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最近,軟銀即將迎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股票回購,在“待售資產”名單上,阿里巴巴首當其衝。

據彭博社24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計劃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以籌集410億美元支持其遭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業務。


幾乎在相同時間,又傳來軟銀擬對滴滴出租投資3億美元的消息。一邊是對電商巨頭的大額撤資,一邊是對自動駕駛新秀的高調看好,從“舊愛”到“新歡”的瞬間切換,軟銀到底圖什麼?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

20年前,孫正義只思考了六分鐘,就決定斥4000萬美元巨資投資阿里巴巴(後以2000萬美元投資佔據34%股份),這個瞬間決定也為軟銀帶來回報率高達千倍的巨大收益。


20年後的今天,為緩解投資者對軟銀債務高壘的擔憂,孫正義首先想到的也是阿里。


本週一,軟銀在一份出人意料的聲明中表示,計劃在明年出售至多價值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以資助一項2萬億日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並償還債務和回購債券。或許也受此消息影響,阿里巴巴美股收盤跌近3%。


雖然未具體說明會出售哪些資產。但目前,軟銀持有阿里巴巴25.2%的股份價值超過1200億美元,是它未變現的價值中最大的一塊。彼時,有外媒分析稱,毫無疑問阿里巴巴肯定會排在“代售資產”名單的首位。


在彭博社最新報道中,援引知情人士稱,日本軟銀集團計劃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的股份,以籌集410億美元支持其遭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業務。對此,市場的反映是,軟銀集團股價今天在早盤交易中暴漲20%。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六週前,孫正義還在吹噓軟銀集團的價值,並對出售所持阿里巴巴股份的說法不屑一顧。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轉身的背後,軟銀有難言之苦

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孫正義自然是不得已之為。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2020年2月12日,日本軟銀公司發佈了2019前三個季度財報。淨利潤方面,軟銀面臨是鉅額虧損。2019年第二季度,日本軟銀集團一共虧損了7001.7億日元,同期利潤相比2018年下降了233%。雖然2019年第三季度的淨利潤情況有所好轉,但是依然要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92.1%。


這無外乎於多宗投資失利,尤其是共享辦公巨頭We Work和共享出行巨頭Uber。


阿里巴巴作為A+信用評級的優質股,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軟銀的頹勢。2019年前三季度,軟銀近50%的稅前淨利潤是與阿里巴巴相關的純賬面利潤,另有1/4來自阿里巴巴去年11月在香港上市時所持股份的重新估值,還有一部分來自螞蟻金服。如果不是這些一次性收益,軟銀的稅前利潤會減少34%。


但是,現在的情況發生了些變化,受疫情影響,阿里的股價近期也下跌了超過20%,對於持有25.2%股份的軟銀來說,直接導致其價值較1月相比縮水超過330億美元。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既然之前阿里效益這麼好,市值那麼大,軟銀這樣的大股東不是此前應該已經獲得很多分紅嗎?


事實上阿里巴巴股票享有A+信用評級,去年下半年產生了9000億日元(約合82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但實際情況是,阿里幾乎沒有分過紅,放在A股而言就是典型的“鐵公雞”,也就是說,儘管軟銀是阿里巴巴的最大單一股東,但阿里巴巴不會派息,沒有一分錢流向軟銀。


為了將所持阿里巴巴股份貨幣化,軟銀可以將阿里巴巴股票作為抵押,辦理保證金貸款,事實上軟銀也這麼操作過。但兩週見證4次熔斷,看到幾十年來全球最大的拋售,警惕的債權人或許已不敢接受更多的股票作為抵押品了,出售股份才是最快最直接的手段。


此外,向外部募集資金困難重重,則可能是軟銀出售阿里股份的導火索。據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軟銀集團正尋求額外籌集100億美元資金補充一期願景基金,以支持其投資組合中受新冠病毒大流行而遭到重創的公司,但願景基金最大支持者——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和阿布扎比穆巴達拉投資公司這些中東各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已因油價急劇下跌而困境重重。而正在募資中的軟銀願景基金2期也受到影響,傳規模可能只是原計劃的一半。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全力押寶自動駕駛?

關於軟銀對阿里股份的拋售,也有分析者從另一個側面思考,或許是因為目前電商行業增速總體處於放緩態勢,其中阿里巴巴中國零售成交量的增速從2015年的46%下降至2019財年的19%。


電商行業未來預期增長放緩,對於投資者來說,似乎也無可厚非。而與之對比的是自動駕駛行業,近年來,自動駕駛在國內已經呈現出爆炸式的發展。無疑,軟銀也看到了這一點。


3月24日,據The Information報道,日本軟銀集團牽頭對滴滴自動駕駛部門的投資交易已經接近完成,擬投資3億美元。不過對於交易的跟投方、估值尚未透露。滴滴方面不予置評。


拋售140億美元阿里股份、3億美元投資滴滴,軟銀怎麼了?

滴滴已經數次獲得軟銀的投資。滴滴2017年陸續獲得軟銀共80億美元的投資,同年9月,阿里巴巴向軟銀出售了滴滴出行5%的股權,價值6.39億美元。2019年3月,孫正義曾透露計劃第三次向滴滴出行注資16億美元。此外,2018年7月,軟銀公司與滴滴還成立成立了合資公司,在日本提供出租車打車服務和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與Uber這兩年自動駕駛業務所遭受的頹勢不同,滴滴作為新秀,如今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自2016年成立以來,滴滴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團隊相當低調。2018年,滴滴目前已經在中國、美國開展了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路測,並在加拿大設立了智能駕駛相關的研究室。2019年8月,滴滴出行宣佈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分拆為獨立公司, 專注的業務方向為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和相關業務拓展。


分拆之後,滴滴一直在釋放有利信號。


9月,滴滴獲得首批“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牌照”,從單純的車輛測試轉向功能化的載人應用測試。


10月,滴滴出行副總裁葉傑平還透露,滴滴自動駕駛出租車最快或將於2019年年底在上海落地,前期預計將投放30輛自動駕駛汽車用於示範運營,訂單距離可超過10公里。


10月,滴滴出行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清華大學-滴滴未來出行聯合研究中心,雙方將在智能共享出行、出行安全、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交通等領域合作。


12月,滴滴宣佈與英偉達合作,滴滴將使用英偉達的GPU和其他技術開發自動駕駛和雲計算解決方案。據介紹,滴滴將在數據中心使用英偉達的GPU 訓練機器學習算法,並採用 NVIDIA DRIVE 為其 L4 級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推理能力。

滴滴此前表示稱,公司目前已經構建起高精地圖、感知、行為預測、規劃與控制、基礎設施與仿真、數據標註、問題診斷、車輛改裝、雲控與車聯網、車路協同、信息安全等多個團隊。


事實上,軟銀一直在打造一個出行王國。滴滴之外,軟銀此前還投資了美國的Uber和Cruise、印度的Ola、巴西的99等諸多出行公司,其自身也成立SB Drive集團,注資5000億日元,研發自動駕駛巴士,並與百度、本田等科技公司和車企合作。


疫情之下,連巨頭都混不下去了,軟銀自然也被牽涉其中。但孫正義肯定不會坐以待斃,面對屢屢投資失策,尋找新的目標是當務之急。


20年前,軟銀通過投資阿里巴巴大撈了一把。而20年後的今天,失意的軟銀能否在自動駕駛上重新演繹這一美麗的故事呢?值得我們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