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1970年代,在美國畫家Edward Hopper逝世後不久,藝術評論家Don Gray在其文章開頭表示:當這個時代的藝術家不是在追趕最時髦的風尚,就是在預測下一代潮流時,Edward Hopper卻一直堅定地探索著何為現實。可這位上世紀的評論員也許並未料到的是,Hopper比同儕們更精確地預測了未來。自我隔離、大機械下的無解型孤獨、資本衝擊後人性空間的壓縮、人的異化等,雖是Hopper解析資本主義社會弊病的主題,卻在2020年疫情隔離期間變得更為真實。


作家Olivia Laing在她的《孤獨的城市》(The Lonely City)一書中講述了她獨自一人在紐約短暫生活的經歷。那時她出乎意料地發現,雖然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但她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孤獨。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Olivia Laing, The Longly City


她不禁發出了更大的人生疑問——那種可怕的、有關存在主義的、當我們在漫不經心地瀏覽社交媒體或可愛貓咪表情包的時候儘量不會去細想的問題。比如,孤獨意味著什麼?


美國現實主義畫家Edward Hopper曾通過自己的作品具象地呈現出Olivia Laing所感受到的那種疏離的生活——儘管他逝世於半個多世紀以前,而且他所生活的歷史時代也與現在完全不同。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圖片配文:我們現在都成了Edward Hopper畫作裡的人)


在2020年與Hopper畫作產生共鳴的遠不止Laing一個人。在過去的一週裡,人們很快就重新燃起了對這位藝術家的濃厚興趣。他筆下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美國孤獨社會生活已被Twitter和IG用戶點贊、分享了數千次。


Hopper近日人氣的飆升也折射出人們目前所處的困境。我們正焦急地期盼新冠病毒這個不速之客早日離開我們的生活,有的人卻發現,現在的世界居然與Hopper標誌性的Automat(自助餐廳,1927年)、Nighthawks(夜遊者,1942年)和Morning Sun(晨曦,1952年)等作品驚人地相似。


他在1920到1950年間創作的心理繪畫中瀰漫著一種不安的氛圍,體現出他本人“一個民族的藝術要儘可能地體現出人民的性格,那才是最偉大的藝術”這一觀點。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由左至右分別為:

Edward Hopper, "Automat" (1927)

Edward Hopper, "Nighthawks" (1942)

Edward Hopper, "Morning Sun" (1952)


Hopper通過作品挖掘了他所處時代的集體意識,卻也在不經意間捕捉到了經歷著全球性疫情的2020年社會生活精髓。不過,他自己也曾評價說:“這些孤獨其實有些過頭了。”


然而,他筆下原子化的社會生活可以讓我們在隔離期間找到一絲安慰。在時下這種荒誕的隔離文化中,我們可以從Hopper的作品裡學到以下幾點。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就在幾天前,我們大多數人還生活在一個瘋狂的快節奏世界中:過量的咖啡因、隨處可見的成功機會和高壓的城市交通充斥著過載的社會空間。


而現在,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是獨自呆在家裡。在床上工作,同時後悔為什麼沒有多買一套舒服的睡衣。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生活環境開始越來接近Hopper在Morning Sun(晨曦,1952年)中描繪的那間孤寂的房間——這是Hopper在70歲時創作的一幅作品,裡面的人物是他的妻子Jo。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圖片配文:讓愛從我的房間飛到你們的房間裡。這幅畫中的人物也可能就是我,但需要再給我的手裡畫一部手機。你們是不是也覺得現在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太多太雜,會讓人倍感壓力,卻還是忍不住不停地刷新動態?我知道人們都說現在是開始落實新計劃的好時機,但是我今天卻躺在浴缸裡,盯著自己的腳趾頭髮了40分鐘的呆。這一切都太複雜了,不是嗎?雖然我們都在自我隔離,但還是應該保持聯繫。所以跟我說說吧……你們今天怎麼樣?愛你們,Alex)


畫中,Jo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看起來彷彿與世隔絕。但就像Hopper筆下的其他人物一樣,在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都市裡,她顯得沉著自若,坦然地接受著自己身上的疏離感。城市的大,讓她顯得像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Hopper的畫作有著堪比攝影般的質地。他的獨到之處在於能夠捕捉畫中人物獨自沉思的瞬間,正如生活在21世紀的IG用戶@alexandraroach1所寫的:“這幅畫中的人物也可能就是我,但需要再給我的手裡畫一部手機。”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Shakespear At Dusk" (1935)


