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為何能封禪泰山?

大秦鐵鷹劍士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以下6點:

  1. 封禪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答:自古流傳,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有,包括本朝周成王。

  2. 封禪耗費很大,以至於後世武則天選擇離京城較近的嵩山封禪。齊國離泰山不遠。

  3. 當時的周朝是什麼狀況:周朝在制度上屬於封建制度,所以周王和諸侯王其實是合夥人關係。西周被犬絨滅亡後,周平王遷都洛陽,春秋開始。這時周王已經非常式微,周平王是被諸侯擁立的,並不是繼承王位,所以在諸侯中沒有權威。他的孫子周桓王無禮鄭國,被鄭國將軍一箭射中肩膀,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蕩然無存了。甚至到後期周襄王死後沒錢安葬,兒子周頃王只得向魯國討錢。總之,當時的周王在諸侯心中是一個無理諸侯,廢長立幼,自顧不暇的無道昏君,當時的天下是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4. 春秋五霸是什麼概念:霸王在就是王中的老大的意思,齊桓公是五霸中的第一個。

  5. 齊桓公有什麼功績: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是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諸侯。宋國內亂,齊國帶頭組織各國諸侯幫助平定宋國內亂,後宋國背信棄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九合諸侯討伐宋國,宋國投降。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打敗山戎,燕莊公為齊桓公送行到齊國境內,齊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將燕莊公所經過的齊國國土全部割讓燕國,這就是“分溝禮燕”。並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在周成王、周康王時那樣給周天子納貢。狄人侵犯衛國,衛國君死國滅,齊桓公在楚丘幫助衛國築新城,使衛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等等。齊桓公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眾人擁戴的世界老大。

  6. 由於不合理法,耗費巨大,管仲的強烈反對,齊桓公最終放棄了封禪。


北風烈1982


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其功業彪炳史冊,可謂事業有成。

1、周天子派遣使者賜胙以示褒獎

據《史記》記載: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無拜。

上述記載是說,齊桓公三十五年夏,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便派宰孔賜給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的最高獎賞。

2、欲封禪泰山,以彰顯功業卓著

齊桓公不愧為“春秋五霸”之首,久居霸主之位,齊桓公竟然產生了封禪泰山的想法,可見實力絕非一般。

那時諸侯列國的情況是,晉獻公已死,晉國發生內亂,秦穆公立公子夷吾做了晉國國君,齊桓公也派兵參加平定晉國內亂。而周天子實力依舊不強,已經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威嚴,而齊、晉、楚、秦在眾多諸侯國中實力強大。由於晉國內亂,秦國偏居西部路途遙遠,楚王忙於收服鄰國,且以蠻夷自居,得不到中原諸侯國的擁戴,在此情形下齊桓公成為中原霸主的不二人選。

據《史記》記載: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強。晉初與會,獻公死,國內亂。秦穆公闢遠,不與中國會盟。楚成王初收荊蠻有之,夷狄自置。唯獨齊為中國會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諸侯賓會。於是桓公稱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禪梁父。”

聽聞齊桓公要封禪泰山,管仲急忙勸說齊桓公,但是齊桓公已經有了霸主的派頭,說一不二,沒有聽從他的建言。於是管仲就跟齊桓公說,要封禪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才不考慮這事。


歷史倪說


(公元前651年)夏季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周襄王派宰孔賞賜給齊桓公祭過文王武王的祭肉,並說在接受賞賜的時候不必行跪拜之禮,桓公想要接受,管仲說不可以,於是桓公便按照禮數下拜接受天子的賞賜。秋季齊桓公又在葵丘與諸侯會盟,這時的他愈發帶有驕傲的神色,周王室派出宰孔參加了盟會,晉侯生病所以出發遲了,在路上他遇見了宰孔,宰孔對他說“齊侯非常驕傲,你不要去了,晉侯聽從了他的話。這一年,晉獻公去世,晉國內亂桓公於是征討晉國的叛亂,兵至高粱,派隰朋立夷吾為晉君後返回。



