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人們對匠人的理解,我們現在做的東西似乎都不如以前?

一介雕民




匠人,是對自己的職業和工作懷有崇高敬意的人,同時,又以高超的技能獲得高水平的評價和認可的人。

這種匠人在工業化大生產之前的手工業時期,得到廣泛讚譽和推崇,後來隨著追求效率的現代工業的發展,匠人就逐漸式微,沒落了。

但是,在許多地區和國家,匠人的精神卻傳遞下來,融入到現代生產中。甚至,匠人精神也融合到其他非工業領域,比如教師,醫生,知識分子,科學家,甚至小小的服務員,清潔工。

過去,匠人的職業和榮譽是一體的。匠人也意味著傳承和持久的經營,因此,在競爭中,匠人在產品的質量和細節上投入大量精力,為的是能夠在競爭中勝出。因此,一個自由競爭的社會,自然會湧現出大量的匠人,或秉持匠人精神的工人,企業家,服務人員,甚至是嚴肅認真的學者專家。

在一個社會系統中,如果不能提供“自由競爭”的環境,甚至人為地改天造地,意圖通過“事在人為”的管理方式去“創造”匠人,這是緣木求魚,註定是徒勞的。

任何人都沒有市場的力量強大。任何人也沒有自由競爭“聰明”。



我們現在缺少匠人,不是因為中國人不夠聰明,而是“匠人精神”得不到施展,讚譽,保護。

如果匠人的精神和技能,得不到傳承和保護,誰又原意費盡心思投入畢生精力追求完美呢?

自由競爭的市場原則要求任何付出都要有相當的回報。同樣,在自由競爭的環境裡,付出也總是能得到市場正確的回報。

如果我的手藝不歸我支配,我的專利不歸我管,我的產品不屬我名,我的勞動不被認可,又怎麼會不斷湧現出匠人呢?


泳思歷山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中國製造已經成為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又一個代名詞。面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形式,一方面中國的製造業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就,無數訂單如雪而至;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陷入了一個無法解決的死衚衕,國際上的許多高精尖技術與中國無緣,我們只能眼睜㬹的看著人家吃肉,自己卻連口湯都喝不上。面對如此形式國家提出了學習工匠精神,做大國工匠的口號,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工匠滿天飛,孰不知工匠豈是一天就能煉成的。說起工匠我就先講下什麼是工匠,首先工匠一詞來源於日本,指的就是專一從事某一種手工製做的匠人。注意是手工從業者而不是工廠裡的工人,工廠裡的工人叫技師。而中國古人對工匠的稱呼叫做匠人,比如木匠、鐵匠、石匠等賤稱。其次工匠都是在某一個行業有所成就的人,一個人一輩子就從事一項工作,專注一項工作,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卻不斷的重複直到發生質的飛躍。最後一點工匠都普通人做著普通的工作,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設計師。最後說下中國的匠人設計製造的東西曆經幹百年仍可使用而現在的人制造的東西卻質量很次,原因很簡單現在中國規模化製造環境下就不可能產生工匠,工匠的產出比太低了,急功近利已經是中國製造業的通病,工匠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和美好希望而己罷了。


藍關古道


古代的匠人命運是很慘的,大部分的匠人都被匠戶制度所束縛。匠戶制度規定,匠人終身為皇家服務,並且還是世襲制,沒有人身自由,地位低微。導致很多的優秀的傳統工藝只為皇家服務,以至於最後失傳。尤其是元朝的漢族匠人,特別被別人看不起,和乞丐的待遇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來至明清時期,才逐漸廢除匠戶制度,匠人才開始走向民間,他們的手藝也開始在民間流傳。

古代的匠人和現代的匠人做對比,先說古人:

好的一面:

1、能夠沉下心來專心做一件事,並且一做就是一生。

2、尊重傳統,有敬畏之心,認真對待。

3、同行的人多,願意學習的人也多,能夠相互交流切磋,共同進步。

4、不慕名,不慕利,只求無愧於天地。

不好的一面:

1、工具落後,製作週期時間長。

2、不確定因素太多。

再說現代匠人:

好的一面:

1、工具進步,技術進步,縮短了製作週期。

2、交通工具和社交軟件的出現,使更加廣泛和方便地學習成為了可能,增強了自身的能力。

不好的一面:

1、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可能,後繼無人。

2、心浮氣躁,靜不下心。

3、為名為利的人太多。

所以綜合來看,現代的人雖然有比古人更為便利的工具和方法,但是很多人卻忘了初心,不明白為什麼而出發了。我們的鄰國日本在對待傳統工藝這一方面,不管是他們的態度還是傳承,都值得我們學習。





