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治療,關鍵在這裡,中醫專家給您支招!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的相鄰結構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神經、血管等)並出現與影像學改變相應的臨床表現的疾病。


根據不同組織結構受累而出現的不同臨床表現,可將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包括頸型、椎動脈型、交感型、混合型)。目前,神經根型、脊髓型頸椎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兩種分型,亦是國際比較認可的兩種分型。


旋提手法


旋提手法具體操作:

患者正坐位,頸部放鬆,醫者先採用常規推拿手法放鬆頸部緊張的肌肉組織;囑患者的頭部向右水平旋轉至極限角度,然後屈曲頸椎至最大角度並達到固定感;醫者以右肘部託患者下頜,左手掌側虎口置於枕部,拇指、食指分別扣於兩側乳突處,輕輕向上牽引3~5秒;左手、右肘部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可以聞及彈響聲;再次運用理筋手法對頸肩部肌肉進行放鬆。


臨床上,還可運用中醫、中藥相結合的方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綜合療法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上效果顯著。高教授向筆者介紹了他在臨床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常用的方法:旋提手法+中藥+功能鍛鍊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較為難治的類型,日常生活存在潛在風險,病情嚴重可能引起四肢癱瘓及二便功能障礙的嚴重疾患,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手術是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殘率的關鍵。


對於臟器功能較差,無法承受手術的老年患者,高教授建議可以採取中醫中藥相結合的綜合療法進行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行性病變以及退變後的病理產物刺激椎動脈而產生的一組臨床症候群,是頸椎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臨床上發病僅次於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以

眩暈、頭痛、頸部疼痛、噁心、心慌、手麻等症狀為主。


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最常見的症狀,頭頸部活動和姿勢的改變均可誘發或加重眩暈感,如低頭、仰頭或轉頭時誘發或加重眩暈。若存在這種情況,就可以考慮患者可能是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時要格外注意與耳鼻喉科的眩暈鑑別。


高景華教授鑑別診斷小貼士:


椎動脈型頸椎病往往在頸部的第1、2頸椎兩旁或一旁可觸及緊張的筋節,或者在某一側的第3頸椎橫突部位可以找到壓痛點或壓痛的筋節,這種情況下,診斷為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可能性較大,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可進行相關影像學檢查。


在治療上,運用中醫手法(如旋提手法)+中藥(白朮天麻湯加減)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對於控制眩暈、噁心等症狀效果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