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什麼?它承載著什麼?

手機用戶52516124649


一、詩是什麼?

詩,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鍊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孔子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陸機則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另外,《詩》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的本名(西漢時期《詩》被命名為《詩經》。

二、詩歌承載著什麼?

詩歌承載著詩的感情、形象、思想、意象。

詩歌的內容。詩來源於生活。詩是生活大海的閃光。把詩與生活隔開,就無法認識詩的內容本質。"詩的範圍是全部的生活和自然;詩人觀照森羅萬象,他的觀照是如同思想家對這些森羅萬象的概念一樣多方面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詩的歌唱。詩的領域象生活一樣廣闊無垠。由於詩不是敘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感情就是詩的主要內容,抒情美是詩的內容本質。感情要有所依。形象,使感情具象化、可感化。所以形象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詩是最富於哲理意味的文學樣式,它是文學領域中最"講理"的品種。感情來源於思想。思想同樣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情、形、理的統一,構成詩的內容。

(一)詩歌感情

感情的真實性。所謂真實,就是不說假話。詩總是樂於傾吐隱秘在自己胸中的悲歡。圓滑與世故都不應當是詩的品質。感情的真實還有一個廣闊領域。詩中除詩人以外的任務形象的感情也必須是真實的。

感情的獨立性。真實的感情總是具體的、獨特的。它是獨立的不是缺乏個性的。感情的獨立性是感情的真實性的體現於延伸,是感性的外裝和標誌。感情的獨立性使詩和讀者的心靈發生聯繫,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對讀者變得親近。感情的獨立性表現在善於發現"異":能言人之未言;長於發現"異":善言人之難言。

(二)詩歌的形象

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也是藝術的基本規律。詩歌唱生活,也是形象地歌唱生活。在絕大多數詩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除了抒情主人公形象,詩歌一般獨有景物形象。

(三)詩歌的思想

詩應當富於哲理。詩歌的思想內涵要超出時代"思想的平均分數",要高於時代"朦朧的火星",對人生有更深理解,對時代有更深評價。詩歌的思想富有哲理性,不同於哲學的思想:詩歌的思想是感情晶體。詩歌的思想是形象晶體。詩歌的思想是機智語言的晶體。意象是詩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作為一門語言藝術,詩一般不會通篇以抽象語言直接表達抽象的情思,而要藉助意象表達。

(四)詩歌的意象

什麼是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融匯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譬如寫一首愛情詩,詩人不止會說:"我好想你呀!""我想死你了!""我對你的愛永遠都不會改變!""我活一天就會想你一天呀!"而會以飽蘊深情的意象,做委婉的表達,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對你的思念,就像春蠶吐絲,至死不渝呀!因為得不到你的愛,我傷心落淚,就像燃燒的蠟燭,生命一息尚存,淚流就一息不止呢!情絲無盡的蠶,淚流不止的燭,就是詩中藉以寄託情思的意象。詩要表現的,是詩人的主觀世界和詩人所面對的客觀世界。在主觀世界一方,詩要表現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情感體驗、思想穎悟以及審美感受。客觀世界要求於詩的,則是敘事和狀物,敘社會之事,狀自然之物。其所狀之物、所敘之事,往往也作為意象,藉以寄寓主觀的情思及美感。

希望大家多瞭解詩歌的相關知識,掌握詩歌的特點!但願你的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可以有詩和遠方!

祝詩意生活,永遠溫暖相伴!

[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祈禱]


一康君寫作新語


至於這個問題,小編還沒思考過。詩是文學?詩是生活?詩是描述?詩是抒發?我想詩表達的東西很多,沒有具體的事物來定義它的概念。

詩到現在的發展已經有了兩種形式。古詩和現代詩。而我們知道古詩它的發展是從詩經,楚辭,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新詩。

詩的形式在逐漸發生變化,而詩所表達的也越來越多。

至於詩的發展與它本身所承載的有什麼關係。我想詩是文學,它代表著精神價值。詩是歌頌,他代表著努力。詩是生活,它代表著酸甜苦辣,月晴圓缺。詩是景物,他代表著欣賞。詩是自然,它代表著呵護包容。

以上是小編的觀點,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也可以來小編主頁,閱讀更多古詩內容。





每日有料ISEE


首先,詩是什麼?

詩,在字義上,“詩”字的本義是“文學的一種體裁(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古籍中特指《詩經》,引申指“作詩(言說心志、抒發情感的押韻文字)”,又引申指“奉持,承繼”,又通“邿”,指“春秋時期國名”等。說文解字中寫到“詩,志也。從言,寺聲。書之切。”

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製作風雅頌之體也。”而《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了適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最早的詩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

到了戰國時期,在南方的楚國華夏族和百越族語言逐漸融合,其詩歌集《楚辭》突破了《詩經》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體現南方語言的特點。

漢代時樂府詩形成。樂府詩是為了配音樂演唱的,相當於現代社會的歌詞。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三國時期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吸收了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的格律更嚴謹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鬆一些。

另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一種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依從一些固定的詞牌,以便於配以樂曲演唱。

其次,詩的承載?