若憶閣


古代沒有今天的鐵科技,古人完全是靠手工藝製作,匠人負出辛勤的勞動遠超現在的人,古人對匠人的尊重,是帶著感情去做的。學手藝要拜師博,學徒尊敬師傅天經地儀,請師傅做工藝,要管飯,工錢照付,足見古人對匠人的尊重。古人學得一門手藝是有地位的,鄉鄰四舍的人知道哪兒的木匠和篾匠,哪兒有鐵匠和字畫匠,看病的郎中,裁縫和彈棉花被的彈匠等等。當然,這些匠人的勞動不及現在的生產技術能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一些新產品取代了許多老物件,有些傳統的手工藝已經失傳,過去的匠人似乎變得稀少了。


自然風161212381


匠人就是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要求極高,做到精益求精。通過細心的研究與打磨,不斷改進工藝。使產品質量不斷提升。藝術得到進一步昇華,甚至達到極致。古人主要是以手工活為主,工匠在手工製作工藝流程方面進行極致的研磨,才能得到精湛的技藝,而現在我們是機器化大生產時代,要求規模化,快速化,人們缺少的正是精工細作踏實的理念。所以現代人做出的東西不如從前。


中外閱讀


這個問題的前面的一問,從表面看是說“看待古人們對匠人的理解”,實際涉及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問題。古人所指的匠人,首先是敬業,再就是認真。專注於某一行業、針對這一行業的產品進行加工過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完成整個工序的每一個環節,可稱其為工匠,也就是古人所認可的匠人。如商湯時期一代名廚伊尹,有“烹調之聖”美稱。再如春秋時期的木匠魯班,發明了鋸子、曲尺等,成為木匠、鐵匠、瓦匠的鼻祖。

古代匠人有一種精神被稱之為“工匠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值得弘揚的。古代工匠對自己加工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有著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他們有一種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這種精神理念值得後人推崇。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質量與效益並重兼得,這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這並不代表現在的東西似乎都不如以前,而是人們追求“短、平、快”

(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即時效益這種現象,顯現出心浮氣躁,帶出了缺失“工匠精神”的行為,有時甚至把產品的質量忽略了。特別是對於一些企業來說,必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市場經濟大潮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名工作人員弘揚“工匠精神”可以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就是一位農民頭腦中有了“工匠精神”的理念,發家致富也會思路明、見效快。


土右鍾海濱


夏商周時期,一個祭祀可能一輩子都完不成一件玉器。需要幾代人精心雕琢。

即使到了明清時期,故宮裡的每一件石器,往往也是一個石匠帶領徒弟十幾年的心血。

現代的產品設計,有時晚一個月都過時了,讓你加班三天出方案,五天出產品。

最後出來的東西,能一樣嗎?


畢國勝1982


在古代,階級分化是非常嚴重的,士農工商有著明確的規定。

作為匠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可以說很悲催的。

古時匠人也是世襲的,父傳子,子傳孫,匠戶世代是匠戶。

但是在社會統治者眼中匠人就是工具,很多匠人是為達官顯貴特別是皇家服務的。

也就是說製作的東西不是上交給達官顯貴就是供給皇家,特別是一些製作精美的東西。

不要以為是好事,相反,供給皇家的東西是不得有一絲瑕疵的,不能有一絲紕漏。

否則就是掉腦袋的大罪,甚至連累一家子。

每件東西都是有款號的,就是一個記號,一個署名。

即使皇家的不允許有署名,也會有備案,是逃不脫的。

就是為了出現紕漏後便於查證,因此匠人在製作時都是十二萬分的小心,不敢有絲毫馬虎。

特別是一些精美絕品,其手藝更是世代相傳的絕密。

一方面為了技術不至於外洩,另一方面擔心對手的破壞!

一旦出錯,就是人死物消,再也無人能製造!

因為精美物品往往需要特殊的工具, 特殊的工藝流程。

要知道古時都是手工製作,工具有著獨特的使用手法,製作週期特別長,因為講究絕秘工藝。

每件器物都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而這樣的工藝流程,製作手法的要點,以及精妙之處的處理都是口耳相傳。

甚至是傳兒不傳女,就是害怕流失。

但人不是機器雖然說技術精湛,但若得罪了人,或不合統治者心意,便是死罪!

最終人死技失,再也無人 可以造出同樣的東西!

所以以生命換來的東西,後人如何模仿也達不到先人的成就!


寅飛揚


現在大家都心浮氣燥,靜不下來,哪有好作品。


茶掌櫃創始人


也不能一概而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匠人亦是如此。古代的匠人,主要是手工,整體效率不高。而現在的大國工匠,藉助先進機械,大大提升產品製作效率。不管哪個時代,我們都應學習匠人那種執著、那種堅韌、那種心無旁騖、那種寧缺勿濫精益求精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