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文+圖|小菜與生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安。

它可能是秦始皇陵的兵馬俑,

可能是天下第一險的華山,

可能是明朝厚重的古城牆,

可能是微博上每天準時播報的鐘樓,

可能是抖音上爆紅的摔碗酒,

還可能是2017年至今瘋狂搶人70萬的國家中心城市......

而對於我,

它是千年前繁華的長安城。

就像王小波在《紅拂夜奔》裡寫到,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

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我的這個世界在唐長安城裡。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白居易曾在《登觀音臺望城》中用一句“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形容長安城的景象,可見當時的街巷佈局精良有序。其外郭城完全採取棋盤式對稱佈局,面積74.6平方千米,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以朱雀大街為界將城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隸屬萬年縣,西部屬於長安縣。而裡坊作為唐長安城內單獨的居住單元,猶如今天的居民小區,排列整齊,規則劃一。除此之外,皇城、宮城、禁苑等都以中國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來設計,形成集美學、建築、皇城文化為一體的城市發展史。據統計,當時唐長安城的建造規模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古羅馬城也只有它的20%,是同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都城,一百多萬的人口數量達到當時世界人口峰值。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目前,西安最核心的主城區仍然在曾經的唐長安城之上建立,其中古長安城東南西北四個角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胡家廟、曲江池、高新區唐延路木塔寨、西二環土門以北的任家口,而西安城區如今大多數最精華、最有內涵的地方也是當年唐長安城所遺留下的傑作。春去秋來,世事變遷,造就了這座擁有十三朝都城的古代身影的現代城市。時至今日,變的是王朝將相,不變的是山川湖泊,暮鼓晨鐘,嫋嫋煙火。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大明宮,盛世繁華不如你

從成都到西安的火車上,把金鐵木導演的紀錄片《大明宮》又看了一篇,之後就一直對這個地方心心念念,即便知道如今早已是廢墟。到大明宮遺址的時候已是下午,那天沒有太陽,還吹著大風,十一月初的西安,已經明顯有了一絲冬的寒意。從丹鳳門下車然後慢悠悠地往前走,一路感嘆這一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見證了盛唐兩百多年的繁華,可惜連斷壁殘垣都沒留下。天色越走越暗,在偌大的廣場上漫無目地移動著步伐,到售票處的時候已經關了門。夜色中的丹鳳門,藍得那麼靜謐,我呆呆地望著空曠的廣場,稀疏的樹木,偶爾一聲孤鳥的鳴叫,一瞬間有種身處戈壁灘的荒涼感。透過遺址牌望見丹鳳門與一位行人,他似乎是不知覺地從白天逛到了黑夜,走了吧,想著要是在唐朝,該宵禁了。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非典型吃貨的永興坊探秘

永興坊是唐朝皇城富貴之地,左邊是皇城,下面是公主府第集中的崇仁坊,再往下是唐代詩歌發源地、“中國古代第一紅燈區”平康坊,而永興坊則為唐朝名相魏徵府邸所在。從唐長安城圖可以看出,永興坊在皇城景風門外,魏相每日上朝要從永興坊西出,過延禧門、承天門到太極宮才可辦公。而今天看到的永興坊,則是西安市為了繼續完善順城巷歷史風貌,擴大西安知名度和影響力,2007年在原址上修建的。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永興坊仿照唐朝的“坊”式佈局建造,總佔地15畝,東西長130米,南北寬88米,用以展示古長安城的街坊式形態、歷史生活氣息和傳統民俗生活空間。發展到今天,整齊劃一的仿古建築加上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打卡,所謂的魏徵思想文化體驗區的意義已逐漸消隱,現類似於美食一條街的性質了。但就陝西美食文化的挖掘和打造而言,永興坊算是功不可沒的。永興坊彙集了陝西各地特色美食經營戶五十餘家,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還有手工民俗技藝表演及各地名小吃。空腹而來,扶牆而出,是永興坊的現代魅力。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閒話西倉,大隱於市的生活氣

