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一、廣州十大名菜


廣式燒乳豬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即通常所言之“烤乳豬”,廣東的燒乳豬有兩種方法,一是燒成光皮的,用火較慢,燒時塗油較少;二是將其燒成化皮的,以旺火燒,過程中不斷塗油,成品皮色金黃,芝麻般的氣泡均勻分佈,表層大小一致,皮層更為酥脆。烤好的乳豬要用刀將皮片出(不帶肉),將每條皮片成8塊,共計32塊,乳豬放在盆中,豬皮覆蓋在豬身上,然後配千層餅、蔥球、甜醬和白糖等兩小盤一起吃,風味獨特。


八寶冬瓜盅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夏日佳餚。始傳於清代,深受皇室喜愛。先將去瓤的冬瓜煮透用清水冷卻,然後用由雞骨和田雞骨一同熬成湯水,接下來加熱炒鍋,將瑤柱、蟹肉、鴨肉、瘦豬肉粒、蝦仁、鮮蓮子、鮮菇等放進去,倒入湯水,加入調料,以大火燒沸後倒入冬瓜盅內,再將夜來香花、火腿茸灑在冬瓜盅的圓口上,湯水清新而美味。


上湯鋦龍蝦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上湯焗龍蝦”在許多婚宴中常常被用到,也是宴席菜經典之作,這裡提到的上湯請參考文後的“上湯”製作。龍蝦是蝦中極品,營養十分豐富。龍蝦是海中美味,同時還有大量的鈣質和硒元素。膽固醇含量也較高,適量食用沒有問題!


白切雞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白切雞是粵菜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以廣州荔灣區清平路清平飯店所製為佳,故又名曰“清平雞”。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


紅燒乳鴿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鴿子體態豐滿,肉質細嫩,纖維短,滋味濃鮮,芳香可口,是上好的烹飪原料。紅燒乳鴿的方法:取一月齡肥嫩乳鴿數只,宰殺去毛,扒去肚雜,放入醬油、大小茴香、薑末、八角等佐料配製的料湯中,浸漬約20分鐘,撈出涼幹。鍋置旺火上,油炸乳鴿至外酥內嫩時撈出。花生油、白糖適量,熬成紅色,加醬油稍烹,放湯(水),將乳鴿放入,湯量以漫過鴿身為宜,上加蔥、薑片、花椒、鹽適量,15分鐘左右,出鍋盛盤。原湯加粉子適量、黃酒、花椒油,熬成漿狀澆入盤內,即可上桌。


老火靚湯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老火湯又稱廣府湯,即廣府人傳承數千年的食補養生秘方,慢火煲煮的中華老火靚湯,火候足,時間長,既取藥補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煲幾個小時就足夠。俗語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更有人編了句“不會吃的吃肉,會吃的喝湯”的說法。先上湯,後上菜,幾乎成為廣州宴席的既定格局。


香滑魚球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香滑魚球”是廣東傳統名菜。所用鱸魚肉本是長方形塊狀的,之所以稱球,是因為原來的做法在魚塊上刻有刀花,熟後,魚塊自然彎卷,微有球形之故;近年有所改變,已不刻花,這樣,魚塊熟後就不出現球狀,但人們仍習慣以魚球稱之。成菜嫩滑鮮香,故名“香滑鱸魚球”。


脆皮燒鵝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在清朝後期,廣東的燒鵝已經聲名遠揚,如今廣州大街小巷的燒味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燒鵝之“鵝”最好選用個頭小的清遠黑鬃鵝,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以特製的醬料塗勻光鵝全身後,以燒鵝環吊起,放入微火的燒烤爐中燒至表皮幹緊,然後風乾。配燒鵝的佐料酸梅醬很有講究,如果你時間充裕,正好要去香港走一遭,那麼建議去嚐嚐鏞記的燒鵝。


清蒸海鮮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如果在你的面前放一條活蹦亂跳的魚,你會怎麼處理它?“清蒸!”十個廣州人之中有八個會這麼說。在廣州人看來,這是對一條魚的最高規格待遇。現在,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這種煮法,其實清蒸的烹飪方法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從廣州走出去的。清蒸是廣州最經典的烹飪手法,由來已久,簡直成了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過去,嶺南地區由於峻山大嶺阻隔,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起步慢,人們的生活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比較清苦,自家打的魚放在鍋裡煮了就吃,沒有太多的講究,卻發現,這清淡的煮法能使魚的鮮甜躍然舌尖。而本身廣州地處珠三角,先天條件優越,水產品種豐富,以海河鮮最甚。


