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當父母有事情、生病需要人照顧不在身邊的兒女,到最後父母出事時越容易跟別人鬧事,這是什麼心理?

默默的灰


看到問題不由的讓我想起去世的父親,感同身受,也想通過我的親身經歷,能解決提問者的疑惑。

大概情況,我們家姊們三個,一個姐,一個弟弟,姐姐和弟弟在老家和老人同住一個大院裡,我在外地工作。


父母親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兩位老人都患有常見的慢性病,父親去世前和母親獨居,有退休金,經濟上不依賴兒女,日常生活主要靠父親來操持。

老人日常生活還能自理,一旦出現頭疼腦熱的事,問題就出來了,雖說姐姐和弟弟都在身邊,一旦老人住院,特別是父親住院時家裡就比較忙,醫院住一個,家裡有行動不便的母親也需要照顧,這時人手就不夠用了。

因為我在外地的緣故,一般情況下父母親都不願意讓我回家來,有時乾脆就不告訴我生病住院的事,完全靠我姐和弟弟來伺候兩位老人。

直到父親去世前最後一次住院,因為長時間住院,24小時都需要陪護,姐姐和弟弟也要工作,弟弟還需要管孩子,這邊還要醫院照顧老人,實在是忙不過來,這才讓我回來幫忙。

父親臨走前的那段日子,我一直陪在床前,前後兩個多月,也就是這段日子,我才徹底體會到姐姐弟弟平常的不容易,也理解了他們日常的抱怨和委屈。


像照顧老人這種事,特別是生病住院期,如果你不親身經歷,而且是常年累月的服侍在跟前那種,你是不能理解這其中艱難的,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理解。

上一代的老人,因為經歷過我們所不能理解的艱苦歲月,生活上普遍比較節儉,即使是生病住院期,依然忘不了節儉的習慣。

比如剩飯剩菜不能倒掉,買一份他認為不值的飯菜,要叨叨半天。有些生活習慣明明不好,他們也要堅持,兒女還不能犟嘴,給他講道理也聽不進去,比較固執,使性子,醫生給的建議不去配合,有時和小孩一樣。

只要你違背了他的意願,即便是為他們好也不行,還到處給別人說你不聽話,不孝順,有時真的很委屈。也沒法給別人說這些事,誰讓是自己的父母呢。


老話說,老小老小。年紀大的人思維方式和年輕人不一樣,作為兒女我們只能順著老人的意思,哄著他們,儘量讓老人高興,過程中可能會受到這樣那樣不理解,但只要不違揹我們孝敬老人的初衷,受點委屈那有算什麼呢。想想我們小時候父母是怎樣對待我們的。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不僅是做兒女的責任也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在外工作的子女和常在父母身邊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一般父母對待在外地的兒女牽掛多一些,感情上就更親近點,儘管平時的生活起居要依賴身邊的子女,但往往就是在日常瑣碎的事情中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小摩擦。

在外面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愛往往過於理想化,這種愛是沒有經過時間和大量瑣碎細微的事情考驗過的,這些理想化的愛,遠遠抵不過日常實際中遞到老人床前的一杯熱水,和一碗熱飯菜來的實在。

因為只是偶爾回趟家,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有限的事,反而會有埋怨常在家裡的兄弟姐妹做事沒有盡善盡美的想法。


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句話道破了伺候老人的艱難。也只有你親身經歷了給老人端屎端尿,熬夜陪護,餵飯倒水等細微瑣碎的事情後,你才能徹底理解常常陪在父母身邊的兄弟姐們的感受。

[總結]:父母到了行動不便臥病在床的時,是最能體現兒女孝道的時候,也是最需要兒女陪伴的時候。一切不到場伺候或者想用出錢躲避自己責任和良心的做法,在我看來都是自私自利的。更是沒有資格指責和埋怨其他守護在床前的兄弟姐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