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使房子迴歸商品屬性?

藍蓮花flower


關於這個問題,說實在的,不是民眾如何做的問題,這個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首先中央出臺了很多好的政策,但到了地方上就不一定真正的落實,地方又要出政績,要發展經濟,有時候也就是陽奉陰違,對房產方面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會去規範它,就拿我們這個五六線小縣城來說,人口老齡化嚴重,年輕人口不斷外流,沒什麼實體經濟做支撐,還不斷在建新房,我們這邊的中介也很亂,亂掛價推動房產上漲,年前看了一套50平的二手房只掛18萬,年後就掛88萬,然後那些天天沒事到處轉悠的老人家就東看看西看看,三句話不離房子,都在喊買房,但也就是喊喊。最近我自己也到處看了一下,慢慢的也感覺隱患也開始呈現了,因為有的新房比二手房便宜了,有些新房離城區近一點的,入住率還稍微要高一些,稍微遠一點就不行了,有的是一整棟樓到晚上都看不到燈光。

要想房子迴歸商品屬性,需要地方政府嚴格執行中央政策,引導樹立老百姓對房子的正確觀念,老一輩很多人並沒有把這些方面看透,現在年輕人卻看透了不少,所以必須從年輕一代開始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

一個國家的發展,短期靠金融,中期靠土地,長期靠人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房地產基本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如果房地產經濟再不結束,實體經濟再不振新,不大力創新高科技術,到最後就是竹籃打水,只會影響國家的長遠發展戰略規劃。


遨遊影海


從政府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到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實際上是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尋找可行路徑

  “住房供地,政府將不再壟斷。”日前,國土資源部負責人透露的消息迅速引發關注。據介紹,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同時還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這是涉及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讓房地產市場迴歸居住屬性的重大創新。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以來,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一直在穩妥、有序推進。目標就是要改變過去土地徵收不規範、擅改土地用途、農村集體和農民無法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等弊端,正是這些弊端導致不少地方土地增值收益過於集中,導致住房得了投機的“大頭症”,地方財政得了“土地依賴症”。

  政府不再壟斷住房供地等創新,有助於從根本上矯正過去存在的弊端。一方面,政府不再壟斷住房供地,讓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加入到土地供應中來,有利於在控制土地徵收範圍的同時,增加土地供應和租賃住房開發,提高租賃住房在多層次住房體系中的權重,穩定新市民的未來預期,平抑剛需對商品房價的推動作用,讓房地產從“炒作”的金融屬性向“住人”的商品屬性迴歸,逐步改善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機制。

  另一方面,在權屬不變、“三權分置”等前提下,讓鄉鎮企業用地、招商引資用地等轉為租賃住房、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有利於提高農村土地使用效率,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為宅基地的自願有償退出、轉讓增加了新的入市路徑和交易對象,擴大了土地有償使用範圍,這也是完善農村土地交易規則、讓農村土地權能得到合理估價的必要環節。

  長遠來看,從政府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到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實際上是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尋找可行路徑。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是新時代的必答題,不讓新市民、農民在發展中掉隊,農村土地要素就必須與城市資本能夠平等交換,如此,城鄉融合發展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實現好的願景永遠離不開制度的精耕細作。一些人擔心,福利分房是否會因此回潮,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轉為租賃住房是否會引發擅改土地用途,農民的宅基地資格權是否會形同虛設被逼轉讓退出等新問題。消除這些擔憂,讓改革能夠釋放紅利,制度細節上不能打折扣。例如,宅基地的退出轉讓不能由村主任說了算,而要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自治制度說了算;新市民的資格,不能以宅基地作為交換條件,等等。

  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糧食生產能力不減弱、農民利益不受損,堅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線,積極穩妥地推動相關改革,農村土地的良性開發、城市房地產市場環境的優化,以及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就都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多客樓市資訊


第一,公司不應該擁有住房,特別是上市公司,除開出租房公司,第二,除開新房,每賣出一次,首付比例提升一成,加稅,第三,閒置房產收稅,空置超過五年沒收,第四,降低租房成本,改善租房環境


雲天之上32


房子應該回歸居住的功能,才是當前迫切解決的事情。目前房子到底有多少,到底夠住下多少人,必須要弄明白的事情。

那麼怎麼使房子迴歸商品的屬性,讓市場做主,政策調控重點放在稅收上,加快立法房子相關稅收的工作。空置房,多套房要交稅。私人房屋出租的收入,加大稅收比例,留有個基數不收稅,超過基數的從重收稅。



JYZ拾遺生活


收空置稅。


王者


加稅


一戰7


入市,不受城鄉限制。


響亮金67


讓它自生自滅


緣151596221


怎麼迴歸,暴跌就什麼都崩盤了,不跌缺房的還買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二手房交易,可以抵押給銀行按市值60貸款,或者出租,但是交易就收重稅,缺房的多建一些平價房,申請按緩急逐步供給,另外國家還可以讓銀行出租一些抵押房,減少損失。


向右轉35851377


商品屬性是個什麼概念呢?是不是說房子有兩大特點A它能居住B它的價格按價值來決定。

商品屬性是比較老的理論,在中國,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實用的!在商品缺乏的年代,供求關係最影響價格。

房子不但能居住,還能決定小孩從哪兒上學,顯示購買身份,對沖貨幣貶值。購買房子演化為選擇理論:買房和不買房相比,哪種策略最優?

我不是專家,不敢多說,只從自己感悟出發!我認為市場是成千上萬的人鬥爭的結果。你不買人家買,你不賣人家賣。

有那麼一天,房子供應太多,價格上不去,會有先知者拋售的,這時候仍然體現選擇理論:拋和不拋哪一種策略最優?

毫無疑問,剩下的是站崗的,落後的總是犧牲,社會是搏傻的。那時或許迴歸商品屬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