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留著現金還是配置資產好?資產怎樣配置?

莫莫侃地產


昨天看到新聞說,美聯儲釋放1萬億貨幣資金政策,也迎來了再次降息,美聯儲的降息也意味著各國央行的降息浪潮的再次掀起,留著現金無疑就是資源浪費,建議合理配置家庭資產!

第一:家庭年收入10%-20%放在銀行,或支付寶,微信等工具裡(消費賬戶),作為我們的日常開支,包括一些人情往來,吃喝拉撒,放多了,無疑會帶給我們過度消費風險,借貸風險,以及通脹的風險!

第二:家庭年收入20%-30%用於建立家庭人員的健康保障賬戶(槓桿賬戶),條件允許可以家庭成員同時完成同等保障四大賬戶(重疾➕醫療➕意外➕意外醫療),如果不允許,一定先配備家庭經濟支柱的身價保障,以免經濟支柱發生意外時,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傷,甚至影響家庭的正常開支。

第三:家庭年收入的30%-40%建立投資賬戶(非工資性收入),比如說投資一些股票,金融理財產品等,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的產品,一定不能超過此比例,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就這意思吧,但是配置太多了,萬一失利,將會影響其他賬戶的配比,有的人把家裡所有的錢都投資了這一個賬戶,有的虧損的傾家蕩產,甚至跳樓,所以這個賬戶一定不能超過30%-40%,盈利了可以在往其他三個賬戶分別合理配置,提高品質生活,即便是賠錢了,也不會給家庭經濟造成太大損傷,不會降低家庭品質生活!

第四:家庭年收入的40%~50%建立固定收益類賬戶,(剛需)比如孩子的教育金,婚嫁金,創業金,我們的養老金,都要提前準備,俗話說普通家庭不怕孩子沒出息,就怕孩子有出息,一旦被錄取了名校,高校,我們沒有提前規劃孩子的教育金,我們是高興呢還是高興呢?

不怕孩子沒出息,如果學習不好,也許提前踏入社會就業,和我們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那麼這筆教育金也可以用作孩子創業金,孩子很有出息用不著這筆錢,那麼我們可以用作自己年老時養老金,歲月不一定造就一位偉人,但是一定會造就一位老人,年老時掙錢一定沒年輕時容易,相對來說花錢更多了,比如醫療,保養之類的等等,所以這個賬戶一定要提前規劃和配置,可以用房產,基金,債券,還有保險公司的分紅型年金險等,這個賬戶一定是保值,增值的,因為這個賬戶是未來一定要花的錢!剛需的錢!

希望能幫助到你!


太平人壽宜平


現金和資產的區別

現金是廣義資產的一種,都能夠在未來帶來持續性收益,主要的區別是現金是流動性最好、持有風險最低的資產,而其它類資產則有不同的風險和收益組合。

應當持有現金還是資產,這裡面涉及到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比例配比,二是持有人的個人情況與理財訴求,現金和資產都是理財工具,都是實現財富目標的手段。

當下現金與資產的收益情況

2020年出現了很多黑天鵝事件,理財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由於新冠疫情等事件的影響,短期內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增加,市場傾向於更多的持有現金、黃金或高等級債券等避險資產,降低對權益性資產和垃圾債的投資比例。

目前國內外的投資市場情況出現了較大的分野,在美聯儲實行零利率貨幣政策後,這種現象越發明顯,尤其是權益類資產,美股已經多次熔斷,而國內大A股卻走出了獨立行情,以科技股、大消費等為代表核心資產的價值投資機會湧現,出現一大批收益率和股價走勢亮眼的明星公司,相對於現金,這些資產創富能力強,受到投資人的追捧。

而現金方面,近十年來M2增速較快,通脹一直處在較高水平,尤其是在房價及部分生活消費品上的購買力下滑明顯,持有過多的現金明顯跑不贏通脹,個人財富縮水,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

基於此,不少家庭開始加大對非現金資產的投入比例,力圖追求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獲得跑贏通脹的收益,保衛個人和家庭財富的安全增值。而在具體比例上,普通家庭和高淨值家庭又存在差別,表現為不同風險資產的配置比重上。

資產配置建議與比例

從目前國內的經濟形勢來看,2020年是完成“十四五”五年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完成翻兩番的節點年,從各個意義層面來說,政府都會力保今年的經濟增長指標,加大財政支出和流動性投放,因此今年會是一個典型的投資政策市,好的行業和資產會有較大的收益能力和相對較低的風險。

因此,根據個人的人生和家庭生命週期,以及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調整具體的現金與其它資產配置比例。

根據上面的分析,建議普通投資者今年在保證基本的日常現金需求(如六個月開支額度)基礎上,適度加大對優質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尤其是新基建、消費升級和醫療科技方向的核心權益資產,抓住2020年的政策機遇,實現個人財富保值增值。

