這對朱可夫的炮兵部隊做出了讚揚,而且梅列茨科夫對於機械化作戰模式並不精通,他重點點評了蘇軍的步兵和炮兵,對於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坦克部隊卻沒有提及,而朱可夫在演習中能夠取勝恰恰是依靠那些強大的機械化軍,而不是步兵部隊。


在梅列茨科夫做完他的“失敗”的報告後,斯大林和當時的鐵木辛哥就已經萌生了換掉這個總參謀長的意願,而且介於德軍裝甲部隊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所發揮出的巨大作用,新的總參謀長人選顯然要是一位精通坦克戰的將領,而精通坦克戰的只有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在演習中表現非常一般,加上之前他曾提出坦克不適合大規模集中使用的錯誤觀點(曾使蘇軍大編制的機械化部隊一度解散),所以朱可夫成為了蘇軍總參謀長的唯一合適人選,在演習結束後的總講評中便宣佈了認命,可見速度之快!


不過朱可夫在總參謀長這個位置上也沒能坐多久,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朱可夫便在基輔是否堅守的問題上和斯大林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並最終被斯大林解除了總參謀長職務,被任命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去負責對斯摩稜斯克的德軍發起反擊行動,阻止德軍對莫斯科的進攻,朱可夫在作戰指揮上的才能再次得到發揮,事實證明,朱可夫更加適合做一名統帥,而不是參謀長。


戰略論


朱可夫被任命為紅軍總參謀長,是蘇聯二戰前的重大事件,他奠定了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的基礎。

一、朱可夫因擅長指揮機械化兵團作戰被斯大林賞識

希特勒在西歐發動閃電戰,襲擊了波蘭,迫降了法國,威逼英倫,展示了機械化戰爭的巨大威力,對於備戰的蘇聯絕對是個震動。

蘇聯也是機械化戰爭的理論研究國,上世紀三十年代,紅軍提出大縱深戰役理論,也是主張用航空兵、坦克兵、大炮兵諸兵種密切配合的大縱深機械化作戰。只是在三十年代後期,這種戰術理論被放棄了。

但1939年在哈勒欣河戰役中,大縱深理論被朱可夫成功運用,以航空兵,坦克兵,大炮兵密切配合作戰,給來犯的日本關東軍以毀滅性的打擊。再次顯示了機械化戰爭的威力。

希特勒在西歐的勝利驚震了世界,蘇聯在驚震之下重新認識了坦克兵,航空兵的作用,重提大縱深戰役理論。而朱可夫在東線又成功運用了這個理論打擊敵人。於是朱可夫便被斯大林慧眼識珠,賞識並提拔起來,於1940年5月,當了蘇聯最大的軍區一一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

朱可夫上任的時候,斯大林說,你己經有了戰爭的經驗,就用你的經驗訓練部隊。

很顯然,斯大林很認可朱可夫的才能以及他指揮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的經驗。

二、一場結果出人意外的軍事演習促使斯大林作出決策

事情還沒有完。轉眼到了1940年12月份,蘇聯搞了一場軍事演習。朱可夫扮演藍方,假設德軍進攻蘇聯,巴甫洛夫(西部特別軍區司令員)扮演紅方,為防衛方。朱可夫運用其大縱深理論,指揮機械化兵團從兩翼切入,競將紅方完全包圍並全殲。演習的結果震動了高層。斯大林親自參加演習總結會。朱可夫評價說,巴甫洛夫的防守有漏洞,要求改進。巴甫洛夫不以為然。令人可悲的是日後希特勒襲擊時,運用的就是朱可夫的戰術,將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包圍並全殲。巴被斯大林送上軍事法庭並處決。

演習到此結束,但斯大林卻有了想法。政治局當天連夜開會,任命朱可夫為紅軍總參謀長,用朱的經驗訓練全軍。

但是希特勒沒給朱可夫更多的時間訓練部隊。朱可夫是1941年1月上任的,希特勒於1941年6月22曰發動戰爭。更何況,當朱可夫當上總參謀長後,又有許多工作要做,千頭萬緒。部隊的訓練,換裝等項工作緊鑼密鼓。再怎麼幹也趕不上了。戰爭爆發了。

