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口罩,一首暖詩


現在中國政府、企業、民間機構援助外國的的醫療物資上,經常會附贈一首小詩。

一箱口罩,一首暖詩

贈伊朗,用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的詩:“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

一箱口罩,一首暖詩

贈意大利,有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的名言:“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裡的花朵。”

贈印度,玄奘的詩最能表達此間意境:“尼蓮正東流,西樹幾千秋。”


一箱口罩,一首暖詩


贈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話足夠有力:“Unis nousvaincrons(團結定能勝利)”。

這些詩,有中國人寫的,有出自外國人之手的,表達的意思異曲同工,可見文明差異再大,有些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比如人道主義、同舟共濟。

中國人愛詩,用詩曬生活,用詩傳愛憎,用詩記述歷史,用詩結交朋友,優雅含蓄,展現修養和風度。

光是《春秋·左傳》的故事裡,《詩經》的詩就被政治家們來來回回互贈了幾十次。席間一句詩念出來,雙方立即心領神會,達成默契,甚至化干戈為玉帛,比講十句話都好使。不學詩,無以言,賦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和外交能力。

唐代,要想交上好朋友,就得會作詩,詩是文人圈子裡酬贈的硬通貨,友情的潤滑劑。孟浩然白首歸隱,李白送他詩。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杜甫送他詩。元稹在雨中艱難行路,白居易送他詩。生活失意、悽風冷雨,朋友一首暖詩,賽過十壺美酒。

一箱口罩,一首暖詩


所以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一下子就能打動中國人,我們骨子裡的“詩基因”蕩起漣漪,撫平了許多焦慮。

一面愛著詩,一面很務實,疫情來襲真刀真槍地幹,執行力和動員力一點也不虛。但我們的眼裡,生活不止有腳下的困難,也有“詩和遠方”。詩,是面對困難時從容,優雅,淡定;遠方,是看得長遠。因為有詩意情懷、長遠目光,我們才能在個人利益以外追求更高理想,比如同舟共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所以我們會在自己困難的時候,釋放最大善意,盡力援助別國、貢獻全球抗疫,並提出倡議——與各國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加強健康領域合作,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的健康衛生水平。很詩意,也很實際。

那些只關注眼前苟且的,會怎麼樣?個別的都快變成叢林思維了,只盯著自己碗裡的肉,“我家利益永遠第一,我First”,危難臨頭以鄰為壑、斯文掃地。這在疫無國界的今天,對解決自己的麻煩恐怕一點好處也沒有。

一箱口罩,一首暖詩


當然,好詩是送朋友的,攜手度過風雨,便是水晶藍天。對那些罔顧事實甩黑鍋,不尊重他人也不尊重自己的,我們就用不著以詩相待了。

外交部發言人有句話說得好:“即使科學無法暫時到達的地方,文明還會到達。”在病毒面前不失掉人類文明的體面,才能戰勝疫情。(子不歇)


一箱口罩,一首暖詩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圖文整合 ||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