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哪個寫的好,哪個寫的差?

驚覺五千年


讀過才有發言權,16年開始,二十四史陸陸續續從史記已經讀到宋史,今年可以把元史和明史啃掉了(清史稿不屬於二十四史,對清朝歷史比較瞭解,不讀也沒關係)。其實二十四史看起來多,很多內容有雷同的,比如西域,禮樂,五行,天官,地域等,幾乎每部都有,除了專門研究外,這些資料真的僅僅是資料,讀過前面幾部,後面的只要讀下有什麼不同的就行。正如古人評價的,寫得最好的,還是前四部,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一定要加裴松之注,史記和漢書要讀古人註解。這四部裡,最好的是史記和漢書,歷史書一定要有些文采,否則真的變成資料,流水賬,寫得比較差的是南史和北史,一來像資料,二來很多內容有刪減的痕跡,語焉不詳。當時南朝的史官許多內容都被皇帝刪掉了,反倒後來的北朝的魏書,北齊書,周書寫得更好些,元史還沒讀到,不做評價,最詳細的是宋史,許多前代忽略的細節或者沒有收錄的內容這部書全收錄了,可謂宋朝大百科全書。其實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出文風的不同,因為司馬光也是根據正史來編的,宋朝相對現在正史以外的資料更多些,內容比正史要豐富些。其實在每個朝代都有很多史書,最後流傳下來的這部正史絕不是唯一的,也並非最準確的。正史裡有多部是同一時期的兩部不同版本的,比如南北朝時期兩個版本,唐朝的兩個版本


非想非非


估計能看完二十四史的人並不多,就是看完了,沒有一點文學素養,評價哪個寫的好哪個寫的差確實不容易。

一般認為前四史的質量是最高的,即《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但是這裡所指的質量最高,應該是指的是內容上最為客觀,並不是編撰水平最高。因為其中《三國志》我是看過的,三國志明顯在事件記載上非常簡略,比如關羽傳只有一千二百字,明顯太過於簡略,另外還有很多當時的名人,都沒有立傳,因此《三國志》還有一個裴注《三國志》,比較詳細。如果

光論編撰水平的話,《明史》是水平最高的,材料翔實、敘事穩妥,沒有重複。

但是公認的寫的最差的,就是《元史》,朱元璋剛建國第一年,就開始要求編撰《元史》了,由於元廷很多史料,被元順帝帶走了,因此元史在編撰過程中,可供參考的史料很少,並且收繳的很多史料由於是蒙文記載,當時的明廷無法翻譯,因此只用了不到一年就編撰完成,草草了事了,在很多內容上時間線混亂,事件記載錯誤,引用重複過多,並且後期沒有核準,沒有考訂。


曹老師xixi


《元史》書問世後,很多學者表示了不滿。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無如《元史》者”“開國功臣,首稱四傑而赤老溫無傳。尚主世胄不過數家,而鄆國亦無傳,丞相見於表者五十有九人,而立傳者不及其半”“本紀或一事而再書,列傳或一人而兩傳”。

明朝的徐一夔也說:順帝在位三十六年的事,既無“實錄”可據,又沒有參考書,只憑採訪寫成,恐怕史事未必核實。對於《元史》的批評,主要認為它的編纂工作過於草率,沒有認真的融合貫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獻資料,略加刪削修改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