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三月】高度認同,才能順利前行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 晴天

——“花開三月”第二季(執行計劃)

周廣玲 劉桂芝

“花開三月”成長計劃已經制定一週了(202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一週以來我們有哪些變化呢?現做個簡單的小結。

【花開三月】高度認同,才能順利前行

第一部分 聆聽花開的“聆聽”

周廣玲

我這一週的收穫和態度可以用“聆聽”概括,即不論是對成長計劃的態度,還是對計劃的執行,我都是在“聆聽”,基本上處於比較被動的“聆聽”狀態。我靜心聆聽,用心交流,真真切切嗅到了“三月的芬芳”。桂芝的成長態度、真誠好學,散發出來的芬芳,畢將花開三月,芬芳四季。

和桂芝結對一週了, 這一週我收穫了很多,卻不知如何說起。總的感覺是,桂芝和我結對,不是讓我“帶”她成長,而是她在“帶”我進步。她不需要任何人“帶”著她成長,她自己有足夠的成長潛力和幹勁。這和結對之前,我對桂芝的瞭解是一致的。

一、共商專業成長計劃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中說:”清靜為天下正”。能靜下心來,潛心讀“無用之書”,對我們來說,是練基本功。“大成若缺”,為人處事,學習修身不求完滿,反能趨近完美。所以在制定計劃時,沒有特別具體硬性要求,看似不“大成”,其實更實用。讓我們都有一定空間,在“缺”的部分充分發揮各自潛能,而不拘泥於“要求”。這樣適合我們兩個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專業成長方向的中青年教師。

我們結對,主要是要交流更精準一點,並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啟發。 事實已經證明,在3月16日我們確定計劃後,便轉入了積極的學習交流中。在這周的交流互動中,我有種被桂芝趕著走的感覺。雖然,她沒有對我有特別要求,但是她的認真和真誠,讓我不得不努力再努力,以不辜負她對我的信任。

二、共譜成長 第“五部曲”

通過這些年的學習和成長經歷,我總結了教師專業發展“四部曲”,即讀書、反思、寫作、課程。通過我桂芝結對這一週的體驗,我又發現了一條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即“結伴”。和有共同志向、愛好的朋友結伴而行,可以互相鼓勵、相互啟發,是教師成長的又一條不錯的路徑。

三、重讀共唱《道德經》

人到中年,面臨退休。思想有些倦怠。和桂芝結伴,桂芝的信任,讓我感覺到自己還不能懈怠,於是和桂芝一起重讀《道德經》,重讀《論語》。幾年前讀過的經典,現在重新讀起,感覺竟如此不同。經典就是經典,不同的時間讀會有不同的感受。感謝桂芝激發了我重新讀經典的熱情和活力。

還有很多,暫寫這些吧。



第二部分 三月的芬芳的“芬芳”

劉桂芝

這個三月,和往年的三月不同。這個三月,我和周廣玲姐姐結伴成長。由於有了姐姐的陪伴,我的三月格外芬芳。

和姐姐接好成長的對子,制定好計劃的時日是2020年3月16日,週一,今天週末。一週過去了,我有哪些變化?需要我用文字做個簡要的記錄,以後每週都這樣反思一下,方便我回看來路,也好對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小結。

按照我們的計劃要求,裡面涉及讀書、寫作、學習中華經典、及時督促交流。這一週我感觸最大的是對《道德經》的學習,最初學《道德經》的時候,我沒有太大的興趣,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的。四合院APP在元月中旬出臺了一個“百日向東”中華文化經典學習項目,我覺得挺有意思。每天一章內容,誦讀原文、聽讀講解,十幾分鐘的時間,我覺得我也是可以接受的,這就是我學經典的初衷。剛開始的時候並不順利,第一章內容,我反反覆覆聽了幾十遍,也沒悟出啥道理來。於是,就產生了牴觸情緒,認為自己生性愚鈍並不適合學習經典。學到第五章的時候,我就放棄了,不學了,太難了。緊接著就是春節來臨,疫情同時來臨,四合院開始專心做有關疫情的專題,停下了這個經典的傳授,我也順便心安理得的給自己放假了。

按照我們單位的假期計劃,年後正月十二是開始上班的日子。由於疫情開學取消,什麼時候上班等通知。十幾天的休整,我覺得我必須按照上班的時間進行作息。我沒有睡懶覺的習慣,早起才是我的習慣,要是讓我睡到上午十點起床,那才是最要命的。我的起床鬧鈴是早上6點,洗漱好鍛鍊身體40分鐘、看會書、給家人準備早飯。白天帶帶孩子、做做美食、看看書、學習社工知識,一天的安排很充實。

情人節前夕,我反思自己,真的讀不懂《道德經》嗎?有那麼難嗎?再試試去。於是在APP上翻出來《道德經》繼續聽,連續聽了三節之後,我覺得我好像有感覺了,能悟出點道理來了,這就加大了我學習的信心。於是每天堅持抄寫原文,反覆聽白立新老師的解讀,他娓娓道來的道理讓我茅塞頓開。突然之間覺得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該學一學中國五千年的聖賢文化,不為別的,就為身邊出現的那些聖賢經典句子,你看到能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就是一種了不起。然後反求諸己,能去利益他人就更好了。

周廣玲姐姐讀中華經典的時間太早了,2013年我們一起參加年會的時候就聽她說陪閨女上高中的時候,她背《論語》和閨女背英語進行比賽,《論語》她可以不需要任何提示就能背誦全文,這樣說起來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後來,她又學完了《中庸》、《道德經》,然後可以學習古詩詞。去年我帶班主任的時候,學生每天一首古詩的背誦,就是從姐姐那裡淘來的。

姐姐知道我在學習《道德經》,於是,我們的成長計劃裡上半年就是共學《道德經》,我知道她早已學完了,為了照顧我又回頭再學的。姐姐告訴我,要邊學邊背誦,只有背會了,學得才深入。我心想:這也太難了吧!我覺得我好像背不會。姐姐就把計劃修改為:重點章節熟讀,最好達到背誦的效果。我覺得非常不好意思,我真有那麼笨嗎?第一天,姐姐把我當天學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吟誦好發給我。我就學著吟,發現吟誦非常好玩,關鍵是吟著吟著還就會背了。這下激發了我的信心,我要求姐姐每天一章吟誦發我,我要用吟誦的方式戰勝背誦。結果呢!這一週的學習內容,我都背會了。哈哈!心情倍爽,原來我也不笨,而且我發現,真的如姐姐所說背會之後,理解起來難度就降低了,還能悟出更多的東西。真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遇到良師,我也是一匹快馬。

這樣,和姐姐每天交流《道德經》的感悟成了我們倆共同的功課,感謝微信,可以隨時隨地,方便的時候用語音,不方便的時候用文字即刻交流各自的思想。有老師在前面引路,我發現自己走得速度加快了。 順便幫姐姐打個廣告,喜馬拉雅上搜索“聆聽花開周廣玲”,你會發現她吟誦的古詩詞和《中庸》、《論語》。教給學生或者自己的孩子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花開三月】高度認同,才能順利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