這時周王室衰微,只有齊國、楚國、秦國、晉國比較強大。晉國的晉獻公剛參加完盟會不久就去世了,國內政局混亂,秦穆公地處偏遠,不參加中原各國的會盟。楚成王剛剛佔據了荊蠻一帶,以夷狄之邦自居。只有齊國召集主持中原各國的會盟,而齊桓公也確實牛B能夠宣揚德行,所以其他諸侯也都服從齊國,來參加會盟,齊桓公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驕傲一下也很正常,必經他也是人嗎。於是桓公發表演講說“我向南征討至召陵,瞭望熊山,向北討伐山戎,登上太行山,直至卑耳山才返回,諸侯沒有違揹我的,


我召集軍事盟會有三次,主持和平盟會有六次,會合諸侯九次,安定周王室一次,從前夏商周三代承受天命之時,和我現在有什麼區別?我想去泰山祭天,到梁父山祭地,管仲勸阻說“以前封泰山祭天,禪梁父山祭祀的地方共有七十二家,而夷吾我所記起的有十二家,以前伏羲封禪過泰山,禪過叫雲山,神農封禪過泰山,禪過叫雲山,炎帝封禪過泰山,禪過叫雲山,皇帝封禪過泰山,禪過叫亭山……這些人都是聽從天命後才可以行封禪大禮的。“桓公並不聽從。按道理說“桓公對管仲的話是言聽計從的,這次為什麼不願意聽了呢?

因為他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虛榮心。自己幹了那麼多事,想封個禪腫麼了腫麼了。就不能得瑟一下嗎?管仲一看桓公鬧情緒一時半會他也不會聽自己的,就不說什麼了。等到桓公這股豪氣過了,管仲又勸桓公說“小白啊您想封禪我是理解的,誰又不想封禪呢?您封禪了我也很光榮對不對?桓公說“那必須滴啊。管仲說以前啊封禪的時候,一定要 鄗 山上的黍,北里的禾,當作地上的薦席。還有東海贈送的比目魚,西海贈送的比翼鳥,另外,不召而來的東西還有十五種之多,現在的狀況卻是鳳凰,麒麟不願來,美好的穀子不願生,那沒用的雜草篷蒿,藜莠卻很茂盛,那些兇禽惡鳥如鴟,梟等倒是經常飛來。想這樣想要封禪您看…桓公曰“奶奶個熊寡人不去了。


365小強讀歷史


齊桓公憑什麼封禪泰山?我認為是憑無知,憑瘋狂。

首先,本問題有一個錯誤。就是說齊桓公為何“能”封禪泰山?“能”這個字就是說已經成功的封禪泰山了,是一個過去式。但齊桓公封禪泰山並沒有“能”,僅僅是“想”。

那麼,為何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呢?是因為他已經驕傲、瘋狂、無知。

什麼是驕傲,齊桓公三十五年在“葵丘之會”接受周天子賞賜之後,開始了自大。《齊世家》記載齊桓公說:“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禪梁父。”

在這裡,誇耀功績是驕傲,想要封禪泰山是瘋狂,沒有想清楚由此帶來的後果,是無知。

這件事情,沒有成功,是被管仲勸阻了。但管仲的勸阻已經是極為艱難,因為此時齊桓公已經自大。一個自大的人,很難聽進別人的勸阻。所以管仲看說服不子齊桓公,就給他出了個難題。《管子》中管仲說:“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來,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鴟梟數至,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這樣,才勸住了齊桓公。

那麼,由想要封禪泰山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什麼呢?是諸侯背叛,這是當時的齊桓公沒有想到的。

仍然是在“葵丘之會”,《齊世家》記載“秋,復會諸侯於葵丘,益有驕色。周使宰孔會。諸侯頗有叛者。晉侯病,後,遇宰孔。宰孔曰:‘齊侯驕矣,弟無行’。”《史記-蔡澤傳》記載“至癸丘之會,有驕矜之色,畔者九國”《公羊傳》“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這種種記載,都說明了,諸侯在“葵丘之會”後,開始背叛齊桓公。

所以今天,我們再來看這段歷史,再來總結這所謂的“封禪泰山”。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就是一次嚴重的事故,是齊桓公個人和齊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而將齊桓公和齊國帶向衰弱的,就是驕傲、是瘋狂、是無知。更是對力量和影響力判斷的嚴重失誤。

