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一定要趁早買房”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算不上認同也不反對。我對生活的理解就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是否適合自己。你是怎麼想的?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才取決於你的生活方式。不要把別人的想法當做生活的目標,為了別人的想法去生活,你買了多少套房子又有何意義?我只說我的想法:我認為房子一定要有,活著是很現實的事情,我們必須解決現實問題,有了房子你能解決很多問題,你自己有了歸屬感,你的愛情有了基礎保障,你的父母有了安享晚年的地方。當然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經濟情況,很多東西都不是必需品,包括房子。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建議先解決房子的問題,因為中國的房價也相對穩定,和車子相比,房子更具有保值性,也更剛需。路要一步一步走,目標要一個一個實現,把買房子當做你第一個目標,錯不了。



有溫度的法律從業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成年人,一定要趁早買房”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個人非常認同這句話。

1.如果你是上班族,工資不會比房價長得快

講講我的經歷吧!我是2015年在成都買房的,當時的房價是8000多,首付三層,看了很多的樓盤,當時想的是小孩要讀書。在成都,2017年之前可以享受“購房入戶”的政策,遷戶要一年社保。大家都知道成都青羊區的教育資源是很好的,我們選了青羊區,就在一所小學對面,西三環外,當時還是很偏的。現在的周邊二手房均價在20000多,漲了一倍不止,新盤精裝30000左右。再看看我們的工資,你就會有買房的動力了。

2.未來買房的人會越來越多,房子越來越少,購房條件也越來越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買房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土地少了,價格會更高,各種限購令也就出臺了。當時我們買房的時候,只要顧客手裡有錢就可以買,再看看現在的要求:購房人具有擬購房所在區戶籍(其中戶籍遷入擬購房所在區未滿24個月的,應在擬購房所在區穩定就業且連續繳納社保12個月以上),或戶籍不在擬購房所在區但在當地穩定就業且連續繳納社保24個月以上。

看看十幾年內的房價,在看看現在的房價,不要等到房價跌了再來買,手裡有錢就趕緊下手。

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留言哦!


壹點點兒


我非常認同。

倒不是介意未來的房子是漲還是跌,我覺得只有把這件人生的大事解決了很多精彩的人生才可以去嘗試。

拿我自己來說吧,買房前,自己總感覺存多少錢都不夠。那時雖說收入達不到非富即貴的程度,卻也算是中等水平,但那個時候生活地真是非常拮据,後來買了房子以後,我發現每月只要留出足夠的錢來還掉房貸,剩下的存款完全可以去享受人生。

而且對於買房這件事情,我覺得沒結婚的要早買,這是可以給自己相親條件加分的項目,結了婚的更要早買,一定要給自己的愛人一個安穩的家庭。

所以,只要還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哪怕多一點房貸,還是早點買房吧,這時你未來穩定生活享受人生的前提,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西窗輕語


我目前二十四歲

在我們地方上結婚

買車買房包括天價彩禮一樣也不能少

我家裡條件一般,同時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總會有長輩跟我說 沒有辦法靠家裡,你要自己努力

ps:家是南方小縣城(姐姐家去年十月買的房,中上地段15000+/每平)

那我買房是不是就像夢一樣遠了?

題主的題目有些模糊,怎樣算早?三十歲前買房算不算早?

首先,買房一定是有實力了才買房

其次,就我姐姐夫來說6000+的房貸,有不到一週九個月的寶寶,每個月的支出都是過萬的的,這樣的消費真的望而興嘆

再說說我自己,退役前月薪7000加,攢下15萬,退伍費20萬,地方補助5至6萬,母親說我和弟弟一人17萬是她和父親能力的全部,不論創業也好,買房也好,她都支持。

那麼算下來我一套80平左右房子首付是有了

但是

0技術,高中學歷的我下一步該怎麼走?

有人會說我不該復員,部隊好

也有人說一個月五六千兩口子一起還也夠了

長輩、朋友的話我都認可

但我還是想靠自己的努力把🏠攢出來

不同於他們的趁早買房,而是花少部分的買房資金學會學會最牛的本事

不同於部隊雖然很苦,但不操心錢

現在的我雖然操心錢,但不覺得苦,每天都有在向夢想邁進([捂臉]並沒有進入退休狀態啊,坐吃山空我知道的)

我相信自己三年後會有自己房子並有一身相當🐮的本事

所以我的建議是,有錢也不要著急買房,沒有絕對趁早,只有對你自己來說,這個時機是不是真的合適

都是自己的一點感想,想到哪寫到哪,有不對的地方大家見諒哈


玖壹佰仟


同意,我舉一個證明此話正確的例子。我本人就是一個現成的活生生的例子。我在一六年底買了一套房,當時是5700一平方,連車庫一共八十幾萬,當時手裡只有十幾萬,又借了錢湊了30萬交了首付。剩下的貸款二十年,每個月還3000。到一七年底就翻了一倍。最高峰時漲到一萬三一平。總價能賣到180萬左右。記得裝修時賣瓷磚的老闆上門量尺寸,他說,你這個房子賣不賣?要是賣,嘴一張就有人買的 。我說不賣,咱又不是炒房的,自己住,不盤這種發財的心思。況且賣了還得再買。。。再舉一個反例。我堂哥,他是在本市工地打工的,年收入五萬左右,十年前就勸他買房,他說,等房價降到10萬元一套再說。。。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看來他的目標是越來越遠了。再囉嗦幾句,買房是投資,買車是消費。有人在有能力付首付的情況下買了車,有人買了房然後每個月還房貸。過個幾年後看看,車價幾何,房價又是幾何?再說,成年人買房要早,也對平時的一些不必要的參加狐朋狗友的應酬的拒絕有了藉口。對那些酒桌上一口一個哥們、兄弟,等酒醒了一個個跟換了身份的所謂的人,這錢哪怕是AA,我認為花得不值,還不如請家人團聚團聚呢。所以,我同意這句話。[贊]





