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文丨歷史時刻錄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01導言

開篇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是唐朝著名畫家張萱所作。

所描述的是虢國夫人、秦國夫人與她們的隨從騎馬春遊的場景。這幅畫雖然簡單,但是他背後卻蘊含著巨大的信息量。

今天我們以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入手,為您講述唐朝女性服飾的特點與演變。

02著名畫家張萱

古人的衣著服飾,正史中歷來很少記載。

所以,關於古人的服飾,我們多從一些古人的詩詞、畫作中瞭解,而其也是比較可信的。因為無論是詩詞還是畫作,都是最貼合當時生活實際的。

我們在看《虢國夫人遊春圖》的作者張萱。

《太平廣記》中記載,張萱是唐時著名的畫家,其最擅長的就是繪畫當時的貴婦人、貴公子,等。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唐朝著名畫家張萱


所以,《虢國夫人遊春圖》中所流露出來的信息也是十分可靠的。

“唐張萱,京兆人,嘗畫貴公子、鞍馬、屏帷、宮苑子女等,名冠於時。善起草,點簇位置。亭臺竹樹,花鳥僕使,皆極其態……其畫子女,周昉之難倫也。貴公子鞍馬等,妙品上。”——《太平廣記》

03《虢國夫人遊春圖》中蘊含的信息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之前說過,畫中描繪的是虢國夫人、秦國夫人以及她們的隨從騎馬春遊的場景。而若細看這幅畫,我們還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1. 畫中女子的髮型是墜馬髻
  2. 她們的衣著是短襦衫加長裙
  3. 唐朝女性好女扮男裝(畫中男子裝扮的人,實際上是女子男扮女裝)


這些微小信息折射來出的是唐朝女性的服飾特點,以及唐朝的文化。

04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01.唐朝初期女性的服飾特點

唐朝初期,女性比較流行的穿衣方式是短襦衫加長裙,短襦衫即為一種相對短小緊身的上衣,長裙則是一種高束至胸下的裙子。

兩者結合會顯得女子身材體態修長,顯得女子更加美麗,類似現代人所說的大長腿,這是唐朝初期比較流行的女性著裝方式。

白居易在《上陽白髮人·愍怨曠也》中有一句詩是描述一個唐朝宮女的穿衣方式的。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其中的“

窄衣裳”就是我們所說的短襦衫。

所以,唐朝早期女性穿衣特點是”偏緊”、“偏窄”的。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歷史服飾演變過程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左:東晉服飾特點;中:隋朝服飾特點;右:唐朝服飾特點


02.服飾演變

但是唐朝女性的穿衣方式在唐朝中期卻發生了變化,其時間節點是開元盛世,再具體一點則是安史之亂。

白居易有詩曰: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可見在天寶年後,“短袖衫”已經過時。

女性喜歡的穿衣方式由短儒衫轉變為“寬袖儒衫”,即袖子變得越來越寬,衣服也由緊身變為寬鬆。

中唐時期,女性的衣服袖子寬度是初唐時期的兩到三倍,也相對較長。但是這並不是結束,反而只是開始,到了晚唐時期,女性的衣袖寬度已經加長到了唐朝初期的十倍左右。

唐朝時期文學家元稹曾經評論唐朝後期女子的衣袖:

“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鬢,衣服修廣之度,及匹配色澤,尤劇怪豔。”——《敘詩寄樂天書》

其中最後用“怪豔”來形容,可見此時的衣袖長度已經不符合現實生活狀況了。因此,顯得怪異。

甚至,在太和六年,皇帝唐文宗親自下旨,規定衣袖不得過寬。可見衣袖變寬的“瘋狂”程度。

“襦袖等不得廣一尺五寸已上”——唐文宗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唐朝服飾衣袖特點

所以,唐朝中晚期的穿衣特點是“偏松”、“偏寬”的。

唐朝衣袖為何會不斷的由窄無限制的變寬?其背後是唐朝文化的演變。

05唐朝文化的演變

01.早唐文化的“胡化”——開放的民族政策

唐朝早期女性的穿衣打扮趨勢,墜馬髻、短襦衫、男扮女裝等特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胡化。

這與唐朝早期的大文化背景有關。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中原政權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之間的鬥爭方式,表面上是以兵戈相互攻伐,實際上是憑藉民族文化的相互“侵蝕”。

主旋律是少數民族的不斷漢化,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入到了中原體系,並被中原文明所接受。

墜馬髻、短襦衫”等,早先都是胡人的風格,而這些流傳到中原後,被中原人視為時尚,才被廣為流傳的。

所以,唐朝早期文化具有“胡化”特點,也可以說唐朝文化特性是開放的。

這與民族文化融合有關,也與李唐皇族的推動有關。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唐朝很多皇帝都明確的表示過,“拒絕種族歧視,推動民族融合,千萬民族為一家”。可見唐朝早期君主對民族文化融合的大力支持。

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又說:“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資治通鑑》

唐朝皇族李氏雖然一直以隴西李氏自居(自稱為老子李耳的後代),但是他可能更多的卻是鮮卑族血統,李家的男人先不論,我們先來看一下李家的女人。

唐朝第一代皇帝李淵的母親獨孤氏、第二任皇帝李世民的母親竇氏、第三任皇帝李治的母親長孫氏都是

鮮卑族人

所以,唐朝皇族李氏還是有很濃厚的鮮卑人血統的。

因此,唐朝從上到下均與胡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也主導了其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

正是唐朝的這種“懷柔”政策,具有包容天下的特性,才促使唐朝成為了一個國土面積遼闊、國內民族眾多的一個世界性的大帝國。

唐朝早期這種開放的文化特性不僅表現在民間的衣服服飾上,在軍隊的建設中也有所體現。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哥舒翰——突騎施族


唐朝軍隊中很多高級將領都是各種少數民族的人,還有的是混血人。如:

屈突通——鮮卑族人;尉遲恭——鮮卑族人;高仙芝——高句麗人;哥舒翰——突厥施人;李光弼——契丹族人;安祿山——粟特人、突厥人混血……

軍隊中的少數民族高級將領更能體現出唐朝早期文化的包容性。

02.唐朝文化的演變

但是到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唐朝文化的大方向有所改變。

天寶十四年年,安史之亂爆發,長達七年的戰亂對唐朝社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唐朝百姓也承擔了戰爭的痛苦。

因此,唐朝社會主流群體開始厭惡胡人群體,拒絕胡人文化。

從《虢國夫人遊春圖》看:唐朝女性——服飾特點與演變

安史之亂


以前很多“胡化”的東西都被視為是戎狄亂華的徵兆,漢人開始全面否定胡人文化。

其中先前所說的唐朝女性服飾的演變——由偏“胡化”的緊身窄袖演變為對立的“松身寬袖”。

就是一個體現。

06結語

對於服飾來說,社會不可能一直流行一種款式,而服飾演變的背後,往往是文化、思想的演變。

唐朝早期因文化的“包容”、“開放”等特點,廣為流行具有“胡化”特點的服飾。

而在唐朝中期後,由於文化相對呈現“保守”、“排他”等特點,服飾又逐漸向相反方向演變。

所以,一件事情演變的背後,往往是其他“更深層次”事情的演變。

我們看待事情要從多角度出發,這樣才能真正的看懂一件事情。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 《資治通鑑》
  • 《太平廣記》
  • 《敘詩寄樂天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