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秀女起步,入宮八年,封嬪再封妃,康熙的這位皇后堪稱勵志典範

清朝時,皇帝選秀女,宛若選美,每三年舉行一次,於八旗中挑選合適的女子進宮。這些八旗女子,被統稱為秀女。八旗女子年過十三,被稱“及歲”,意思是說,已經達到參加選秀的年齡。年過十六,則被稱“逾歲”,意思是說,過十六歲,未被選上,則就失去入宮侍奉皇帝的權利。還有一種情況,年到十三,但有原因未參加選秀的秀女,過了十六歲,卻依舊要參加一次。若有未參加選秀而嫁人的八旗女子,會被查治罪。總而言之,凡是八旗女子,若無殘疾、疾病等特殊狀況,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必定要參加一次朝廷選秀。

自秀女起步,入宮八年,封嬪再封妃,康熙的這位皇后堪稱勵志典範

在筆者看來,秀女被選入宮女,無法言明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一者,妃嬪眾多,皇帝卻只有一個,被寵,或不被寵,本就是兩說之事,即便受寵,誰又能保證自己長盛不衰?二者,後宮妃嬪分有等級,有清一朝,分八等。自皇后為最高,往下數,依次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須知,貴人之上秀女,多家室顯貴,以下多稀鬆平常。其間等級壓制,爾虞我詐,可想而知。

自秀女起步,入宮八年,封嬪再封妃,康熙的這位皇后堪稱勵志典範

康熙之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便是在十三歲時,因選秀而入宮的一個秀女。她的外戚家族,屬於稀鬆平常一類。所以,她在初入宮時,地位並不高,雖說史料中並未言明,但最多隻是答應之位,甚至有學者考究其只為宮女。正是以這般低微的身份,烏雅氏一步步得到晉升,入宮八年時間,便先被封嬪,後被封妃,成為康熙一朝的高級妃嬪。她的故事,堪稱秀女界的勵志典範。

自秀女起步,入宮八年,封嬪再封妃,康熙的這位皇后堪稱勵志典範

正如《清史稿·列傳一》記載,康熙十七年時,十八歲的烏雅氏已入宮五年,這一年,她為康熙生下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世的雍正。一年後,被封為德嬪。再兩年,被封為德妃。烏雅氏無疑是受寵的。須知,自康熙十七年她為康熙生下胤禛後,在之後的十年時光裡,她先後為康熙生下皇六子、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皇十四子。十年連生六子女,如此生育記錄,堪為康熙後宮第一人。

自秀女起步,入宮八年,封嬪再封妃,康熙的這位皇后堪稱勵志典範

烏雅氏到底憑何能這般得康熙喜愛?《清實錄康熙朝實錄》中記載了敕封烏雅氏為德妃時的冊文。其間所寫,“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這似乎是烏雅氏受寵的緣故,但筆者再度翻閱實錄下文,竟發現,康熙在冊封惠妃、宜妃、榮妃時,冊文上竟是同樣的內容。無奈之下,筆者再度查閱資料,發現,《清實錄雍正朝實錄》中有一段對烏雅氏的描述,那是在烏雅氏剛剛去世之後,雍正所下的一道詔令,其間有言,“皇太后素性謙謹。事聖祖仁皇帝數十年。恪恭罔懈”。

自秀女起步,入宮八年,封嬪再封妃,康熙的這位皇后堪稱勵志典範

“素性謙謹,恪恭罔懈”,這種以兒子雍正為視角來評價母親烏雅氏的內容,或許有被美化的成分,但想來,也有一定的真實性。烏雅氏入宮八年,能在短短時間,從地位卑微處,上升到德妃的地位,其自身必定有過人之處。雖說受外戚勢力的侷限,在康熙生前,她未能被封皇后,但其所生胤禛日後成為皇帝,康熙生前對其所生皇十四子胤禵亦十分寵愛,足可見她在康熙心中地位。

自秀女起步,入宮八年,封嬪再封妃,康熙的這位皇后堪稱勵志典範

參考史料:《清史稿·列傳一》《清實錄康熙朝實錄》《清實錄雍正朝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