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湘 伴 導 讀

3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之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迎來一位熟悉的客人。

正在湘西州調研脫貧攻堅工作的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又一次來到了村裡。

從2013年11月3日陪同習近平總書記來村裡考察算起,這已是杜家毫過去7年內第6次造訪十八洞村了。


現 場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2020年3月24日,杜家毫第六次來到十八洞村考察調研。

一進村,杜家毫就與聞訊而來的村民們拉起了家常。

“雖然沒有天天和大家見面,但我天天都在喝咱十八洞的山泉水。”“聽說前不久施六金生了個大胖兒子,真是件大喜事。”老朋友們見面,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隨著這幾年十八洞的旅遊紅火起來,許多村民都開起了農家樂、民宿,甚至於主題郵局、村鎮銀行也都開到了村裡頭。一路走,村裡的發展變化,一樁樁、一件件,杜家毫都看在眼裡、記在心頭。

再次來到村民石拔專大姐家裡,杜家毫握著這位70歲老人的雙手高興地說:“這幾年經常在網絡上、電視裡看到您,都已經成為十八洞的代言人了。不僅日子越過越好,身子骨、精神頭也越來越好!”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2020年3月24日下午,杜家毫在十八洞村考察特色產業發展。

7年前,杜家毫第一次見到村民石順蓮時,她還是一位不善言辭、毫無市場意識的家庭主婦。5年前,杜家毫走進石順蓮家裡,買了3個她自己做的苗繡錢包。

這次見面,石順蓮正指導村裡的繡娘們製作非遺苗繡。如今的她,已是十八洞村苗繡合作社的理事長,帶領著村民們風風火火闖市場。

小針線也能做出大買賣。一見面,石順蓮便拉著省委書記參觀苗繡產品。在一幅繡有高鐵圖案的苗繡產品前,石順蓮告訴杜家毫,去年,中車株機與合作社簽訂了定製苗繡採購合同,光這一個訂單就有18萬元的收入,“現在是高鐵開到哪,我們的非遺苗繡就走到哪,今後還將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

很難想象,這樣的話語出自一位曾經的貧困農婦之口。這7年間,石順蓮所發生的變化,正是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生動縮影。

7年來,十八洞村全村人均收入由1688元增加到14668元,增長近10倍;村集體經濟收入由一紙空白增加到126.24萬元。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也成為了湖南推進脫貧攻堅的生動縮影。

十八洞何以能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梳理省委書記的這6次到訪,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次:2013年11月3日

“近距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每一句囑託都言猶在耳”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環境優美的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李健 攝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陪同。

此時,十八洞村還是武陵山脈深處的“窮旮旯”,道路泥濘、屋子破舊、廁所透風。2013年,全村225戶93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57.7%,40歲以上的光棍漢就有48人。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十六字方針,明確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經驗。

“我近距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時至今日,每一個場景都歷歷在目、每一句囑託都言猶在耳。每次來十八洞村,我都會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視察時的一些細節,每當看到十八洞村發生一系列改變,都會由衷地感到興奮。”杜家毫曾發表在《新湘評論》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中這樣寫道。

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方針指引下,這個貧困的小村莊開始迎來蛻變。


第二次:2015年6月25日

“認真解剖‘麻雀’,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2015年6月25日,杜家毫在村民石順蓮家中,購買了3個苗繡工藝錢包。

2015年6月24日至25日,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赴湘西州調研扶貧開發工作,其中一站就是十八洞村。

搞農家樂的村民施全發樂呵呵地告訴杜家毫,現在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自己現在一個月收入頂過去一年。在村民石順蓮家中,杜家毫買下3個苗繡工藝錢包,祝願大夥的錢包越來越鼓。

這次調研中,杜家毫提出要解剖十八洞村這個“麻雀”,從中找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規律。

