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今年春天以來,疫情在中國爆發,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幾個月時間的努力,現在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但是國外現在還處於爆發的高峰期,很多國家都已經採取了封鎖的措施,來限制疫情的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全球性的國際貿易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貨物的進口和出口都沒有辦法按照原來的計劃執行。因為中國每年都要從國外大量的進口糧食作物,在全球封鎖的情況下,很多人擔心中國的糧食不夠吃,沒有辦法從國外進口糧食該怎麼辦?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下面一起來聊聊。

第一,中國糧食儲備豐富

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對於糧食的需求非常大,如果糧食不夠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所以我們國家的糧食儲備,一直都做得非常充分,這是從國家層面甚至可以說是從戰略角度出發的。雖然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但是國內的儲備仍然很豐富,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大家不用太過擔心。過去中國用7%的土地資源養活了22%的人口,現在這個問題同樣也不存在。即使在當下很多農民外出打工不再進行農業生產種植的情況下,糧食也是足夠的,也是充分的,短期內根本不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第二,疫情雖然蔓延,但總有控制的一天

我國是最先爆發疫情的國家,但是經過兩三個月的努力,現在已經基本控制,雖然國際社會一開始對於疫情沒有充足的準備,導致在我國已經逐漸控制的情況下,仍然在全球開始了大流行大爆發。雖然現在很多國家仍然處於爆發的高峰期,仍然在不斷的增長,但是從長遠來看,疫情一定會被控制。人類肯定會戰勝疫情,這個時間可能不會在今年夏天結束,但是在年底前應該全球都能得到基本的控制。所以說,目前很多國家採取的封城或者是封閉國家的邊境線等強制性措施,都是暫時的,不可能長久。因為這種長期性的封鎖,肯定會對國家的經濟受到很嚴重的打擊,所以等到疫情基本控制以後就會全面的開放,貿易往來也會逐漸的恢復正常。

第三,糧食安全最終要靠自己

這一點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中國是人口大國,對於糧食安全的關注更為嚴肅。在農業生產方面,雖然很多小農分散種植戶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但是中國的新型的農業化規模化的種植產業仍在不斷的擴大,而且農村的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中國主要糧食的產量逐年都在上漲,都在增多,對於滿足國內的需求,根本不存在什麼問題。而且說實話對於主要是來講,國內能夠自給自足,而從國外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像大豆一類這樣的作物。而隨著我們國家實施的大豆振興戰略以及其他的農作物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一定能夠保證我國的糧食供應。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不用擔心。

總的來說我國的糧食是可以自己自主的,雖然從國外進口,那也是從戰略和儲備的角度出發。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三農有理


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後,會給糧食運輸帶來困難,但是我國的基本糧食供應應該能夠滿足,只要沒有大的自然災害,老百姓吃飯是有保證的。

我國大約有14億人口,按照每人每天消耗一公斤糧食,全年需要消耗5110億公斤,也就是大約2.5億噸,正常情況下,我國每年自己能生產大約5~6億噸糧食,因此我們自產自用的話,保證老百姓不餓肚子是可以的。

但是我們實際的生產過程種,很多糧食拿來進行畜牧養殖,保證老百姓的肉蛋奶供應,還要釀造酒、醋、食用油等調味品和飲料,因此我們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

我國曾經經歷過很長時期的艱苦日子,因此對於糧食供應大家都非常重視,在改革開放前,我們的口號就是深挖洞,廣積糧,現在我國也一直在保護耕地,面積不減少,而且加大儲備糧庫建設,在出現突發事情的時候,讓老百姓能夠吃飽肚子。

總的來說,我國的農業科技也越來越發達,化肥農藥種子自給自足沒有問題,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逐年提高,只要沒有全國性大的自然災害,不進口糧食雖然會降低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不至於沒有飯吃。

前一段時間網上傳的關於沙漠黃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新聞,我國就非常重視,派專家到巴基斯坦進行援助,同時也是提前瞭解信息,便於制定應對方案,對於這種可能性的自然災害,我們必須要做好應急預案,保證我國農業經濟安全。

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雖然對全球經濟造成較大影響,但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並不大,無論是我國,還是其他的糧食生產大國,都不會因為新冠病毒降低糧食產量,至於跨國運輸的問題,客運可能受到較大影響,貨運受到的影響相對也比較小,因此,國際間的糧食貿易應該是正常的。

總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做好糧食戰略儲備,但是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目前來看,我們的糧食供應是非常安全的。


互金直通車


這點肯定放心,國家想得肯定比我們早,就算沒有疫情,國家的糧食儲備肯定也都是能夠保證的。所以現在全球封了,對我們的生活必須品影響肯定不大。而且有一點全球封鎖,封鎖的只是人口流動,對於必須得生活物質運輸還是暢通的,疫情時期,國家更需要用錢,有哪個國家想不做生意了呢?