西倉位於西安市蓮湖區,城內西北角廟后街中段路北,距離鐘樓地鐵站約1.2公里。曾是明清時期的官府糧倉——永豐倉,因與和平路的敬祿倉東西相對,古名為西倉。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賈平凹在《廢都》裡這樣描繪西倉:“那裡是一個偌大的民間交易場所,主要的營生是家養動物珍禽、花鳥蟲魚,還包括器皿盛具、飼養輔品之類。趕場的男女老幼及閒人遊皮趨之若鶩,挎包搖籃,戶限為穿,使幾百米長的場地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一個熱鬧繁華。”直到今天,它依然是西安古城內規模最大的一個集市,從生活日雜到果蔬生鮮、花鳥魚蟲,商品種類繁多。每逢週四和週日,來這裡趕集的人絡繹不絕,街巷兩邊擺滿了各種小攤兒,西安人稱這叫“逛檔子”。因為地處老城區,來這裡逛的多數是生活在此的當地人,集市自然成了西安人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縮影。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城牆下的深夜狂歡

從永興坊吃了飯一路沿著城牆根騎行,已接近晚上11點,臨近永寧門旁邊的城門洞聽到一陣陣歌聲與歡呼聲。再往前走,一群年輕人在六百年的城牆門洞下抱著吉他唱著歌,周圍圍滿了人群,也跟著唱跳,疊加著城門洞自帶的混響音效,好不熱鬧。

前一秒還是古都、歷史與沉寂,下一秒就變成了朋克、搖滾與時尚,古城牆下這種鮮活的力量讓初來乍到的我突然有一種歷史的穿越感。厚重的城牆與年輕人們永不停歇的活力融合在一起,這種感覺特別奇妙。城門洞旁邊時不時有一些樂隊演唱,他們用歌聲告訴你——西安,是一個值得用心聆聽的城市。

西安大概是除北京之外中國最具搖滾氣息的城市了,張楚、鄭鈞、許巍這三個搖滾界的重量級人物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這可能是與關中平原聚集著北方的蒼涼與壯闊的情懷有很大關係,從而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此時已是凌晨,路上依舊閃耀著燈光,由遠至近,若隱若現。我突然感到,西安並非一座傳統古舊的帝都,相反,它正是中國最鮮活的城市之一,西安的“新”恰恰在於無數次毀滅之後的重生,讓居住在城牆內的人們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頑強的自豪感。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回民街的前世今生

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小吃街區,其所在北院為清代官署區,因陝西巡撫衙門在鼓樓之北,故名北院。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經營餐飲,蓮湖區遂改向餐飲街方向改造,北院門遂成為回民街。老一輩的西安人通常也稱這一片區域為回坊,將居住於此擅長小吃製作的回民親切地稱為“坊上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這一片區約有6萬多回族人居住。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作為具有西安特色風情的街區之一,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伊斯蘭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商業網點、民族服飾、工藝品、清真副食、餐飲店和種類繁多的回民小吃店撲面而來。遍佈的伊斯蘭風格建築、清真飲食城、旅館和清真寺,和回民生活“相映成趣”。這裡的回民以教坊(以清真寺為中心形成的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居住區)為單位聚族而居,形成了獨特的“七寺十三坊”居住格局。如果想要深入瞭解西安美食,不妨多在回民街停留些時間,走入大學習巷、灑金橋、建西街、廟后街這一帶,在夜市燈火中細細尋味。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一場跨越六百年的騎行

從西安博物館出來一路騎車到南門,慢悠悠用了30分鐘左右,因為在博物館呆的時間太久,到南門已是傍晚,本計劃是繞著城牆騎一圈的,可惜天色已晚,決定到城牆上轉轉。城牆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牆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闢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牆已有城門18座。曾經城牆內外是兩個世界,如今這種景象更加明顯,站在永寧門前,後面是古老的西安城牆,前面則是燈火輝煌的現代星級酒店和購物中心。這場跨越了千年歷史的古建與現代化的城市並排在一起,恍若是在某個平行時空相遇,而這個奇幻的時空叫作西安。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孤獨,西安這座城市的孤獨感似乎比其他城市更為深刻。特別是在晚上七點後人潮散去,一個人在城牆上,環顧四周燈火昏黃,喧譁聲淡去,只剩一座在黑暗裡靜默的“皇城”。


尋夢大唐:今昔長安城圖鑑


關於西安的十個小眾體驗

①閒逛西倉集市

②人潮散去後一個人去城牆漫步

③在空曠大明宮遺址上一個人發呆暢想

④回民街深度尋訪

⑤感受一次城門洞的深夜狂歡

⑥觀傳統皮影戲/秦腔

⑦沿著城牆根騎行

⑧沒有目的地的街頭漫步

⑨觀“關中八景”之“雁塔晨鐘”

⑩在書院門手寫墨香字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