1.情,詩源自生活,平凡且真實,承載了太多生活裡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思鄉情等等,卻唯獨沒有古希臘神話裡的人神之情。

2.志,詩見證了人生、人性、人情,承載了詩人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沒有一種文學載體較詩更能言志。通過詩可以瞭解詩人生平,通過詩可以領會詩人志向,亦是通過詩來品味詩人精神。

3.文化,詩是文化的載體。如果說西方詩歌與文學的源頭是《聖經》,那麼,中國文學的源頭就是《詩經》。《詩經》的精神氣質,就是中國文學的精神氣質。即便身處急躁、浮誇的現在,閒讀詩書,亦能感受中華文化的那份恬靜。





未有暮色


【詩為心聲】詩言志,它承載了歲月

落葉遍山丘,登高望遠洲。

佳時宜酌酒,好景正經秋。

醉弄黃花瘦,斜依綠竹幽。

意逐閑雲去,西風滿閣樓。

一一癸己重陽登閬中滕王閣遠眺2013年作

昔時曾赴劍門遊,年少淸狂詩未留。

山路崎嶇峰作劒,浮雲繚繞險中幽。

小樓月夜松風遞,關閣千年蜀道悠。

擬駐光陰成夢境,今宵把酒問東流。

一一醉憶劒門之遊(閬水漁民白溪釣)





白溪釣客


詩是一個民族靈魂深處最美妙的東西,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望和未來。

但是我們的詩和文學現在已經死了……

有史以來,我們中國都是以文明古國的光輝形象被列國所稱頌,但是現在呢?除了談經濟地位、談GDP等,我們還剩下什麼呢?

我還記得十幾年前的錢學森之問,可是到現在我們恐怕也已經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忘卻了吧?

“我們中國為什麼培養不出自己的文學大師?

為什麼培養不出一流的人才?”

這讓人想想都後怕啊!

或許就目前為止我們還能用‘我們肉體跑得太快,靈魂還沒跟上’來搪塞和敷衍,但是以後呢?

難道我們若干年後要這樣告訴我們的子孫?

‘人活著就是為了錢,還是為了錢?’

去年,就是2019年,山東大學發生了一件特別著名的事件,那就是所謂的‘幾陪事件’。

丟人!恥辱!山東那是什麼地方?它可是孔夫子的家鄉。

這類事件實在是多不勝數,這也算是所謂的盆滿缽滿罷!

說了這麼多,我們該怎樣驗證中國“文學”已死呢?其實很簡單。

中國文學存亡與否,只須看看書店“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的一片可怕空白、只須看看“悟空問答”裡“讀書”、“學習”的一摞弱智提問,懷中那顆拔涼拔涼的心,甚都明白了。

在一個流行灌輸說教、口號空話、形式概念的氛圍裡,文學、文藝、文化甚而文明,正在迅即轉身離去。這並非危言聳聽,這不過折射出了一個淺顯現象 —— 文學永遠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總和,而不可能孤立存在。

嗚呼!我們可能都生活在夢裡……

——小故3761



黃河故人


我覺得詩歌是切近心靈的,一種對生命的任真,對生活的敏銳,為我們揭示了潛藏在尋常生活表象下的幽微真諦,讓我們聆聽到歲月的細語,讓我們看懂世界,看見自己,當我們靜下心來體悟詩中的真味時,它承載的就是人生吧。


宋小溫


感悟修心性,片語融真情。

內觀言出顯,性見半邊天。



走過來I走過去


我覺得詩的妙處無法傳授於人。

我也完全不知道這句詩好的地方到底在哪裡,即使被告知這句詩哪裡寫得好,不明白的地方仍然還是不明白。因為理解詩是感性問題。只有感同身受才會明白。

如同現在疫情影響下,日本的親中派寄物資時寫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很曾是兩鄉。”感觸頗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深感體會!需要自己去共情理解。


做個山神


在我的心中,詩是感情令人敬佩的寄託,它能帶來承載著我們的小歡樂和痛苦,帶給我們希望和啟發!

我的心中溼寒是歌,讓人們稱在著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帶給我們希望和啟發。

詩是一盞明燈,為我驅散心中的霧霾,給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是心靈的一種寄託和安慰,為我把一切的不可能迴歸。

我可以訴說,可以沉澱,通過詩我能讀懂我自己。


茉莉a上茶


詩是一種載體,它承載在每一個孤獨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