像我們周邊的越南,泰國,他們肯定願意把糧食出口到中國,多賺點錢回去購買醫療物質。現在全球緊缺的是醫療物質,而不是糧食。而我們中國生產醫療資源的能力,絕對能排到全球第一,不說別的就說口罩,我們國家現在口罩的產能絕對是第一的,這個時候其他國家都需要向中國進口口罩。

綜上所述,我們不用擔心糧食供應的問題,就是供應不上,我們拿口罩和他們換,也會有大把的國家願意換的。


月牙亮投


受到疫情的衝擊,糧食生產肯定要受到影響的,因此在今年之內,糧食危機非常有可能發生,不過對我國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嚴重。

疫情對於所有的產業都有衝擊,其中就包括了農業,而對於農業的衝擊是所有產業中最為嚴重的,服務業方面的影響和工業方面的影響雖然也十分嚴重,但是會在疫情結束之後得到補償性的反彈,但是如果疫情導致誤了農時就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因為糧食補種是不可能得到補償的。

關鍵的問題在於,雖然我國的疫情得到了明顯的抑制,但是在溫帶地區的其他國家卻剛剛開始遭受疫情的衝擊,這種情況下所有產糧國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小麥產量在全球會受到一個明顯的抑制。

因此在今年下半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很有可能爆發,關鍵就在於疫情對於全球的衝擊到底要蔓延多久了。本身全球的糧食產量就很難滿足全球的需求,而且很多發達國家對於糧食儲備並不是十分積極,這樣糧食只能夠優先滿足發達國家的需求,而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

不過對於我國來說影響可能相對好一些,因為我國近些年來糧食儲備做的都不錯,雖然不能保證大家都吃到新鮮的好糧食,但是至少不捱餓還是能保證的,在這種底線性的保障之下,糧食危機對我國的衝擊已經被減緩了。



諮詢師天生


全球一共177個國家已經存在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總感染人數已經超過27萬,用不了多久,全球感染人數就會超過30萬,一個星期左右,全球感染人數就會超過50萬!

因為疫情,有的國家已經下令進入緊急狀態,有的國家已經下令封城,有的國家已經下令封國,下令禁止集會,下令禁止串門,以此來抗擊疫情!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到處肆虐,已經嚴重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亞洲股市暴跌,歐洲股市暴跌,美洲股市暴跌!

疫情會人傳人,只要有人員的流動,就有可能導致疫情的傳播擴散,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大家不要急,不要慌,我們國家的疫情已經進入收官之戰,很多企業都已經復工,在企業工廠都已經開始復工的情況下,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人口不密集,也開始農業生產,所以不會影響我國糧食的產量!

我們國家雖然有14億人,但是我們國家每年的糧食產量早已提高,我們國家早已是糧食生產大國,一年最少可以生產6億噸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其次,中國人都有儲蓄的習慣,喜歡存錢,喜歡囤積糧食。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存錢和囤積糧食,就是為了防止沒有糧食吃,防止沒有錢花。我們是有存糧的國家,存糧很多,最少夠吃幾年!

當然,很多人擔心的是,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進口的糧食不足,其實大家都已經發現,人多的地方,疫情才是最嚴重的,而美國這樣的國家,地廣人稀,雖然會有很多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是在這個農業早已機械化的時代,種莊稼用不了幾個人,一個人開著機器就能完成種植、收割的任務,所以,也不用擔心糧食的進口量會大幅度下滑!

疫情雖然在全球肆虐,但是每個國家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有的國家疫情嚴重,有的國家疫情輕,疫情輕的國家經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醫療體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農業生產能夠正常進行,進出口貿易能夠正常進行,糧食就不會短缺,世界各國缺的是醫療物資!