三、希特勒在莫斯科城下不是敗於嚴寒而是遇上朱可夫

由於諸多原因,在戰爭期間,朱的總參謀長職務未能很好發揮。他更多的是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真正讓朱可夫發揮作用的是莫斯科保衛戰。朱可夫在困難情況下,運用他的大兵團作戰經驗,巧妙地排兵佈陣,不但抵擋住了希特勒的進攻,而且轉入反攻,給希特勒以沉重的打擊。

有人說,希特勒失敗於莫斯科的嚴冬。其實,在莫斯科遇上朱可夫才是他的剋星。

有人總結莫斯科的勝利,說朱可夫、T34型坦克與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是三大法寶,這個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當然,朱可夫只到1942年8月,被任命為最高統帥助理,這時他才開始真正展示才華。


陽城導航


1942年夏末,德國軍隊開始進攻斯大林格勒-蘇聯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德軍集結了第二集團軍、第六集團軍、第四坦克集團軍,約20萬人、700量坦克、1200駕飛機以及7500門火炮。戰鬥一開始,轟炸機一晝夜出動2000架次,飛行員自由轟炸;數千門火炮一起開火。斯大林格勒一片慘狀,沒有一棟完整的建築。一些德軍衝進市郊,眼看就要佔領這座城市。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朱可夫登場了,他散發著一種不可戰勝的霸氣,就像一個從珠穆朗瑪峰滾下來的大石球,擋在他面前的人都得變成粉末。當時這位狠角色在別處工作,被斯大林緊急召回莫斯科,被任命為最高副統帥,專門指揮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斯大林對他的要求只有一個:不能讓這座以他名字的城市被佔領。在朱可夫看來:一個聰明人在給敵人挖墳墓時,如果發現自己站在坑裡,就不要挖了,否則就是給自己挖墳墓。但是德國人似乎不聰明,在把所有兵力圍在了斯大林格勒,但沒發現自己的側翼已經暴漏。朱可夫仔細分析了敵人,在充分了解敵人的基礎上,設計一個宏大的計劃。就在德國感覺快要拿下斯大林格勒的時候,蘇聯士兵接到了朱可夫的最新作戰計劃。朱可夫讓T-34坦克部隊從兩翼衝擊德軍,將其分割包圍,最終再全部殲滅。1942年11月19日凌晨,蘇軍在德軍第六集團軍發起了衝鋒。蘇軍的T-34猛衝猛打,快速穿插,把德軍陣地攪了個天翻地覆。很快就把德軍第六集團軍包圍。過了兩個月,德軍被困在長80千米、寬40千米的狹長地帶上動彈不得。蘇聯的冬季和北極沒什麼區別,他們彈盡糧絕、孤立無援。與1943年1月31日,在第六集團軍的保盧斯的帶領下宣佈投降。在斯大林保衛戰中,共殲滅德軍150萬、俘虜9萬、24名將軍以及一名元帥。擊毀擊傷坦克2000輛、戰機3000架,和數萬輛軍事車輛。朱可夫率領蘇軍獲得一場振奮人心的勝利,他們戰勝的德國最強大的戰略集團軍。


徐州老羅


在蘇德大戰之前,斯大林任命朱可夫擔任蘇軍總參謀長,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1937年到1941年,斯大林出於自己的猜疑心和別人的挑撥中傷,殺害了許多軍事司令員和政治工作者,那些在西班牙及遠東戰爭中獲得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差不多全被消滅了。這個問題已經在1939年底1940年初的蘇芬戰爭中迅速地暴露了出來。在這場戰爭中,蘇聯雖然以重兵壓倒了芬蘭,但除了政治上的損失不說,軍事上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使蘇聯大失體面。在整個戰爭進程中,紅軍在戰術上缺乏準備,戰備情況很差士氣低落,紀律渙散,尤其是缺乏訓練有素,卓越能幹的指揮員。戰爭使斯大林看到了蘇軍的弱點,不得不在1940年進行補救,包括將4000多名在大清洗中被判刑的軍官召回來,其中有羅科索夫斯基等三四個人後來成了元帥。這就是朱可夫擔任蘇軍總參謀長時蘇軍的政治背景。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選拔軍隊將領可以說是捉襟見肘,重用朱可夫是再沒有選擇的選擇。