這種行為,不僅僅不值得宣揚,還應當進行批判,進行反思。


歷史八卦陣


封禪(shan)是古代帝王舉行的祭祀天地神靈的宗教儀式。目的是為了慶祝太平盛世,或者感謝天降了祥瑞。

封禪典禮要求在泰山上封土為壇祭天,在下面底一些的小山上祭地。封,是祭天;禪,是祭地。

為什麼選擇在泰山?古人認為泰山是最高的(西部的大雪山爬不上去,而且感覺很可怕),高的地方就可以接到天了,這樣才算是受命於天。

而齊桓公身為一方諸侯,是沒有資格封禪的。

但是齊國在他的領導下成了諸侯國中最強大的一個,他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歷史性突破,周天王都不得不看著他的臉色說話。

而且,泰山那麼近,他想去看看。

應該說齊桓公稱霸諸侯主要靠的是實力而非武力,是德義而非欺瞞,諸侯願意追隨他基本上是出於自願。

不過封禪的性質就不一樣了。

管仲強力勸阻他,說只有得到鳳凰、麒麟這樣祥瑞的標誌才可以去。現在齊國並沒有得到它們,封禪師出無名。

齊桓公這才消停了念想。


原無


要想在泰山封禪,是需要諸多條件為基礎的,一般來講,要麼是戰勝了敵國統一了國家,要麼是治國有方,其中最基礎的就是把國家治理的妥妥當當,國泰民安才有在泰山封禪的基礎條件,百姓才不會對這件事有異議,否則很容易引起暴亂。

而春秋戰國時期的齊桓公,是當時的春秋五霸之一,當時的齊國在他的帶領下蒸蒸日上,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齊桓公將齊國治理的非常不錯,使得齊國稱霸春秋時期,讓各國對他擁戴,他的地位如同當時的周天子,因此他想去泰山封禪亦無不可。但是他雖說有想法,但是最後並沒有完成這個封禪儀式。

在泰山封禪在當時的科技發展條件下也並不是那沒容易的,他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對國家也是一份不小的壓力,從準備到結束需要的財力也是無法估量的,因此當時的名相管仲就想阻止齊桓公這個並無太大意義的活動,甚至可能影響齊國以後的發展。

於是管仲絞盡腦汁的想怎麼才能既不傷害齊桓公的臉面還能阻止齊桓公去泰山封禪。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法子。他找到齊桓公說明了來意,齊桓公問他為何不可,管仲說,古人想在泰山封禪,都會伴隨異象,一般都有神龍鳳凰等異獸出現,但是現在我們這裡卻什麼都沒有出現,這是上天不讓我們去啊!如果強行違背上天諸神的意思恐怕會使國運衰竭,請您為了國家百姓三思啊。

齊桓公畢竟是一代明君,想了想,覺得為了江山社稷,遂就此作罷不再提起。


設計師空


在東嶽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皇帝都是什麼人呀無不是功勳卓著的傑出帝王。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只看他們能被毛主席的詩篇點名。就知道他們的豐功偉績了。至於說齊桓公姜小白吧?他也不是一無是處。九合諸侯,問鼎天下。這是歷史上第一個諸侯霸主。但說到底,他只是周王朝的一個地方行政官員。哪怕是周王朝已經沒落的成為大家利用的工具。就算是混的再落魄,但老大就是老大,你可以不尊他,也可以欺負利用他。但你不能僭越。所以,齊桓公仗著自己的霸主地位。封禪泰山,個人覺得他的封禪屬於鬧劇。說白了,他是有些狂妄自大了。因為他的封禪跟秦始皇和漢武帝還不一樣。更因為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當時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在那種家天下,朕及一切的社會。他們就是老大。我們再看齊桓公。他雖然是齊國名副其實的老大。泰山也在齊國。可他說到底終是周王朝的臣子。封禪泰山。他有資格嗎?所以我說他狂妄自大了。


風雨中的梅雲


在那個時代,生產力極不發達,而封禪泰山是勞民傷財的事,也是地動山搖的事。雖然齊桓公為封禪付諸了部分行動,但國情民力上達不到條件,加上丞相管仲的勸說就借坡下驢放棄了。


書華36


齊恆公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泰山封禪背後帶來的歷史意義是封建每個帝王和諸侯所向往的。最後但是在管仲的勸阻下沒有能實現


歷史如明鏡


齊桓公想封禪泰山,而在管仲的反對下沒去封泰山。原因在這不作論述,請想了解者讀讀《史記》中的封禪一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