現在,我們被統計分析和人口“大數據”不斷轟炸,人類的生命(或死亡)被轉化為了數字——這樣的世界不斷地提醒著每個人,我們有多麼的微不足道。像Jo一樣,我們也感覺身陷牢籠,在這場國際性疫情中顯得無足輕重,任由大自然擺佈,我們對其無計可施。


但另一方面,這幅畫也出人意料地具有安慰性。它在社交媒體上被人們分享的頻率越高,我們就能越快地意識到其他人也身處同樣的境地——或者說也自我隔離在同樣的房間中,在英國的某個地方焦慮地翻看著社交媒體上的內容,或思考著人類存在的未來。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Early Sunday Morning" (1930)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老實說,孤獨是當代生活中的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特別是對於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來說。這也是我們都會沉迷社交媒體的原因,它是一個用來掩飾內心焦慮的虛擬假象,而在Twitter上發佈各種風趣的小段子也是另一種與陌生人建立社交聯繫的方式。


在Hopper的畫作中可以感受到一種不加掩飾的孤獨感和不詳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深受喜愛,以及他為什麼能在有生之年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Second Story Sunlight" (1930)


像很多藝術家一樣,Hopper將孤獨這個概念浪漫化了。作家Joyce Carol Oates曾評價說,Nighthawks(夜遊者)是“最為辛酸卻又不斷被複制的一種關於美國人的孤獨感的浪漫意象”。


近80年過去了,Twitter上的用戶卻堅信,下面的這張圖片是對冠狀病毒時代“夜遊者”的一種精準的描繪。缺少了人類活動和浪漫氛圍,這張圖片充分說明2020年3月的生活要比二戰期間美國人的生活更為黯淡。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圖片配文:冠狀病毒時代的“夜遊者” #Edward Hopper)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令Hopper聲名大噪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的作品中體現出的那種寧靜、平和而沉寂的氛圍。眾所周知,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抑鬱狀態,他的作品可以直擊很多正在同精神健康問題做鬥爭的人的內心世界——精神健康問題也是此次疫情危機中浮現出的一個重要問題。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Gas" (1940)


Hopper的密友、插畫家Walter Tittle曾提到,Hopper當時一直“被長期無法克服的惰性折磨……他會一連幾天坐在畫架前,處於無助的悲傷之中,卻無力抬起手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opper的另一位好友、畫家Guy Pène du Bois則表示:“我希望看到他擺脫這種狀況,希望他能開心起來。”


Hopper的作品映襯著他的內心世界,但有時也會令觀者感到不安,烘托出一種恐懼、懸疑的氣氛。因此,他的作品也成了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威廉·埃格萊斯頓(William Eggleston)和大衛·林奇(David Lynch)等大量電影導演和攝影師的靈感來源。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Western Motel" (1957)


但在寂靜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是應該多想想其中積極的一面。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9年稱,“職業倦怠”現象可能會造成一場“全球性流行病”。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近期才被“職業倦怠”所定義的時代,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種極具侵略性、極其狡猾的微生物卻迫使我們慢下腳步,安坐家中。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Sunlight in a Cafeteria" (1958)


巧合的是,我們所經歷的這段歷史正呼應著Hopper經歷過的動盪時期: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1920年代的家庭電氣化變革,1930年代大蕭條帶來的經濟急劇衰退以及兩次世界大戰。Hopper生活在一個令人恐懼、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迫使他描繪出各種身處寂靜而不安的背景中的孤立人物。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Edward Hopper, "Intermission" (1963)


一個月前,我們還在主張“極簡主義”而不是物質主義,主張“慢時尚”而不是快時尚。而現在,我們正焦急地盼望社會讓我們重新回到快節奏、不可持續、由資本主義消費者驅動的生活中去——這種生活正是導致全球變暖、引發精神健康危機的根本原因。


如果說Hopper的作品教會了我們什麼道理,那就是:雖然我們現在整天坐在家裡並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對周圍紛亂的情形束手無策,但就目前而言,享受這份歷史性的寧靜是一種可行的思維模式。


Edward Hopper | 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Dazed Digital


撰文:Lydia Figes、Tian

翻譯:張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