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指“青梅”煮酒,還是“青梅”和“煮酒”

在北宋時期,“青梅煮酒”這個詞組就流傳很廣泛,不僅在古詩中多次提到,“青梅煮酒少一人,不說英雄說知音”,這個詞語還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用青梅煮酒討論時代英雄中提到過,實際上煮酒論英雄這一說法並沒有論英雄,而是曹操對劉備發出的感慨,感慨天下英傑唯獨只有劉備和自己,像是袁紹一般的人不足為慮。

正是由於這本書的這個情景,致使這個詞語在後世被廣為流傳。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指“青梅”煮酒,還是“青梅”和“煮酒”


但是,“青梅煮酒”的定義是什麼呢?這個詞語又是什麼意思呢?根據史料的記載,這是古代人一種煮酒的方式,可以從古詩中得到證實。比如宋代的晏殊所作的《訴衷情》,更有一種說法,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煮酒,實際上是把酒加熱。在宴會上,把青梅拿來當做煮酒的輔佐材料。”但是這兩種說法,在小編看來,其實這也不一定是對的。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指“青梅”煮酒,還是“青梅”和“煮酒”


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青梅煮酒”是一種煮酒的方式,大致把它理解為用青梅來煮酒,可在文獻中都沒有提到具體如何煮酒。換個角度,從表面上看,把這兩個詞拆分開來,把酒拿來煮,一個作為名詞,一個作為動詞。這一點我們從古代人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來,“盤置青梅,一樽煮酒”,在盤中放置青梅,用來煮酒,古代人經常把這個詞語理解成兩個詞性,可如果這個詞語拆分開來,那就應該不是煮酒的方式,而是兩種事物。從蘇軾所做的《贈嶺上梅》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可以看出來,這是兩種事物,能夠分開說。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指“青梅”煮酒,還是“青梅”和“煮酒”


實際上“煮酒”是名詞而不是動名詞,在宋代是一種酒名。“青梅煮酒鬥時新”,這在宋代的晏殊所作的詩句中可以體現出來,這同時也論證了剛剛說的這是兩種事物,因為“鬥”這個詞,只有兩方或者兩方以上才需要鬥爭,在春末夏初的時候,古人比較喜好用青梅或者青杏來煮酒,其中,“時新”特指對應那個季節的新異物品,古人經常用新異的物品來進行比鬥。

再比如他的另外一首詩的寫法也同“青梅煮酒”一樣,在重陽節,暗指芙蓉和金菊“鬥馨香”,這其實對應青梅和煮酒“鬥時新”,寫作手法都是一樣的,相對而言,這也在暗示“青梅煮酒”是兩種事物。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指“青梅”煮酒,還是“青梅”和“煮酒”


從表面上來看,“青梅煮酒”確實是兩種事物,一種事物為青梅,青梅也被叫做酸梅,是一種梅子,另一種事物為煮酒,煮酒是暖酒,指加熱過的酒,這個詞語由兩個詞共同組合構成。但煮酒的意思是指加熱過的酒,這與史料中的內容似乎有所出入,在《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和“青梅煮酒鬥時新”中,絲毫沒有提及過煮酒是加熱過的酒,是暖酒。

會不會煮酒這個詞,也是宋代的一種酒名,跟燒酒的意思差不多,因為在古代,將吃完剩下的米飯放在桑樹的樹洞裡面,米飯經過發酵有香味溢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個燒酒的做法,從這個方向延伸出去,古代的酒可以稱之為“燒酒”,也可以稱之為“煮酒”,所以說煮酒其實也是一種事物,在宋代是一種酒名。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指“青梅”煮酒,還是“青梅”和“煮酒”


結合上面的說法來看,“青梅煮酒”是兩種事物,那為什麼古代人總是把它們結合在一起說呢?

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從季節上來看,青梅成熟的時候正是煮酒的時候,這不僅可以是暮春時節,還可以是品味煮酒,吃青梅的季節性活動。就像“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青梅煮酒少一人,不說英雄說知音。”……這些都可以佐證這個意思。其二是從青梅的含義來說,上文說到青梅不僅是一種酸性梅子,還是煮酒的輔助材料。青梅既有助於消化,止渴的功能,還有消除醉酒,使人神清氣爽,思維清晰的作用。“望梅止渴”“梅可助消化,解酒氣”。這也是古代人經常在飲酒中加入青梅的原因。

《花犯》中說道“相將見,青梅(翠丸)薦酒。”古人就順其自然地把這兩種事物放在一起說,因此有了“青梅煮酒”這個說法。

總而言之,“青梅煮酒”的意思應該是指青梅和煮酒這兩種事物,其含義應該是在青梅成熟,到了煮酒的季節,既可單獨品嚐煮酒又可食青梅的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