具體怎麼做?杜家毫提出要求: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善於從國家各項政策中捕捉髮展機遇,積極爭取國家重大項目佈局和資金投入。搶抓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力度,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特色產業,號召和吸引老鄉回鄉創業,堅決打贏以自治州為主戰場的扶貧開發攻堅戰。

基層組織建設也是杜家毫在這次調研中關注的重點。他勉勵正在十八洞村學習參觀的龍山縣新生村、富坪村村組幹部,把十八洞村扶貧開發的成功經驗學回去,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有號召力、凝聚力的堅強戰鬥堡壘,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脫貧奔小康。


第三次:2017年9月20日

“脫胎換骨的精神狀態,是脫貧攻堅最強大的內生動力”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2017年9月20日下午,杜家毫認真查看十八洞山泉水廠生產的礦泉水。

2017年2月,十八洞村村136戶53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688元增加到2016年的8313元,成為湖南省首批脫貧摘帽村。

當年9月20日下午,率省祝賀團出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的省委書記杜家毫,再次來到十八洞村。

原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通村便道,已被寬敞整潔的瀝青公路所取代,過去需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僅需40多分鐘。

“內生動力”,是杜家毫這次調研的關鍵詞。看到十八洞村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杜家毫感慨地說,這些年村裡最大的變化,是全村老百姓的精氣神有了極大的轉變和提升,這種脫胎換骨的精神狀態,就是脫貧攻堅最強大的內生動力。

產業扶貧是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的根本之策。步步高集團在村裡投資精準扶貧項目——十八洞山泉水廠,杜家毫予以充分肯定,他現場叮囑企業負責人,不僅要幫助村民解決就業問題,還要將部分收益作為品牌使用費向村集體分成,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老百姓加快富起來。


第四次、第五次:2018年8月29日、2018年10月28日

“衡量脫貧攻堅的成效不在‘面子’在‘裡子’”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2018年8月29日上午,杜家毫與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和駐村扶貧工作隊負責同志座談。

2018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5週年。這一年,杜家毫先後兩次到十八洞村進行走訪考察。

這年8月29日,杜家毫帶隊調研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和村容村貌提升工作。10月28日,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大會召開前,杜家毫帶領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花垣縣十八洞村,全方位瞭解推動產業扶貧、改善公共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和進展,聽村民講述這些年精準扶貧給村裡帶來的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

這一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至12128元,村集體經濟從空白髮展到70萬元。

這兩次調研,杜家毫將目光聚焦在脫貧質量和成色上。他提出,衡量脫貧攻堅的成效,不在於“面子”,而在於“裡子”。

調研中,杜家毫希望十八洞村繼續保持村莊的歷史風貌和鄉土氣息,通過發展產業、保護生態、振興教育等,不斷提升村莊的內在品質和村民的文明素質。更好地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強村級治理、鄉風文明建設等,紮紮實實把教育、醫療、安全飲水、通村公路等老百姓所思、所盼、所憂、所急的事情辦好。


第六次:2020年3月24日

“向先進地區對標看齊,在精準二字上聚焦發力”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六赴十八洞

2020年3月24日晚上,杜家毫在十八洞村村部與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以及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座談交流。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無疑吸引著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目光。

在與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以及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座談中,杜家毫就十八洞村未來發展提出新目標、新期望。

“關於脫貧攻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十六字方針;關於疫情防控,總書記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最終的落腳點都在‘精準’二字”上。

“過去我們講‘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幹部’。我們既要看到這些年十八洞村取得的顯著成績,也要對標國內其他先進地區找到差距和不足,從而明確下一步發展規劃和努力方向。”

杜家毫勉勵十八洞村再接再厲、自我加壓,向先進地區對標看齊、在精準二字上聚焦發力,不斷髮展壯大特色產業,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科學制定未來3至5年的發展規劃,努力在進入脫貧摘帽的新階段,實現新發展、展現新面貌、創造新輝煌


【湘伴原創。除署名照片外,其餘照片均為羅新國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