二是朱可夫出身貧苦,政治可靠。他從小生活在貧苦人家裡,跟著母親幹過農活,跟著父親學過手藝,當過學徒,受過很多的罪,吃過很多的苦。當時的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選人用人的政治標準與家庭出身有著很大的關係。

三是朱可夫確實是一個難得的軍事統帥。他在蘇聯軍隊的從士兵一直當幹到將軍,熟悉部隊情況,又受過高等軍事院校培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日作戰,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統御軍隊的能力,榮膺過“蘇聯英雄”的稱號,深受蘇聯人民熱愛,深受全軍將士擁護。在大戰來臨的嚴峻時刻,任用朱可夫當蘇軍總參謀長,可以說是戰爭所需、民心所向、全軍將士之所盼。這是斯大林的一個非常英明正確的重大決策。


新編童謠


老兵頭條,隨手關注!一是諾門坎戰役(哈勒欣河戰役)使朱可夫威震蘇聯國內和世界軍事界,聲名遠播。1939年6月日軍投入38000名士兵和軍官、310門火炮、135輛坦克、225架飛機,逼近蘇蒙軍隊,到達哈勒欣河右岸。面對蘇軍被動局面,斯大林指示:“應該另派一個人到那裡扭轉現狀”。於是鐵木辛歌說:我有一個候選人,騎兵軍長朱可夫。此時朱可夫職務是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七月三日日軍渡過了哈勒欣河,佔領了巴音查干山地。朱可夫調遣行軍中的雅科夫列夫的坦克旅和裝甲旅進攻已經渡河的日軍部隊,阻止他們挖掘坑壕和構築防禦工事。以損失近百輛坦克的代價,在沒有步兵配合的情況下,打垮了日軍一個師。8月20日朱可夫組織的進攻部隊,在150架轟炸機和近100架殲擊機空中配合下,對諾門坎地區日軍展開進攻。日軍調來坦克旅,蘇日兩國軍隊第一次坦克大戰,但朱可夫在唯一一條可以通行坦克的道路中心地帶,蘇軍炮兵對日軍坦克旅進行了猛烈打擊,日軍只有一輛坦克完整無損。8月30日,日軍整個第六集團軍完全被消滅、俘虜。9月16日,日軍司令部向蘇聯政府請求休戰。朱可夫在這場戰役展現的軍事天賦和能力,博得了斯大林的欣賞。1940年5月,受到了斯大林接見:“去基輔軍區吧,你要利用自己的經驗訓練部隊”。朱可夫擔任了軍區司令員。二是朱可夫一直備戰德軍可能發生的進攻。1940年底,蘇軍高級指揮員會議召開,朱可夫做了《現代進攻戰役特點》重要報告,引起了斯大林和與會者的極大興趣,為此斯大林指示進行了朱可夫充當藍方,巴普洛夫充當紅方,地圖上的大型戰役戰略模擬演習。通常演習都是紅方勝,但這場演習朱可夫憑藉他對部隊的部署和調遣,使得被寄予所有人厚望的紅方喪失優勢。朱可夫組織的猛烈進攻,使得組織者不得不承認:勝利屬於藍方。演習結束後,斯大林建議在克里姆林宮進行總講評。斯大林對紅方失利表現明顯不悅,斯大林說:“不要忘記,在戰爭中重要的不只是數量上的優勢,還有指揮員和部隊的作戰藝術”。第二天,朱可夫被斯大林叫到克里姆林宮,直截了當的說“政治局決定解除梅列茨科夫總參謀長的職務,任命你接替他的位置”。


