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樑(疫情篇) 桂本坤

將文字獻給從武漢歸來的醫護人員

近日,援鄂醫護人員紛紛從湖北各地撤離,但是,這些撤離者的身影和形象在武漢人民的心中沒有離去;在湖北人民的心中沒有離去;在全國人民的心中沒有離去,因為他們是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當新型冠狀病毒在去年冬天悄然來臨,武漢這座大城頃刻就處在生死的邊緣,這是一場病毒和人類生死的真正較量。武漢人民危急,湖北人民危急,全國人民危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務必在那時打響。

一批批優秀的中華兒女挺身而出擔當起重任。在短短几周內幾百支醫療組織已經形成,幾萬名醫護人員紛紛趕到了武漢,趕到了湖北疫區各地。這些醫護人員多數是九零後甚至還有零零後,他們都是自願報名參加的。即使他們知道未來面臨的是不可預知的生與死,但此時他們早已顧不上生死——挽救生命挽救同胞就是他們不可動搖的信念。

八十四歲的鐘南山院士去了那裡,已過花甲之年的李蘭娟院士去了那裡。幾萬名醫護人員日夜奮鬥在那裡。而劉智明醫生,李文亮醫生,江學慶醫生,梅仲明等醫生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那裡。至今仍有被感染的醫護人員沒能脫離生命危險。但在他們那奄奄一息的生命裡,是沒有絲毫的抱怨和遺憾的。因為犧牲是他們的自我選擇,他們詮釋的是人活著的價值和意義。在這場抗擊冠狀病毒的戰役中,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捨生忘死的真正含義,我也看到了這些人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也只有這些人才是中華民族的真正保護神。

這些脊樑在這幾個月的日日夜夜裡經過殊死的奮戰,他們的心血沒有白費,他們挽救了無數的生命,攻克了頑固的病毒,出色的完成了艱鉅的任務。在凱旋返回的隊伍裡我看到的是他們勇往直前而又信心滿滿的形象,和他們臉上留下勒索的累累疤痕,那就是英雄的象徵。其實,脊樑就是英雄的化身。

今天,我們這些大國的“脊樑”有的還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又冒著生死,代表著大國形象踏上了意大利、日本等許多國家抗擊冠狀病毒的戰場,又擔當起了挽救世界兄弟姐妹生命的這一重任。這些脊樑令中國人民尊敬,令全世界人民尊敬。

今天,我寫“脊樑”這篇文章要講的還有,中華民族就是由這些脊樑從苦難中拯救出來的而又一步步走向興旺發達、繁榮富強的。我認為還有許多人也能算得上是脊樑,比如,一名教師只要負責上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堂課,又能盡心盡責的教好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也算是脊樑;一位軍人既能站好每一班崗,又能完成屬於自己的每一份任務,也算是脊樑;又比如一個客運司機,只要能按時而又安全地開好每一班車,也算是脊樑。也就是說奮鬥在各行各業的每位公民,只要能按時完成好屬於自己的本職工作,都能算得上是民族脊樑。若是我們每個中國公民都能擔當“脊樑”這一重任,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