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作家方方和六六?

滄州俠客行


看待方方就要說說《方方日記》。所謂的日記本身就是私密性很強,屬於個人隱私範疇的東西。很顯然方方並沒有把它作為私密珍藏,而是寫日記的初衷就是為了發表,發表的東西當然可以稱之為作品,以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以日記這樣的體裁,更能打動人,更能讓人身臨其境。既然是一個文學作品,也就有了誇張,比喻,虛構的成分。既然是作品,在作家手裡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文筆,當然可以描述的讓人淚眼汪汪,一般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方方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看待一個社會的進步不是看建了多少高樓大廈,不是科技水平有多麼先進,而是要看弱勢群體。”直接一看覺得很有道理,不過仔細琢磨也就漏洞百出了。科技水平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是創造高樓大廈的基礎,正因為有了財富的積累,中國才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脫貧成就,才能讓多的弱勢群體享受到社會的福利,低保兜底就是財富積累的結果,也是科技進步的結果。高樓大廈更是節約土地的做法,也是抗擊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舉措。再看看疫情初期的武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例激增,醫療設施已經超負荷運轉了,醫護人員奇缺,有來不及收治的病患肯定是有的,但是要怎麼來看待?那就是迅速從部隊集結了幾千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這時候的人感到無助,恐懼,驚慌那是突發災情的必然反映,而刻意的把它描述了冷漠,一片灰暗,那就是不當的了。這樣就抹殺了救援人員為之付出的心血,乃至於生命。偏聽偏信照樣能夠寫出這樣驚天動地的淚流成河的生動場面,這就是方方一個知名作家的本事。在這裡也想為社區的工作者說句公道話,也是一個記者的採訪,疫情暴發之際,社區一個工作人員也承擔200多人的管護任務,接近300個電話,每天還要搬運救災物資,醫院為社區一天只有一個核酸檢測的名額,一個住院醫治的名額,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多少的罵,偷偷流多少的淚,方方看到了嗎?其實這樣的人恰恰就在她的身邊啊!

至於六六也是一名作家,“幸虧來了,有這麼多的素材。”這也是一個作家感到自己來晚了的惋惜,同樣也擔負起記錄這樣一場疫情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