最後補充一下,一般來說,較為適合普通人跑贏通脹的資產配置方法主要有五種,一是國有銀行的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二是國有大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三是人口淨流入城市較好地段的住宅房產(不包括商住),四是頭部資管機構優質基金經理的貨幣基金與偏債基金,五是頭部資管機構優質基金經理的股票指數基金。


文旅投資劉志敏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人都困惑於此,其實吧,這二者並不矛盾:

先把二者的基本含義搞清楚,

1、現金本身就是資產的組成部分,它主要滿足日常生活需求和其他資產的過度部分,流動性強,安全性高,現金一般的存在形式為現鈔、銀行存款、信用卡、貨幣基金等。

2、資產配置是理財的重要策略和實施方案,它要求我們根據自身需求,將現金按照一定比例買入保障類、權益類等相應的資產,並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接下來回到現在的全球金融市場,

1、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爆發,又疊加沙特挑起石油戰,全球股市、大宗商品暴跌,以往的避險品種黃金也跟隨回落,跌幅已經超過了08年金融危機。

2、此次危機這裡面既有經濟自身的問題,也和某些國家治理手法不當有關,降息、禁止做空等主要措施集中在金融市場,但是發貨幣是無法控制住疫情的,現在各國已經注意到這點,開始將注意力放在疫情防控本身和刺激經濟發展上,人們的恐慌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中國已經做出了榜樣,所以此次危機中A股表現出足夠的韌性。

鑑於此,我判斷全球金融市場下跌空間有限,但是投資者的心態以及經濟刺激的效果需要時日,各國因為疫情防控以及經濟發展模式,將會走出不同的市場表現,A股將是亮點,方向還是以5G、智能汽車、特高壓等新基建,房地產比較複雜,此處不做詳細分析。

結論是超配股票等權益資產,具體比例建議如下:

1、15%作為保障累資產,除基本醫療保險外,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購買壽險,為家庭成員購買大病醫療保險,附住院醫療保險,做好養老保險及遺產安排;

2、現金不超過5%,一般保留三個月的日常生活需要,建議多使用信用卡、花唄等工具;

3、50%的投入權益類資產,以投資基金為主,採用定投方式進行投資,如果是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也可直接投資股票。

4、30%用於銀行理財等較為穩妥,利息收入也可補充用於旅遊、大件購置等消費。

5、房地產投資不建議增加,並可逐步減持,當然如果一線城市有機會,可參與,牢記房地產是用來住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有問題和我聯繫,咱們共同探討。


老任說理財


首先在自己家庭開支和生意週轉等現金流有保障的前提下應該說現在是配置資產的好時機,特別是國內對於A股的權益類資產現在估值處於中位數以下,在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美歐的股市巨幅回調中,A股的抗跌性顯現了獨立韌性的基礎。在疫性方面國內風險期已過,而國外不管是防控還是物資供應方面不可同國內同日而語,這勢必在經濟基本面方面讓我國和外圍市場相比高下立見。另外在美國既降息又推出量化貨幣後繼舉措乏力情形下,而我國並未同步只是定向降準,顯現出我們的底牌還是很充足的,這進一步凸現了中國權益類資產的性價比。

而對於資產配置方面其實質是達到收益與風險的一個均衡性組合,既要在高彈性的收益上有所獲取,又要在資產的硬度上有抗跌性,這就涉及到時機,資產屬性和倉位比例;上面說了現在是A股比較難得的時機,海外資本大踏步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進一步打開,中長期增量資金的進入充滿期待。在資產屬性上如不具有專業的投資能力建議可以配置些相關的權益產品如指數基金或陽光私募基金經理歷史業績優良的產品,在選公募基金經理的產品時可選擇些風格不同但行業的前景比較廣闊的產品達到對沖組合;在倉位上我覺得現在權益類產品可以比例高些,在5成左右,當然也依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在此範圍或臨近範圍選個比例。

最後就是資產要有個墊底的安全基石,保險是現在家庭必不可少的必備,除此可以再配置小比例的短中期銀行理財或貨幣基金這些流動性比較好的以備不時之需。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見解。





