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防控期間全球經濟下行

如今的中國早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這次受疫情影響國內經濟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國外經濟也遭受了不小的影響。在國內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國內響應國家號召,居民們紛紛在家隔離。在此期間國外一些以中國為主要出口國的企業大多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次疫情無疑對國內外經濟都有著不小的衝擊。

這次疫情對國內有何影響,不可否認的是這次的新冠疫情對中國的衝擊力和衝擊面都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雖然疫情暴發導致中國經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就目前防控進度來看呈現一種一季度止損,二、三、四季度迴歸正常軌道的主動性的趨勢。此次事件對第三產業影響最大,第三產業是受衝擊最嚴重的產業,其中涉及“吃、遊、看、運、學”的行業受影響最大。

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防控期間全球經濟下行

餐飲業平均一個季度就是一萬多億元人民幣,一季度起碼1/2時間不能外食和聚餐,餐飲業一季度起碼有5000億元左右的經濟損失。旅遊、電影、酒店、影視等行業遭受重創,展覽、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都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而現在除了娛樂性場所其他基本都在慢慢恢復。

一旦疫情過去,相關的需求勢必會重新釋放,甚至會出現不少報復性消費,現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這種現象的消費。第三產業的GDP短期內可能會減緩,但是長遠看來其實無傷大雅。

在這期間,釘釘的流量峰值較平時增加了 100 倍,阿里雲因此臨時擴容了 10 萬臺雲服務器。在線教育行業,業務諮詢量增加了 8 倍。同樣流量大漲的還有線上娛樂、遊戲和影視等領域的公司,零售商的生鮮業務訂單增長了至少 3 倍。

每個經濟體都經歷過經濟下行,但經濟運行中斷還是第一次。但是這次事件對我國屬於短期外部衝擊,對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影響不大 。

專家分析產業來講,短期內對2月份、3月份的服務業影響較大,其中旅遊業、餐飲業、酒店業和航空業受影響最大 。對於工業和建築業來說,一季度稍有影響,主要體現在2月份,3月份可恢復正常。預計今年政府會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定向降息等一系列措施,從各個方面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做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次時間對全球經濟也是必然會有影響,早在2月16日德國的電視臺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原標題是:沒有“世界的工作臺”可不行, 沒錯,“世界的工作臺”講的就是中國。

對於全球來說,中國不僅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還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工業種類和供應鏈的國家,所有和中國息息相關的品牌、產業,甚至是國家都出現了供應問題。

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防控期間全球經濟下行

全球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都跟中國製造有關。全球90%的iPhone都出自鄭州富士康工廠,中國製造的停工還將影響到醫藥。在抗生素、糖尿病藥物、止痛藥的全球供應鏈中,中國是關鍵藥物成分的生產者。

美國iPhone可能正在遭遇著缺貨問題。亞馬遜迅速增加中國產品儲備量。亞馬遜表示如果中國工廠復工延遲,美國超市很可能在4月中旬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商品缺貨情況。

澳洲建築行業因為中國的工廠沒有開工,加上禁令也使得他們無法獲得來自中國的原材料,根本無法開工!

法國“神藥”因為中國的新冠病毒疫情影響,Doliprane的主要成分“撲熱息痛”面臨減產危機!而撲熱息痛,則是止痛藥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在中國生產。而且,全世界大部分的撲熱息痛都產自中國工廠 。

韓國蔚山1號工廠整個工廠全面停工,無法繼續生產汽車。韓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即將面臨近5萬輛的供應減少,導致的銷售額損失將超過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8億元)。

海外旅遊市場遭到史前未有的冷清 。意大利已損失了4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

法國、意大利的奢侈品行業也遭遇了重創。

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防控期間全球經濟下行

今天中國的GDP已佔世界GDP的16%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30%,日本的經濟學家也表示,中國此次因為特殊情況而暫時“退出”國際市場,雖然確實還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但卻讓整個世界的國家都看出了中國的重要性,以及他們自己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