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經典(代序)


為什麼讀經典(代序)

圖片發自網絡

閱讀對於我而言不是一件陌生的事,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我自忖比大部分人閱讀得更多、更廣,因為我把閱讀視為一種更高層次的娛樂,而我也確實從中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愉悅。

小說、報刊、雜誌、漫畫、網文,我來者不拒;文學、科幻、歷史、財經、軍事,我亦廣泛涉獵;只要能給我帶來愉悅,我甚至通宵達旦地沉迷其中,但這並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愉悅必須被警惕,它是一匹不羈的任性野馬,如不加控制由著它胡來,它會帶你偏離理智的小徑,亂入慾望的原野,橫衝直撞,直至瘋狂。

半月前我正在追一系列火爆的網文,它們擅長於製造連綿不斷的閱讀高潮,讓我亢奮無比、欲罷不能。但當這些虛假的亢奮如潮退去後,我發現自己木然站立,腦袋空空如也,一無所有,身心俱疲。

於是我開始追問閱讀的意義,值得慶幸的是,我遇到了伊塔洛·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此書的第一篇文章也名為《為什麼讀經典》,這篇代序的文章異常驚豔,它以層層推進的探討方式對“經典”給出了十四條定義,由淺入深,由表及裡,既展示了“經典”的寬廣內涵,更揭示了“經典”的誕生過程,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何為經典。

正如文中寫道:“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經典作品是這樣一本書,它使你不能對它保持不聞不問,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係中甚至在反對它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

這種在探尋拓展中不斷強化完善認知的寫作手法讓我大為著迷。其充分的論據、合理的論證、嚴密的邏輯、可視的推理,讓文章擁有直抵人心的說服力和親和力。

正是這篇文章讓我意識到我泛化了閱讀的定義,並不是任何視覺材料都適用於閱讀,就像不是所有能入口的東西都能被稱之為食物一般。

直到此時我才發現,原來那些低俗、討好、反智的文字更像毒品,除了讓人沉迷墮落外別無它用。為此我審視過往的閱讀經歷,我驚懼地發現近年來,在消化一部分有益食物的同時,我進食了更多垃圾食品,其中不乏毒品的存在。

我可以推卸責任,是社會氛圍使然,但我不能欺騙自己,實則是自控被慾望打敗。好在這個發現為時不晚,仍然可以亡羊補牢。

開卷有益,這篇代序的文章不僅僅從寫作手法上值得我反覆琢磨和學習,更開啟了我新的認知,這就是經典的力量。遺憾的是這種美好的閱讀體驗異常短暫。相比這篇代序,本書的其他正式書評則顯得詰屈聱牙、晦澀難懂。

摘抄一小段就能略窺一二:“以錢為主題的故事呈現一個只以經濟觀點來思考的世界,其中,金錢是唯一運作的解圍之神,同時這些故事又證明金錢是抽象的東西,只是用來做紙上計算的數字,它可以用來估計價值,可是這樣的價值是無法在金錢本身獲得的,金錢是不指涉任何可觸知現實的語言慣例。”

這段話我讀了多遍,連接上下文反覆通讀後若有所悟。如果只有一兩段話如此,該方法是可行的,但當全書從頭到尾都是這樣的語句和段落時,閱讀體驗讓人沮喪,更讓人睏倦。

我想不適的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是本書36篇文章論及的31位作家幾乎全是西方人,我除了對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托爾斯泰、馬克·吐溫、海明威等寥寥幾人略有耳聞外,其他作家一無所知。他們的作品我自然無從知曉,因此面對這些書評,我缺乏映照,難以引起共鳴。二是本書的中文翻譯稍顯粗糙瑣碎,一些譯句像簡單粗暴的機器衝壓製造出來的毛坯。整書讀起來彷彿坐上了一輛缺乏潤滑油的貨車,顛得人頭暈眼花、昏昏欲睡。

我曾考慮把本書的書評對象全部買回來閱讀,以取得和卡爾維諾交流的基本條件。但31位作家意味著至少60本鉅著,這對於我今年的讀書任務而言是顛覆性的挑戰,根本不可能完成,同時也違背了我讀本書的初衷。我強撐眼皮向下翻,在發現自己走神或是瞌睡後,我起身洗把臉,清醒後再重讀讓我睏倦的那一段。

就這樣,經過斷斷續續、反反覆覆的十二個夜晚,我終於讀完了此書。必須得承認,這是一個囫圇吞棗的過程,短暫匆忙的時間讓我來不及消化這許多。但我確信,《為什麼讀經典》一書具有豐富多樣的內涵,讀的次數越多,得到的認知就越多。這本書絕不會因為一次閱讀就被束之高閣,相反,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還會經常翻開它以獲取新的無限可能。

此書對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評集,更是一卷瞭解作家成長的心路歷程,一部文學理論的學習筆記,一種寫作靈感的豐富來源。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教我重新定義了閱讀,就像書名《為什麼讀經典》,讀過之後我真正意識到為什麼而讀,以及讀什麼。

如果此時有人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何在?讀過此書後回答是這樣: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它們全部消化一空並被我遺忘,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而閱讀對我思想的塑造和改變也是如此。

我也學學卡爾維諾,以《為什麼讀經典》這篇書評作為我的書評集《讀萬卷書》的代序。我定的目標是每月讀兩本書,寫兩篇書評。我會忠實地記錄自己閱讀時的點滴,並寫出自己真實的感悟。也許這第一步的足跡糟糕無比,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這些雜亂的足跡終究會踩出一條屬於我自己的文學之路。

文學之路曲折漫長,急不得,慢不得,唯有以一顆從容不迫之心堅持、忍耐,才能在無邊的黑暗中聆聽寂靜之音,欣賞虛無之美。就讓簡書見證這跋涉未知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