糖醋咕嚕肉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糖醋咕嚕肉,又名古老肉。此菜始於清代。當時在廣州市的許多外國人都非常喜歡食用中國菜,尤其喜歡吃糖醋排骨,但吃時不習慣吐骨。廣東廚師即以出骨的精肉加調味與澱粉拌和製成一隻只大肉圓,入油鍋炸,至酥脆,粘上糖醋滷汁,其味酸甜可口,受到中外賓客的歡迎。糖醋排骨的歷史較老,現經改制後,便改稱為“古老肉”。外國人發音不準,常把“古老肉”叫做“咕嚕肉”,因為吃時有彈性,嚼肉時有格格聲,故長期以來這兩種稱法並存。


二、廣州十大小吃


沙河粉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沙河粉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而成。盛行於廣東、廣西、海南,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產地就是在沙河鎮,故名。因它是用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泡製的,所產的粉薄白透明,爽軟韌筋兼備,炒、泡、拌食皆宜。


艇仔粥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艇仔粥以魚片、炸花生等多種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灣河面經營。小船,粵俗稱艇,故名。


布拉腸粉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腸粉又叫布拉蒸腸粉,是一種米制品,亦稱拉粉、卷粉、豬腸粉 ( 因形似豬腸 ) ,因為早市銷量大,多數店家又供不應求,人們常常是排隊候吃,因此又被戲稱為“搶粉”。出品時以“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著稱。


姜撞奶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關於姜撞奶,曾有傳說。從前,在廣東番禺沙灣鎮,一個年邁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後知道薑汁可治咳嗽,但薑汁太辣,老婆婆無法喝下去,媳婦於是將水牛奶加糖煮熱,倒入裝薑汁的碗裡,奇怪的是過了一陣子牛奶凝結了,婆婆喝了後頓覺滿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灣鎮流傳開了,沙灣人把“凝結”叫“埋”於是“姜撞奶”在沙灣也叫“姜埋奶”。


叉燒包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叉燒包以切成小塊的叉燒,加入蠔油等調味成為餡料,外面以麵粉包裹,放在蒸籠內蒸熟而成。叉燒包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採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稍為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


泮塘馬蹄糕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馬蹄糕是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幹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歷史上以泮塘產的馬蹄粉蒸制的馬蹄糕為最好。其色美、晶瑩、透明、爽滑、清甜,是廣州人喜愛的早點之一。


蝦 餃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蝦餃最早出現在廣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那些地方盛產魚蝦,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竹筍,製成肉餡。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大)米粉,皮質較厚,但由於鮮蝦美味,很快流傳開來。城內的茶居將蝦餃引進,經過改良,成為廣州的名點,歷久不衰。


蘿蔔牛雜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和味牛雜蘿蔔據說是光緒年間一個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明的。光塔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帶曾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聚居地。出於宗信仰,伊斯蘭教教徒都不吃豬肉,故一個回民廚師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開了一家牛香店。


他用牛腸、牛膀、牛肺、蘿蔔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種味料的醬汁慢火炆好幾個小時,等牛雜炆透了,而蘿蔔又吸慢了加入牛雜味的醬汁後,再剪開小塊,用小竹籤串著醮辣椒醬吃,曰為和味牛雜蘿蔔,入口回味無窮。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來光顧。於是,善食的廣州人都紛紛仿效,和味牛雜蘿蔔一味流傳至今了。


順記椰子雪糕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上世紀20年代由小販呂順首創,選用肥厚結實的椰肉作原料,加工成鮮椰絲後榨成椰汁,再配上新鮮的水牛奶和雞蛋、白糖,獨特的製作使雪糕格外軟滑可口,椰味濃郁,別具風味。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國元首、貴賓如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等都曾慕名品嚐並津津樂道。自1956年以來均獲歷屆評比的“廣州市名牌美食”稱號。


雲吞麵


廣州10大美食,沒吃過不要說你來過廣州


雲吞麵起源於廣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興起,至今雲吞麵依然甚得人心。廣州人愛吃雲吞麵,一碗上乘的雲吞麵,要有“三講”:一講面,必須是竹升打的銀絲面;二講雲吞,要三七開肥瘦的豬肉,還要用雞蛋黃漿住肉味;三講湯,要大地魚和豬骨熬成的濃湯。小小云吞面,承載著豐富的本地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