z不負小時光


本人26歲,前天剛剛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真心不容易466000,110平米,4207一平, 首付了216000 貸款25萬 ,分期15年 一個月還2100, 利息13萬 ,稅後全部算下來60萬, 關於成年人是否要趁早買房 這個要看 你是否用得到房子, 我買房子是因為女朋友家裡要求,因為她家是縣城裡的 而我家是農村的,她爸爸要求我必須在縣城裡買房,在一個也是為了以後小孩上學方便, 如果你是必須要買房子的話 就要趁早的去買, 兩年前我去問房價3500 ,當時沒買 兩年後的今天才買多花了20萬, 不要相信馬雲說的 未來的房子白菜價 我只想告訴你 對於馬雲來說房子 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白菜價, 貨幣貶值 房子只會漲價不會掉價的, 國家也不可能讓房子掉價 那麼多買房子的,如果掉價了 後果可想而知, 只是房子會平穩的發展 不會漲的太厲害了, 但如果你房子可買可不買 那就可以不用那麼著急的去買, 房子是買來住的 想方便 還是要買一套 , 總結:必須要買房的 一定要趁早買!


羅布青菜


成名要趁早,買房也要趁早。如果你有房子,那你倒是不用那麼著急,需要的時候再買也可以。有的人是剛需,有點積蓄,有的時候想再存點錢再買,有的想著等價格降點再買。這兩種人最後那麼是買不起來要麼是高價買入。我2012年畢業,2013年就買了。當時首付12萬,我自己只有三萬,借了8萬多。那時候市區房價3500-4000,新區4000-5000左右吧。雖然我是剛需但是我綜合考慮下來買了一個均價5000的樓盤,然後省吃儉用還貸款。現在還有8年就還完了,現在還貸款也沒什麼壓力,7年的的2000元和現在的2000元真的不一樣。


西安賣房小夥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來回答。

一,對於成年人來說買處房產,安個家有歸屬感。

我們在外拼搏這麼些年,總想有個家給漂泊的自已找個港灣歇息。長期租房,也得化不少錢去開支。另一方面給自已奮鬥的一種肯定,感到無比榮光。

二,買房不一定要趁早,應該有自己的規劃

和實力支撐。

買房子不比買衣服買白菜,非得趁早。急是急不來,要深思熟慮,地段,環境,性價比都得通盤考慮。最主要得問自已的實力,允不允許,吃飯都困難怎麼趁早買,那就得緩一緩。按計劃來,這不比買衣服幾十幾百,不好退換,買房幾十萬,上百萬,也許花費一家一生的心血。所以慎重為妙,不急一時。

三,不要盲目跟風,隨意決定買房,降低生活質量。

有些人喜歡跟風,看到別人都買房了,蠻著急,東拼西借,按揭一套房。性價比也不在乎,結果本已幸福生活過得狼狽,成為房奴。我有一朋友,至從買了房後,就很少出去玩了,一人打二份工,經常報怨太累了,後悔不該做房奴,降低了生活質量。

所以說,買房不一定要趁早。


無語觀潮


“成年”代表著你可獨步江湖,去實現你心中的那些期待,這期待裡有一個屬於你的“家”嗎?

也許你想這輩子就以“天地”為“家”或讓家鄉的老屋成為永遠的“家”!但你是否想過那廣袤的“天地”真能為你所愛遮風擋雨嗎?那家鄉的老屋是否還容得下你這顆“悸動”的心?

成“家”不易,它勞神、費心、需財聚方能成事!故在許多成年人眼中有“畏縮”者、有“不屑”者。

他們以為如此“為奴”有損生活品味,需等待、再等待!待那萬事具備方能雷霆出擊!可世間之物有幾時會去等人?等你的“萬事具備”?

故此雖非易事,當斷則斷!趁早為宜!一旦成功!你的所有期待便有了“家”,它將成為你人生之“根據地”!何樂而不為呢?(本文觀點不做投資依據、不喜勿噴)



留下生命的空白


當今,成年不買房,老了徒傷悲。

成年了,也是立業之黃金時期。然而,對於一個人來說,成年後,立什麼業,都沒有立買房這個大業,來的更簡單易操作。

有人會說,成年人買房會有壓力!上世紀,六十年代,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有句口頭禪:"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

成年人買房有如下三大好處:

一,自己可以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

二,套牢自己,可鍛鍊自己。

三,形成個人獨立能力的需要。

總之,依據以上理由,本人贊同成年人,一定要趁早買房,這句話。

謝謝關注我的朋友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