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2015年9月,歷時5年建設,一朵“梅花”綻放於遺愛湖畔,黃梅戲大劇院就此落成。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為利用和發揮好這項惠民工程的作用,2014年12月市政府與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牽手,簽署黃梅戲大劇院託管協議。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2015年11月28日,黃梅戲大劇院正式對外開票。立足黃岡,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定位”,讓黃梅戲大劇院迅速成為黃岡的“文化地標”。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四年來,保利不光將“演出”帶到黃岡,更將“文化”帶到了黃岡。黃岡黃梅戲大劇院演出場次400多場,演出團體約193家。平均上座率70%左右,接待觀眾近27萬人次。舉辦了藝術講座18場、藝術培訓4場、文明觀演禮儀23次。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潤物細無聲。“保利文化”如春風拂過黃岡大地,讓黃岡特有的本土文化得到激活,也如同一股特有的力量潛入黃岡市民心中。黃岡文化吸收“保利文化”精髓,更具包容性與多元化。


文化認同提升:享受文化盛宴時,市民自覺接受規範約束

今年8月1日,黃岡軍分區幹部魏曉丁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八一節”。

當天,黃梅戲大劇院舉行了“關愛軍人家庭”活動,免費請黃岡部分軍人、軍屬看演出。魏曉丁一家就是幸運的被邀請者。

身著便服的魏曉丁帶著愛人和7歲的女兒,早早地前往黃梅戲大劇院觀演。他走進大廳裡時,被一名佩戴“文明觀演小小志願者”標誌的小男孩攔住了:“叔叔,不可穿拖鞋入內。”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穿涼鞋,可以嗎?”魏曉丁向男孩子請教道。當小男孩表示穿涼鞋可以入內時,魏曉丁將他涼、拖兩用鞋的帶子後移,拖鞋秒變涼鞋。

看著魏曉丁有禮有節地接受了自己的“指正”,小男孩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魏曉丁表示,由於工作的原因,這是他第一次走進劇院。他說,“文明觀演小小志願者”活動舉辦得很有意義,教文明禮儀的同時,也將文化自信根植於孩子心中。當天他不僅看了一場好的演出,也上了一堂難得的觀演禮儀課。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文明觀演禮儀、演出藝術培訓、藝術講座……從學習觀演禮儀到了解藝術常識再到藝術賞析,人們提高眼界、認識後,在享受文化盛宴時心甘情願地接受文化規範約束,讓文化共同體保持生機和活力,文明得以充實豐厚。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四年來,黃梅戲大劇院堅持“高貴不貴、文化惠民”的理念,每場演出,均打出百元以下惠民票價,且數量不低於整場座位的20%;堅持做“公益”活動,開展免費請市民觀看演出活動,惠及留守兒童、困難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等人群,環衛工人、老師、軍人等行業,滿足特殊人群文化需求,讓弱勢人群開闊視野,增強他們自信;舉辦藝術培訓、藝術講座、文明觀演禮儀等活動,提升市民觀演綜合素質。“高貴不貴、文化惠民”的理念,已深入黃岡市民心中。


凝聚向心力:文化自信增加,觀眾參與性、互動性高漲

6月21日,青年古箏演奏家丁雪兒“箏情真意——古箏獨奏音樂會”在黃梅戲大劇院奏響。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演出中,11歲的雷博涵與丁雪兒同臺演出《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當日有10多名黃岡古箏學童走上臺劇院舞臺參與演出。演出後雷博涵說:這次能跟丁老師一起演奏,感到很榮幸,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舞臺演出經驗,還給了自己信心。

“今晚在大劇院裡,你最想做什麼?”“我想等中場休息時,上臺拉一下小提琴。”10月6日晚,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YING四重奏音樂會開演。10歲的劉佳銳與朋友利用演出空隙,小聲聊起了小“願望”。