我若閒庭信步


二次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戰爭:

二戰的規模,參戰的國家,涉及的地域和人口,生命財產的損失之慘烈,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

說它絕後:人類進化到今天,有鑑於慘痛的歷史教訓,會有大智慧,避免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發展,基本制約了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行性;一旦發生核戰爭,人類將回到石器時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在二戰這場空前絕後的戰爭中:

歐洲戰場出現了兩個傑出的軍事統帥,

一位是籌劃並實施諾羅㡳登陸的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

一個的就是題目中所提到的朱可夫:二戰發生時,他是蘇軍總參謀長,在二戰中經常使用的頭銜是最高統帥部代表,偶爾兼任方面軍司令員。

朱可夫在擔任團長時,就帶兵有方,嶄露頭腳。在遠東發生的與日本的諾門坎衝突中,他集中兵力,給了日軍一個深刻的教訓,從此日軍不再考慮"北進"。

面對徳國的咄咄逼人,戰爭迫在眉睫。蘇軍舉行了規模空前的的對抗性軍事演習,朱可夫傑出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

他協助斯大林,共同度過了戰爭初期可怕的混亂.潰敗和窒息…。以最高統帥部代表的身份,到危急的戰略方向,制止潰退,站穩腳跟,組織力量,進行反擊,常常收到奇效,,是前線將士勝利的寄託,被譽為"戰神"。

二戰勝利後,一九四五年莫斯科紅場勝利大閱兵,朱可夫騎白馬閱兵的身姿,成為"戰神"經典的瞬間!

朱可夫做總參謀長的時間並不長,解職的原因是僅僅是由於一句話:

朱可夫與斯大林在軍事問題上發生了爭執,朱可夫堅持自己的意見,斯大林忍不住了,衝口而出:"你這是胡說八道!"朱可夫聞言一怔,沉默了,然後:從容的對斯大林說:"既然您認為我這個總參謀長只會胡說八道,我請求解除我總參謀長的職務"。他捍衛了自己軍人榮譽。

這回,輪到斯大林怔住了…

次日:斯大林通知朱可夫談話:"既然你提出辭去總參謀長的職務,我們也不能什麼也不做,經蘇聯人民委員會同意,接受你辭去總參謀長職務,由沙波什尼科夫接替,任命你為最高統帥部特別代表⋯"

沒有對錯……


bindong1


斯大林在三十年代對蘇聯軍隊進行了大清洗,殺掉了很多的幹部,搞的蘇聯軍事將領只是聽話,甚至造假蒙領導,用預設炸點的辦法來哄騙上級,到了三九年能打的,會打的不多了,只是斯大林發現了朱可夫,把他調到諾門坎戰場,朱可夫發動三路進攻,一下幹掉小日本五萬多人,日本碰到硬茬,被迫簽約,簽約時,日本人見到朱可夫畢躬畢敬,點頭哈腰,斯大林從此重用了朱可夫,放到身邊,參與國家大決策。


東龍45


首先肯定斯大林在選人和用人是任人唯賢,不然不會在短時間內將一個爛攤子用科學社會主義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斯大林任朱可夫為參謀長,肯定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在初中看“蘇聯將帥介紹,第一個就是朱可夫,其中還有華西列夫……”。以後發展情況多變,那就要具體事具體分析。


用戶93208770549


他還有更好的職務安排嗎?


大蠢若呆


這些軍事深層次問題,至少也得軍史迷來答。本人只是偶爾看個熱鬧。朱可夫出生於農家。華西列耶夫斯基(元帥)說他是”天生會打仗”。二戰前夕,朱可夫利用平坦地形優勢採用坦克群戰術在諾門罕把目本蝗軍一個師團”三下五除二”掃個精光。師團長事後剖腹自殺”以謝天皇”。可能是斯大林由此看中他的軍事天才吧。😡說明。諾門罕為我國領土,至今仍在我國境內。朱誣指屬外蒙古全無依據。但這廝把蝗軍一下子吃掉一萬多,還是大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