老鱷魚觀天下


大實話:這個是不用擔心的,中國本身就是產糧食大國。

因為前段時間我們在和美國簽署貿易協議的時候,其中美國方面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包括玉米大豆這些東西,所以很多人可能就會感覺我們很缺這些東西。但是,實際上我們也是世界產糧大國,是不可能因為這幾個月的疫情就影響到我們的。

首先,就現在全球的疫情條件來說,毫無疑問,我們國家現在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基本上就可以說是進入了正常的一個生活了。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影響夏糧的收穫與下半年的播種事宜,這也就是說新糧就要下來了,糧食方面即將迎來增長。

然後就是我們的糧倉裡面也是儲存有絕對的糧食的,比如當時武漢封城的時候,準備的就是足夠武漢人民吃半年的糧食,這些都是來自於最壞的情況考慮,但是,現在連武漢的新增人數都清零了,那之前計劃的都用不完,新糧就要下來了。那你覺得用得著為糧食擔心嗎?

然後,我們再說與美國方面簽署的一些農產品的貿易協議,這個其實就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了,因為中國是世界製造大國,幾乎全世界的東西中國都可以生產,自然出口方面就多,而美國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從中國進口,那就沒法在出口方面賺中國的錢,而美國同樣是產糧大國,自己的糧食也吃不完,那麼,就以平衡貿易的理由讓中國買唄。其實,就是這麼回事。說現實一點,如果沒過不是用這種強制手段,那我們買俄羅斯的,買其他國家不也一樣能吃,幹嘛非得買你美國的?

所以說,中國是肯定不缺糧食的,只是因為我們工業品出口其他國家太多了,總不能說錢都讓你賺了,人家的東西你啥也不買,也不是那麼回事。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中國需要從其他國家買糧食,那疫情也不會說持續一兩年,也就是幾個月的事,到了天熱的時候,病毒的威力自然就減少了,況且各個國家也在積極治理,也不會說一直封鎖。畢竟,對於美國來說,糧食要是不往中國賣,也沒有誰能買得起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目前我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地區也是出現了零增長的情況。有了地區已經開始解除了封鎖,也是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畢竟從年前到現在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對大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一些工廠和企業。所以說今年也是值得大家銘記的一年,雖說國內的疫情得到了好轉,但是國外的疫情還是不容忽視,目前很多國家的疫情也是非常的嚴重,那麼對於此時,很多的國家出現了疫情後開始封城,那麼我國的進口糧食會受到影響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大家都不必擔心,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也是以農業為根本的一個國家,對於產糧地區,我國也是有很多像東北地區新疆地區的,都是比較產糧的大省,這些地方的糧食,可以說每年的產量都是非常高的。根本就不用擔心我國缺糧食的情況,但是有人會問了,那麼為什麼我國的糧食那麼多,還是要去進口外國的糧食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回答,畢竟我國的儲備糧食有一定基礎下,進口一些國家的糧食還是屬於在後期有計劃的儲備,當然了,不進口糧食也是可以的,但是這些都是屬於國際貿易的範疇。

對於我國來說,每年的糧食產量都是非常大的,用這麼一句話說,如果我國的農民三五年不種地的話都不會缺糧,畢竟我國的糧食儲備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況且在國外發生疫情的情況下,當地也會組織農業生產,畢竟每個地國家的農業生產都是第一的第1位的,一個國家如果在防控疫情當中沒錢了,那肯定要是想掙錢呢,所以說外國的農業也不會暫停,只是說緩慢的進行。但是不會出現不種地的情況,所以這個問題大家就不必擔心了。


三農堂廣訊


其他不說,保證全國人民吃半年,是絕對沒問題。

目前國家究竟儲備了多少糧食,沒有公開報道,數據不得而知,畢竟,這個是屬於機密,也不可能告知你我,但有幾點可以肯定:

第一、中國是全世界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耗大國,中國的糧食生產和消耗,世界第一,同時,因為我們一年產糧食在6億噸以上,我們一年要吃掉6.8億噸,中間還有0.8億噸缺口,就只能進口了,這就導致我國也是世界上糧食進口大國,進口糧食也是世界第一,一不小心,我們在糧食上,拿了三個第一。


說這個,就是想說,我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即便產量只夠我們吃十個月,也足夠我們擋住因疫情導致全世界封鎖,至少可以熬過十個月。我想,疫情再長,也不至於十個月吧,十個月後,全世界早就解封了。

第二、即便不夠,我們可以加大生產量。真遇到疫情持續不好轉,世界長期封鎖,達到一年以上,我們的缺口怎麼辦?同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大多數農村人外出打工,不種地了,出現了糧食缺口,但是,真遇到長期國際封鎖,糧食供不應求,國家也會考慮讓村民回去種地,如種植稻穀、小麥、玉米等,甚至會採取鼓勵和補貼政策,激勵農民回去種植糧食。


