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非不爾,僻學汴梁亡”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用戶8255707637921


感謝提問,分享一些個人觀點~

“半山非不爾,僻學汴梁亡”兩句出自元代詩人方回詩作《後秋思五言五首》。全文如下:

《後秋思五言五首》【元】方回詩與風騷迫,文兼史漢長。半山非不爾,僻學汴梁亡。

一、理解詩詞表面的意思

先看看前兩句:詩與風騷迫,文兼史漢長。

“風騷”就是《詩經》中的《國風》和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的並稱,它們同被視為中國詩歌發展的源流,這裡代指詩詞的最高成就。

迫,接近的意思。

史漢即指《史記》和《漢書》。

前兩句的意思是:我寫的詩跟《國風》《離騷》很接近了,寫的文章兼有《史記》和《漢書》的風采。

是的,這是作者方回的自誇。

再看後兩句:半山非不爾,僻學汴梁亡。

“半山”指王安石,因為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汴梁”,元朝至明朝初期把北宋的都城開封叫做“汴梁”,也就代指了北宋。

後兩句的意思是:王安石則不是這樣的,他不好好學習,把北宋都整滅亡了。


你沒聽錯,他覺得王安石不學無術,沒有才能,導致了北宋滅亡。言下之意,我方回學問這麼好,要是讓我來治理國家,宋就不會滅亡了。

可見,這首詩是作者方回的反思與吶喊:為啥世界對我如此不公平,我這麼有才能的人卻得不到重用,而要用王安石這樣的不學無術之人呢?


二、方回vs王安石

總得評價,方回跟王安石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不說別的,今天有幾個人知道方回,又有多少人熟悉王安石?時間已經對兩人給出了評判!

1.方回:騎牆的政治投機者。

說方回是元代人其實不是特別準確,他其實出生於南宋,生活在元初。

方回這個人的節操在當時就為世人不恥,但是由於這傢伙喜歡詩文,是一個很有名的詩詞評論員。

南宋理宗時登第,此時正是宋代有名的奸相賈似道當政時,方回寫了一首《梅花百詠》為他歌功頌德,等到賈似道衰敗之時,方回又狠狠的踩了一腳,寫出了“十可斬”的奏疏,這是方回小人之心的鐵證。因為這封奏疏,方回才成為了嚴州知州,可見方回是一個善於弄權之人。

後來,元兵打來了,方回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為生,以至老死。

2.王安石:德如壁立千仞,才如汪洋恣肆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界、政治家、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論治國理政有“致君堯舜上”的韜略,論文學造詣令歐陽修等文學前輩也讚歎不已。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而且,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

當然,王安石也是一位爭議頗大的人物,有人讚譽他是千古一相,也有人詬病他是千古罪人,最關鍵的還是因為他的改革。

王安石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持,銳意改革。改革涉及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比如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等。其中,青苗法爭議最大。

青苗法的主要內容是各地方政府囤積一定的糧食,當市面上糧價貴的時候就低價出售給農民,若市價低,就高價回收糧食,這有一些像現在我們政府的糧食保護價。

農民可以在播種季節或者青黃不接的時候向政府借糧,等到有收成的時候加上一定的利息歸還給政府,這就有效地防止了高利貸對於農民的盤剝,地方政府也增加了收入。

青苗法利國利民,但是卻嚴重地觸犯到了大地主的利益,所以從變法之初,王安石就遭受了極大的阻力,而這阻力的代表人物便是司馬光和神宗皇帝的母親高太后。

最可悲的是,連當時的很多老百姓也不太贊同變法。

魯迅先生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這就是民眾的心態,不喜歡變化,所以,即便是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的王安石新政也不能被大家理解,因為大家習慣了舊的東西。

然而王安石不為所動,喊出了“天變不足懼、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的誓言,堅定不移地推行這項利國利民的政策。

也正是由於王安石和改革派的努力,神宗朝的新政取得了廣泛的成效,改革16年之後的元豐年間,朝廷府庫充盈,可以支撐20年的財政開支,對外戰爭中,北宋收復了2000多公里的國土,這是唐朝中期以後就失守的國土第一次迴歸中原王朝。


所以,無論是從文學上,還是功績上,方回跟王安石比,都無法望其項背。但是他卻說出了這樣的話,可見這個人真的是無恥到了極點。

這也告訴我們,認清自己是多麼重要。

最後,用我國著名新聞工作者鄧拓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越是沒有本領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詩詞曲裡讀中國


這是宋元間詩人方回的《後秋思五言五首》其中一首,全詩:

詩與風騷迫,文兼史漢長。

半山非不爾,僻學汴梁亡。

先解釋前兩句:詩,指詩歌。風騷,指《詩經》和《楚辭》。文,指文章。史漢:指《史記》和《漢書》。詩句意思:詩成就和《詩經》和《楚辭》接近,文章兼得《史記》和《漢書》之長。總的意思是文學成就高,很博學。

再解釋後兩句:半山:指王安石。不爾:不如此。僻學:未能博學,見聞寡陋。汴梁:北宋東京汴梁。詩句意思是:王安石不是不如此,並不是因為(王安石)孤陋寡聞,不博學而導致宋朝的滅亡。這裡有一個歷史知識,就是北宋滅亡的真正原因並不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導致的,而是朝廷內部黨爭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北宋滅亡的,這裡不贅述。

詩人方回想通過這首詩表達自己懷才不遇、有志無時的思想感情。時任嚴州知府的方回在元兵到時望風迎降,又任建德路總管,不久又罷官,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為生,以至老死。





朔漠風塵


詩與風騷迫,文兼史漢長。

半山非不爾,僻學汴梁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