劉佳銳學習小提琴兩年多。劉媽媽聽說美國 YING 四重奏是世界古典室內樂舞臺上著名重奏組合之一,代表了室內樂四重奏的最高水準,就買了票送她來看演出。

2個多小時的演出,劉佳銳聽完一臉輕鬆。她說:“聽音樂會是學習的好機會,能提高音樂鑑賞和審美能力,增長見識。”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今年,黃梅戲大劇院共完成演出場次103場。A類演出14場,B類演出19場,C類演出21場。演出彙集中外名家:鋼琴大師李雲迪攜名曲與市民“交流”,賴聲川斜角喜劇《隱藏的寶藏》引導市民從不同角度賞劇…… 意大利威尼斯音樂家室內樂團帶市民穿越回17世紀,感受一場宮廷音樂盛宴,華沙肖邦音樂大學交響音樂會黃岡演繹“浪漫”,法國天籟童聲“登陸” …… 演出上座率達70%,與保利院線21省66座劇院中的同等城市、同等規模劇院相比,黃岡黃梅戲大劇院的上座率佔位靠前。

黃岡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方表示,這得益於黃岡群眾文化基本好。

黃岡黃梅戲大劇院擁有一批高素養的觀眾。觀眾期望與“名家”面對面交流學習,也敢於發表自己對藝術的見解。經常有人看完演出後留言,交流看演出心得,發表對演出不同看法。曾有一位老先生,看了改編話劇《原野》後,專程找到王志方,談了一個多小時自己對改編劇的不同看法。

王志方表示,觀眾渴望上臺、敢於發表不同看法,是他們文化自信的體現。


挖掘本土文化:市民上得了臺 黃岡優秀文化走得出去

今年5月30日,黃梅戲大劇院市民開放日,黃岡藝術學校青年教師陳最鋼琴獨奏音樂會在黃梅戲大劇院舉行。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針對演出,黃岡黃梅戲大劇院還專門舉行了鋼琴大師課,邀請陳最與鋼琴學子一起探討了鋼琴練習技巧、浪漫主義等方面的話題,並現場進行指導教學。陳最深入淺出、嚴謹詼諧的教學方式,讓在座的鋼琴學子們受益匪淺。

聽完陳最音樂會,市民楊文斌表示,音樂的現場感和代入感,音樂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以及由此引發聽眾的參與性、互動性,是其他任何一門藝術都難以比擬的。

這次音樂會由黃梅戲大劇院聯合黃岡藝術學校舉辦,旨在推廣黃岡本土藝術人才,讓更多人有展示才華的舞臺。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黃岡看點」“文化地標”的力量

四年來,通過黃梅戲大劇院市民開放日等活動,黃岡有近萬名市民走上了劇院專業舞臺。

6月26日,在湖南長沙梅溪湖國際藝術中心大劇院,我市創作的大型黃梅戲《東坡》作為2019國之瑰寶·保利情——中華優秀地方劇目展演劇目之一,進行了首演。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張輝精彩的表演,展現了一代才子蘇東坡的精神氣質和坎坷際遇,令人感嘆萬千,印象深刻。謝幕時刻,觀眾們掌聲如雷,高聲呼喊演員再唱一曲!

“國之瑰寶·保利情——中華優秀地方劇目展演”活動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協助地方政府推廣、扶植地方優秀院團,堅持文化惠民、服務大眾,競放地方劇目的絢麗多彩,展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自2018年起,大型黃梅戲《東坡》作為“國之瑰寶·保利情”展演劇目在保利院線演出共計8場,演出輻射湖南、河北、河南、江西等多省。展演讓黃梅戲走向了全國舞臺,同時向外推介、宣傳了“東坡文化”。

“梅花”怒放春滿園。黃梅戲大劇院美肓大眾、藝術普及、文化惠民,弘揚傳承黃岡優秀文化、培養黃岡優秀文化人才的理念涵養著城市文化氣韻,一面文化自信的旗幟擎起。

鄂東晚報全媒體(記者何皎月 通訊員吳君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