風竹論股


最近全球疫情爆發,金融危機不斷,局勢動盪,身處最安定團結的中國正在慢慢恢復生產,經歷這次疫情讓很多人知道現金和房產的重要性。在沒有積蓄沒有收入來源的情況下,身邊沒有現金那就會度日如年,生存都會有問題,沒有自己的房產,在這次疫情期間,你就會成為流浪的人,因此經過這次疫情教會我們怎樣配置自己的資產最適宜。首先,要有一定量的現金,最好保證自己在無收入來源下還能生存3-6個月的生活費用,若富裕的情況下,最好還要有全世界通用的外幣如美元、歐元,以防特殊情況下的不時之需,除了留有現金外,儘自己最大能力在長待之地購房入戶,有些資源還是隻對當地有房產有戶口的開放和享用的。只有這些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才可以考慮多餘的資產進行優化配置。那多餘的資產怎樣配置才能最優化呢?這就需要對未來的判斷,每個人對未來的預期不一樣,所以配置情況也會不同,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適合自己的配置,如自己比較穩健的,建議儲蓄 國債,比較激進的,建議股票、期貨等等。

目前,由於我國疫情處於收尾階段,正全力恢復生產,今年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國家已經幾次降準,釋放流動性資金將會推動股市房市和資產的增長,如果外圍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有貶值的趨勢,通貨膨脹將會抬頭,所以留有人民幣現金不是最好理財方式,還是適當投資固定的資產和股市,股市目前處於大跌中,越來越多的具有投資價值的好股票浮出水面,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適當的購買優質股票長期持有;固定資產當然首選房產,房產經過幾年的暴漲已經處於高位,泡沫也多,但是對於大量的閒餘資金沒地方沉澱最後還會選擇房地產這個大融池裡去,那麼房地產還是相對保值的。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牛霸好財


一、留著現金和配置資產其實不衝突。現金是資產配置的一個重要種類之一,所謂現金為王是有道理的。

二、任何時候都不建議只保留現金,現金為王,但只有使用才是行使王的權利。

三、目前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優質資產都在打折,這是個很好的入手機會。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茅臺現在如果300塊錢一瓶了,你囤不囤?北京的學區房現在2萬一平你買不買?

四、但要練就火眼金睛,從眾多打折資產裡挑選優質的。然後等待價值迴歸。


焦糖布丁的媽咪


你好,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所以可以增加現金流,無論任何時候現金流不能斷。

現在利率下行,給你推薦保險,安全又能增值。增額終身壽,每年3.5%預定利率(寫在合同裡的),複利生息,一直增長,持有時間長,單利越高。持有四十年,單利接近8%。

可以減保取現,現金價值也寫在合同裡,是你確定能拿到的。

可以進行保單貸款,最多可以貸出現金價值的80%,最長時間貸6個月,可以續。

增額終身壽對比信託,信託比較安全,收益也高,年化8%。信託可以用來讓資產增值,增額終身壽,是讓資產保值。安全性,增額終身壽更高。

增額終身壽對比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收益在4-4.5%,貨幣基金最大的優點靈活性強,今天存入,明天取出就有一天利息。建議,可以做一些貨幣基金,當未來或現在需要錢的時候。增額終身壽沒有貨幣基金靈活,好在複利生息,長期持有是不錯的選擇。

拿個圖片來看下:穩定升值。同時還有壽險的保障和資產傳承功能哦。




celine82


現金為王,留一部分現金存款。拿出一部分來炒股,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大盤目前在低位徘徊,一個月左右的事件必將反彈。自己好好把握吧。

附圖一是大盤指數,附圖二是恐慌指數




財來股評


在現階段,配置資產更好

首先,近年來物價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率一直很高,留著現金的購買力越來越低。特別是目前新冠肺疫的流行,各國採取很大的刺激經濟措施,可以預見新一輪的財政大放水就要開始。所以將錢用於投資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配置資產是財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合理配置房產、股票、基金等資產,實行資產管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資產配置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未來資金週轉情況,作不同的組合和搭配。房子依然是可以重點關注的目標。特別是一線城市中心地區的房子,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還會有很大的上漲。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一般、相對安全穩妥。受疫情影響,各國股市大幅暴跌,A股市場也出現回落,很多優質股股價下跌,投資股市也是一個機會。但不能盲目跟風,建議選擇醫藥行業的藍籌龍頭股,價值投資理念很重要,否則風險很大哦

第三,要保留滿足2~3個月日常生活需要的現金,預備突發情況的需要。這是資產配置中必須考慮的。


價值投資學習


現在是留著現金好還是配置資產好?

個人觀點要一分為二來看,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低收入家庭,工資收入在滿足日常生活必需品採購之後所剩無幾,當然要留著現金好,以備生活急需;如果是中高收入家庭,生活消費佔收入的比例比較低,有大量收入剩餘,當然要進行資產配置。理由:一是從長期來看,物價是持續通貨膨脹的,現金越來越貶值;二是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要分散風險。三資產只有在流動中才能保值增值。

至於個人資產如何配置,咱們可以把錢💰分為四份:1應急的錢,佔比10%。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理財。2保命的錢,佔比20%。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等。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3閒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閒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