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企業的自我修養:玩自黑?“山寨”自己的商標?

在當前的經濟時代,我們經常會遇到讓人模糊又哭笑不得的商標,山寨產品多得數不清,一不留神就買錯!這些以假亂真的商品,其實都是在違法的邊緣來回試探。為此,

不少正牌知名企業早已未雨綢繆,註冊了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標。


一個優秀企業的自我修養:玩自黑?“山寨”自己的商標?

正是因為這些奇奇怪怪的“盜版”商品,使得正牌企業不得不走上了“山寨”自己的道路。老乾媽註冊了“老幹爹”“老幹娘”、大白兔奶糖註冊了“大灰兔”“大黑兔”、阿里巴巴更是註冊了“阿里爸爸”“阿里媽媽”等等商標。

近期一些“雷人”商標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有許多網友表示:我才知道,“雷碧”這個商標是可口可樂公司為了防止“雪碧”被山寨而註冊的。而相比可口可樂,星巴克註冊起商標來,真的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了,他們可能翻遍了新華字典,對“星吧克、巴克星、巴星克、辛巴克、辛巴客、新巴特”等等商標都進行了註冊。


一個優秀企業的自我修養:玩自黑?“山寨”自己的商標?


一個優秀企業的自我修養:玩自黑?“山寨”自己的商標?

雲葫蘆APP商標查詢截圖

商標註冊不僅要搶先,而且還要註冊全面,所以凡是我們想得到的和我們想不到的統統被企業自己註冊。

“山寨”自己其實是防禦性商標策略

商標價值高,侵權成本低,大企業的商標往往價值不菲,由此會吸引他人註冊類似商標來獲取私利。雲葫蘆專業人士指出,這其實是出於對自己品牌的保護,一些大企業大品牌往往會註冊一些看似“山寨”,其實是具有一定關聯性特別是近似性的商標,業內稱之為“防禦性”註冊。

依據我國《商標法》規定,一般原則是“註冊在先”,誰先註冊商標,法律就保護誰。如果其他企業搶先註冊了與自己商標名稱“近似”的商標,又改變了字形和設計形式的話,對於他人來說成本低,但對於自己,不僅維權成本高,而且獲賠概率低。所以為了避免“山寨”商標給自己的品牌帶來不良影響,很多企業都會採取防禦性商標註冊。

但這些商標一般不會投入市場使用,這些公司不一定會推出生產使用這些“自我山寨”品牌的產品,如果有一天你在市場中買到了,很不幸,它還是山寨貨!


一個優秀企業的自我修養:玩自黑?“山寨”自己的商標?

“防禦性商標”註冊有利有弊

一些品牌企業為了保護商標會進行防禦性註冊,這種防禦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種是對於核心品牌,除了主流業務的產品類別之外,在其它類別上也進行註冊,也就是說盡管目前還沒有其它領域的業務開展,但不排除未來有可能進軍相關領域;

另一種防禦,除了直接註冊核心品牌商標之外,還註冊有一定近似性的商標。比較來看,後者的註冊方式,也就是近似性商標註冊的防禦性更強,可以防止其他人註冊有近似性的商標,導致與企業原有商標混淆或不易辨別。

所謂防禦性註冊有利也有弊,其中較為直接的不利因素首先是註冊得過多會提高商標註冊成本。另外,一些申請註冊的商標如果長期不使用,也有可能被撤銷。主要是因為商標資源是有限的,註冊不用其實是浪費。根據《商標法》相關規定,連續三年不使用的閒置商標,在有其他人提出申請的情況下,則該註冊有可能被撤銷。


一個優秀企業的自我修養:玩自黑?“山寨”自己的商標?

商標作為每個企業的標誌,在市場中發揮著企業“名片”的推廣作用,承載著企業信譽、知名度和產品質量的保障。

大企業被他人山寨商標並生產仿冒商品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美國這種行為被稱之為“不播種而收穫”的搭便車行為,它使得本應屬於正當經營者的利益被不正當競爭者所獲,對市場良好的競爭秩序和環境具有極大的危害。

現如今,國家加大了對山寨品牌的打擊力度,市場監督部門通過對認定具有主觀惡意的商標申請採取提前審查、併案集中審查和從嚴適用法律等措施,堅決遏制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惡意註冊行為。


一個優秀企業的自我修養:玩自黑?“山寨”自己的商標?

遏制商標被他人隨意山寨,不能只靠政府的打擊查處和企業的防禦策略,消費者的拒絕消費也是同等重要,廣大消費者要明確

“拒絕山寨商標、拒絕山寨商品”的意識。

作為企業而言,在日常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加強知識產權意識,提前用長遠發展的目光做好商標保護戰略佈局和管理,建立一套長期有效的商標防護機制,儘可能、盡全面地防範一切可能會出現的商標危機,必要時應諮詢有關正規專業的商標代理機構,在機構的指導服務下,謹防陷入商標侵權旋渦,對企業的前程和穩步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產權有關資訊,可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