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3月20日上午,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组织机关青年干部到蕉城区九都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集体重温《闽东的振兴在于“林”》一文,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此纪念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9周年和第42个植树节。市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专职副书记陈梅仔参加活动。

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当日恰值春分时节,放眼云气村,春山可望,草木萌发,到处生机盎然。上午10时许,大家来到云气诗滩附近的植树场地,集体重温《闽东的振兴在于“林”》一文后,或两人一组、或三人一队,深挖基坑、搅拌肥料、扶直苗木、回填细壤、踩实根部、筑起围堰、提桶浇水,各个环节严丝合缝,个个干劲十足,忙得不亦乐乎,现场呈现出团结紧张的活泼氛围。

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一番辛勤的劳动后,68株桂花树在此扎根,大家期待新栽种的树苗茁壮成长,待重返此地,处处林木葱茏,花香四溢,美不胜收。


活动期间,还开展了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调研。


延伸阅读

青年组工干部需打牢根基

——关于植树的几点启示


市委组织部机关团支部每年都会组织青年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环境增色添绿。植树,重在养根,要在垒土夯基,让根系与土壤紧密相连,既能抵御狂风袭扰,又便于汲取养分,确保更好更快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妙喻,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青年组工干部好比树苗,一开始就要打牢成长的坚实根基,今后才能行稳致远。


打牢成长的信念之基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做大事业的人,要成为一颗大树,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他还告诫青年干部,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青年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理想远大,正因为远,更需要持久追求、不懈追求;正因为大,更需要有大境界、大抱负。我们说,信念坚定,所谓坚,就是坚不可摧。所谓定,就是保持定力。所以,无论是风云变幻,还是惊涛骇浪,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青年组工干部都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打牢成长的忠诚之基

放在心中为忠,言之必成为诚。树木向阳而生,因阳而盛,皆因他们心中始终装着太阳,忠诚于太阳,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年轻干部要“向阳而生”。对于青年组工干部来说,“向阳而生”,最根本的就是对党绝对忠诚,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绝对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青年组工干部绝对忠诚于党,要体现在一心、一致、一贯上。一心,就是发自内心、全心全意,一心向党,一心为党。一致,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一贯,就是,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坚韧不拔、矢志不移,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要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一条一条梳理,一条一条研究,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打牢成长的能力之基


大海航行靠舵手,树木生长靠太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并以有机物形式储存起来,从而获得成长。干部提升能力也是这个道理,通过读书学习,把抽象理论转化为知识,并表现为工作能力,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99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中,专门强调要加强理论学习,他认为,我们正在从事的振兴闽东的宏伟大业,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青年组工干部,正处于价值取向养成时期,在学习理论上要有更强自觉、更高要求,不能随大流、一般化。从供给侧来看,当前学习资料浩如烟海,即使时间再多,也不可能把所有理论一网打尽。要讲究策略方法,从需求侧发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正在开展的工作联系起来,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不仅要学习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还要兼学多样,广泛涉猎经济、贸易、历史、哲学、文学、法律、互联网等方面知识,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学习本是苦差,关键是养成自觉、形成习惯,把读书学习当作精神食粮,天天学,一天不学饿得慌。


打牢成长的历练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速生树材质疏松,是不能做扁担的,做了就会把担子挑翻。”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守,才会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从容,才能在饱经风霜雨雪洗礼中破茧成蝶、淬火成钢。青年组工干部,要多到吃劲岗位,经常参与重大任务,主动接受挑战,敢于啃“硬骨头”,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实践历练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这种绿叶精神,隐喻的是为他人作梯子、作嫁衣的精神。组织工作多是如此,加班时间多、工作节奏快、心理压力大,一些组工干部连轴转,节假日也很难休息,十分辛苦。对此,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提得起精神,打得了硬仗。同时,干部成长的快慢有其规律,看到别人进步,不可眼红,不可攀比,不仅要看别人的成绩和成就,还要多看看别人在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如果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心态难免会失衡,一失衡,工作自然就做不好。那何不摆正心态,把艰苦付出当作成就事业的条件,当作个人难得的成长机遇呢?这样就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主动沉下去,最终自然会浮上来。


打牢成长的责任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一文中指出,林业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效益,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从不同层面深刻阐释了林业的职责和作用,森林不仅涵养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促进闽东的振兴发展。青年组工干部的职责也是如此,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局限于某项业务工作,承担的多是事务性工作。从特殊意义上来说,青年组工干部也是全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着推进宁德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任务。车马炮只有在大棋局中找准定位,才能纵横驰骋、施展本领。青年组工干部不能光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要准确认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与本单位工作联系起来,把本单位工作和市委全局联系起来,明确具体工作在全局中的定位,从而更好为大局服务。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责任的背后是担当。务必种好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允许有一个环节“掉链子”,否则整个链条就无法高效运转。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对全年的组织工作作了详细部署,关键在抓执行抓落实,把工作尽量往前排,努力把疫情的延误抢回来,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以各业务科室的高效“自转”推动整个系统的良性“公转”。


打牢成长的作风之基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树根扎地越深,获取营养就越容易,枝叶长得就越茂盛。对于干部来讲,人民群众是营养最富集的土壤,密切联系群众是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的最好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就提出干部要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他还倡导建立了“四下基层”制度,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提供了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青年组工干部虽然在乡镇工作过,但历练不够充分,经验不够丰富,到机关工作后,更要时时事事处处修炼密切联系群众这一看家本领。要坚持“四下基层”,带着责任和感情,带着课题和问题,深入基层、企业、项目一线,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总结借鉴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推动有关问题得到解决、各项工作取得突破。要自觉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同时,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每一项工作都坚持以实践为路径,以实干为保障,务求取得实效。当前,应当积极深入到社区、农村、企业、项目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和创城等重点工作贡献力量。


打牢成长的自律之基


常剪旁枝,方得直木。任由枝丫无序生长,往往影响成材品质,甚至容易长成歪脖子树。青年组工干部可以有个性,但不能任性,要勤于修身,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拂拭思想上、心灵上的灰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我们知道,为了防止树木不被虫蛀,要把树干涂上白剂,既能杀菌、也能拒腐。青年组工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要严以律己,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十严禁”“五不准”纪律要求,给自身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我们还知道,水肥太多,容易导致树木烂根。青年组工干部要慎独、慎初、慎微,既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又要主动接受驻部纪检组的监督,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我们身处的新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新时代,也是一个人人皆可成材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好苗子常有,肥沃的土壤却不常有,组织部恰恰是一块富含养分的土壤。青年组工干部能够在组织部门工作,是一种幸运,更意味着一份责任,要倍加珍惜组织部这块沃土,向下扎根、向上拔节,沐浴阳光、历经风雨,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