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中原稱為東夷蠻夷的山東是怎麼一步步漢化為漢的?

人者行無疆gg


東夷又稱夷方,不同時期指不同群體,即早期東夷與之後的東夷所指的群體有所區別,早期東夷是華夏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周朝時的特指山東膠東和膠西外族萊夷為東夷,變成古漢族對東方非民族的泛稱,《禮記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商亡以後,周軍天下,自詡為天子,周人勢力開始進入山東江蘇等地,攻滅奄與薄姑這兩個方國, 奄與薄姑仍是東夷中的大國,姜子牙封在齊今天臨淄一帶,周公封在魯,今天曲阜一帶。這是周王室分在東方最大的兩個諸侯國。東夷部落在山東遭到嚴重打擊。

山東一帶的東夷被齊國攻滅之後,東夷部落開始向東南發展,處在安徽江蘇一帶的淮夷,又稱淮南夷,南夷,從稱呼就可以看見他們逐漸遷徙,或者他們的主力是逐漸向南方的,在遷徙途中,一邊休養生息,後來定都城為徐城的徐國開始強大,臣服三十六國方圓五百里的國家出了個徐偃王,施行仁義,迅速強大。率領九夷以伐宗周,向西到達黃河。周穆王也害怕他氣焰正銳,主動的分東方一些方國給徐偃王統治。


但是周穆王的懷仁並沒有遏止徐偃王的野心,於是周穆王親自率軍討伐,命令楚國人協助夾擊,斬殺徐偃王,他的兒子率領幾萬族人遷移到彭城,周穆王仍封他為徐子,繼續統治。

春秋末期吳王派伍子胥攻滅徐國,宣告存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徐國國滅,也宣告東夷成建制的國家覆滅,自此之後我國境內的東夷徹底被諸夏漢化。但是東夷的稱呼並沒有消亡,而且戲劇性的飄到更遠的地方如日本,朝鮮等地。


宜居愛之城


古時候山東人屬於東夷族,這是一個身高比較高大的種族,具體形成原因未知,但東夷人絕不是什麼磚家所說的高加索人種,因為山東人所有的外在特徵均與中華民族相同,而無白種人的特點。因此,東夷族並不是脫離華夏黃種人之外的種族,它也是華夏民族早期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屬於黃種人中身高較高的一支。

歷史記載先秦時期東夷族的戰鬥力是很強的,后羿,對,射日的后羿是有真人背景的,他就是東夷族的首領。東夷族的“夷”字本就是一個“背弓的大人”,說明遠古時期人民就普遍認為東夷族驍勇善戰。蚩尤也是東夷族首領,曾和炎黃部落大戰了很多年,再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曾經長期稱霸諸侯,都說明這裡的人強健尚武的地域性格。

東夷是指中國先秦時期,尤其是商、周時期中原居民對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從考古上說,東夷是指自後李文化始至嶽石文化的承載者。東周時期,經齊、魯等國在山東地區的多年經營,夷、夏逐漸融合。古時謂東夷有九種,《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疏:“東有九夷:一玄菟、二樂浪、三高驪、四滿飾、五鳧更、六索家、七東屠、八倭人、九天鄙。” 《後漢書·東夷傳》雲: “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東夷文化是中國先秦時期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東夷文明的許多方面都與中原文明不分伯仲。東夷人是中國最古老文字、弓箭、禮制和金屬的發明和使用者。


有趣的墨子間詁


山東在當代人的心目中絕對是中原地區,不說別的,若是山東不算中原,齊魯文化要怎麼算?難道要把孔孟之道也排除在外麼?若是沒有孔孟之道,中華文明要失去多少色彩。但是在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兩朝,山東並不屬於中原一詞的輻射範圍,而是被稱為“東夷”。

東夷在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主要分佈在今天的山東省全境、河北省南端、河南省東部、安徽省東北角及江蘇省淮河以北的地區。夏朝後期對東夷失去掌控,於是身為東夷人的商湯得以興起,最後商朝建立夏朝滅亡。

商朝成為中原正統王朝,東夷的界定自然隨著商朝的西遷而發生變化。比如泰山以西的部分就隨著民族融合而成為中原文化區的一部分。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發展,商朝經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也被埋入歷史,西周開始成為中原之主。由於商朝是從東夷發展而來的,因此西周建立後與東夷摩擦不斷。為了徹底掌握這片土地,周武王把姜子牙的封地安排在齊地營丘,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淄博市,於是齊國建立並且逐漸融入中原文化。

想要掌控東夷,僅憑冊封土地是不可能的,西周初年的武庚之亂就是證明。武庚是商紂王的兒子,當時社會並沒有屠殺前朝皇室的習俗,因此武庚不但安全的活下來,還能在周王室的指派下管理殷商遺民。幾年之後周武王姬發逝世,13歲的周成王即位,主少國疑的歷史再度出現。想要爭權的周朝臣子聯合武庚發動叛亂,東夷也有很多部落站到西周的對立面,比如“奄”。

為了維護統治,歷史上著名的“周公東征”出現了。這次東征周公成功打敗朝歌叛軍,武庚被殺,與西周作對的東夷部落“奄”也被消滅。“奄”是商朝的“與國”,也就是盟友的意思,地址在山東曲阜東面。周公消滅“奄”後把自己的兒子伯禽封於此地,並且定國號為“魯”。到此為止,齊魯兩個諸侯國正式成立。齊文化和魯文化也在時間流逝中逐漸形成。

西周滅亡後,東周只是名義上的天下之主,各個諸侯王為了爭奪地盤開始無休止的戰爭,因此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部分,並且不斷征戰。戰爭破壞國計民生,但也有利於民族融合。魯文化在春秋時期融入到以河南、陝西等地為代表的華夏文化中,齊文化稍晚一些,直到戰國才完全融入進去。

其實戰國時期不僅是東夷,之前被稱為西戎的秦國、南蠻的楚國都是被公認的戰國七雄,可見數百年的征戰早已打破地域和文化的限制,之前的四夷早就漢化了。後來秦始皇完成一統天下的宏偉藍圖,又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等措施,昔日的齊魯大地早就與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文明融為一體。

許多我們熟知的歷史名人在當時也屬於東夷,比如在逐鹿被黃帝打敗的蚩尤、射下九個太陽的后羿都是東夷部落的首領,並且“夷”字可以拆分成“大、人、弓”三個字,也是勇士彎弓射箭的形象。很多考古專家認為著名妖妃蘇妲己也是東夷人,她的父親是東夷有蘇氏部落的首領,為了討好商朝而把女兒獻給商紂王。可見東夷在上古時期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並且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與華夏文明融為一體。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夜狼文史工作室


其實漢族的兩大圖騰已經說明問題了,西來的龍族炎黃及後來的周人和東方鳳族商人夷人是漢族兩大主體,最後在漢代互相融合龍鳳呈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