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與迴腸,起自胃幽門,終於進入盲腸的回盲部。十二指腸形似C行,全長約25 cm,相當於本人十二根手指的指幅,因此而得名。成人絕對的空迴腸長度約7 m,但在正常人體內由於腸管持續肌張力的存在,小腸長度明顯縮短,測量時僅約3 m。空腸的起始標誌為十二指腸懸韌帶。空腸約佔全小腸的40%,迴腸佔60%,二者間常無明顯解剖學標誌。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小腸分組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形態及功能

連續性排列;均勻、整齊;推進性蠕動;腸壁柔軟、活動度好;7—9小時排空。

十二指腸 分四段

球部:三角形,穹窿對稱、光滑、整齊、粘膜皺襞縱行、平行。

降部、水平部、升部:粘膜皺襞呈羽毛狀,與空腸相似。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空腸

位於左中上腹、粘膜呈羽毛狀、蠕動活躍,大多呈粘膜像。

迴腸

位於右中下腹和盆腔。蠕動較弱,大多呈充盈像,表現為短管狀,輪廓光滑,加壓時可見縱行和斜行粘膜。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1.十二指腸

2.近段空腸

3.遠段空腸

4.近段迴腸

5.遠段迴腸

6.中段迴腸

小腸造影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正常小腸影像解剖


編者注:

消化道CT 檢查如要獲得高質量的圖像,腸道準備非常重要。

檢查前服用1-2%泛影葡胺500 ml,只要病人能夠耐受,服用的量越多,小腸充盈擴張的情況就越滿意,越利於病變的發現和避免假象。病人取仰臥位,在掃描前10—20分鐘時注射低張藥物,CT 機的掃描時間應小於2秒鐘,以減少腸道的蠕動偽影。病變部位明確者可只作局部掃描;如病變部位不明確,應做全腹掃描。

目前臨床主要採用醫用硫酸鋇作為小腸造影對比劑, 但對於懷疑有腸梗阻,選用鋇劑作為造影劑,會加重梗阻症狀, 鋇劑進入腹腔會加重腹膜炎,而且,鋇劑不能被吸收,容易機化而引起粘連。而泛影葡胺作為對比劑時,本身較稀薄,在胃腸道內通過迅速,正常情況下,口服造影劑後1h左右達回盲部, 同時,泛影葡胺是一種高滲性有機碘苦味水溶液,其高滲性作用可將組織間及血管內的液體轉移至腸腔,使腸內容物稀釋,梗阻近端腸管擴張,同時刺激小腸蠕動。這樣可使腸梗阻段的壓力梯度增加, 稀釋的腸內容物容易通過梗阻部位;還可減輕腸壁水腫,促進腸梗阻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