第三、國家儲備的糧食,我們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一些重大突發情況,出現市場供應緊張情況,這是國家層面年年都在做的工作,這也是為何一些地區糧食豐收後,國家儲備糧單位就回去收購,儲備起來,很多地方,都設有比較大的糧食儲備庫,你進去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儲備糧,這些糧食,就是為我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時準備的。那麼,究竟總量儲備了多少,不得而知,但公開信息顯示,僅僅玉米,就儲備了1.2億噸以上,臨儲稻穀庫存1億噸左右,臨儲小麥庫存7400萬噸,臨儲大豆庫存800萬噸左右。


舉例,在2015年,中國的玉米、小麥、大米及其他農業大宗商品的國家儲備已攀升至極高水平。據估計,僅玉米庫存就高達2.5億噸,幾乎是當年國內玉米產量的1倍還要多。巨大的糧食儲備規模,一旦銷售很可能會淹沒整個市場,或者面臨因長期存儲而損壞的風險。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全球爆發!歐美國家每天幾千人的確診數讓人感到恐懼,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封國策略應對!比如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還有捷克西班牙等國;


就有網友擔心,我國的糧食能保證供應嗎?會不會餓肚子?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放心,即使這次新冠疫情讓全球都封了,我國的糧食也能得到保證!


我國是人口大國,自然也是糧食消費大國,說到糧食消費,老一代人對60年前的三年自然災有深刻的回憶,少了糧食,人口都難以發展,國家發展更談不上!

對國際關係有犀利眼光的基辛格更是指出: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

所以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從改善農業,提高糧食產量著手,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偉人說過: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遵循這個原則,我國幾十年來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改良作物品種,實現高產穩產;一方面精根細作,提高農業產出效率;


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產量一直處在高位,當前我國連續4年糧食產量達到6.5億噸,人均糧食擁有量470公斤,由吃不飽變成吃得飽,進而邁向吃得好。早已經讓我們脫離了糧票供應,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肉的困難局面!


如此巨大的糧食產量,當年吃不完怎麼辦?當然是要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目前我國建立了三級糧食儲備制(中央,省,縣三級),同時建立應急糧食儲備機制,在大中型城市,儲備10-15天應急糧食儲備,並且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

所以,大家儘管放心,新冠肺炎疫情再嚴重,全球即使都封了,我國的糧食還是有保證的!


你對我國的疫情期間糧食供應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老金看世界


這個擔心應當是多餘的!因為疫情對醫療體系的衝擊比較大,對經濟的發展有一定衝擊,但是對農業的衝擊應當比較小。



這次的新冠疫情,確實來的很突然,衝擊力也很大,目前已經蔓延至全球177個國家,經海外累計確診病例就達到19萬多例。

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目前全世界都把手頭的工作放下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抗擊疫情。

說句實話,這次新冠疫情,確實對各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影響了經濟增長。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各國的GDP增長預期恐怕都要調整,全球經濟危機也不可避免。

那麼作為我們國家來講,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加之我們又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讓許多人擔心的是,我們國家的糧食能夠得到保證嗎?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飯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算算賬。趣談專業戶看了一下我國的糧食生產狀況和進口狀況。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國家每年的一號文件均是三農工作的。從這幾年的糧食生產狀況來看,每年的糧食生產均在5.5億噸左右,而且是連年大豐收,糧食產量逐年再創新高。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儲備糧建設,按照目前的儲備糧數量來看,一般均保持在2.5億噸上下之間。按照14億人口計算,就儲備糧這一塊兒,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上五個月的時間。

按照我們國家自產的糧食來講,有5.5億噸左右,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上一年半的時間。

那麼有人說了,我們國家有如此多的糧食,為什麼每年還要大量進口呢?我們國家的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小麥和大米為主,目的是彌補國內糧食生產的缺口。

還有一點就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們國家的釀酒業非常發達,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如果疫情加重,國家必然會適時做出相應調整。這樣的話,釀酒業的糧食損耗就會降下來,把節約出來的糧食用作吃飯,這樣能夠延緩一段時間。

話又說回來,新冠病毒雖然來勢兇猛,非常頑固,但是我們要相信人類的智慧,在不久的時間內,人類一定可以戰勝病毒。

到那的時候,糧食生產必然加速,糧食保障完全沒有問題。我們一定要相信國家的治理能力,一定要相信人類的智慧。

綜上所述,中國的糧食是能夠得到保證的,14億人民的吃飯問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