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和李宗盛是音樂家嗎,你怎麼看?你最喜歡羅大佑和李宗盛哪首歌曲,為什麼?

三國英雄曹操


兩位當然算是音樂家了,泛指專注於音樂領域中的創作者,藝術家。唱歌的人也算是音樂家,但他們都有個特別的稱呼為歌唱家,當然兩位的唱功就不說了,就當做音樂家吧,羅大佑的歌聽的是歌者思維的高度,而聽李宗盛的歌聽的是自己心裡的深度。

李宗盛的歌把他感受的人情冷暖和人生感悟全都寫給了自己,同時也是寫給我們,以及那些感同身受的人,他寫的愛情裡從不哭訴自己的付出,多的是對曾經的反思,和歲月流逝的一聲輕嘆。年輕人愛聽傷感的情歌,傾其所有依然得不到你,那麼愛你你卻拋棄了我和曾經,在李宗盛那裡沒有。他說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每當你記起一句就挨一個耳光。是空空蕩蕩,卻嗡嗡作響。

最喜歡李宗盛的《凡人歌》吧,聽了太多的愛來愛去,裡面那句“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感覺非常好,人嘛生來不是為誰而活,做好自己該做的,不負蒼天不負親人,活出自己真正的樣子。

羅大佑的詞有人文情懷,有反思批判,又有不可思議的前瞻性,像是個社會學家一樣,感覺他似乎開了掛,於凌空之中,洞察了一切,才能寫《之乎者也》,《亞細亞的孤兒》《未來的主人翁》....甚至至今沒能過審的歌曲,思想高度絕對高於其他歌手,他不是不會寫歌舞昇平,花前月下,他只是不能沉默不語,一個真正的歌者。

很喜歡《你的樣子》這首歌。將自己的真情注入歌曲最容易感動人。就像用心釀的酒,飲幾口就醉了。一個人想要成功,不僅要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認識自己,最重要的要自知,強調自己的獨立性,人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漫曉飛


說到教父級別的音樂人,也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想到羅大佑和李宗盛。是的,這兩位大神在華語樂壇上的表現確實是出類拔萃,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他們推動了整個華語樂壇的發展,兩個人不分伯仲, 詞曲都是一代殿堂級的人物。

“我與他的創作上的風格和路線不同,但是我們的共同點就是內容都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描述,只不過角度不同。”這是李宗盛對於羅大佑的評價,如果反過來,也應該是合適的。個人覺得,李宗盛是都市男女日常情感生活的忠實記錄者,用大白話唱出內心世界裡最真實也是最殘忍的告白;而羅大佑是在流行樂壇一位十足的社會問題的批判家,用詩一樣的文字傳唱著社會、個人的演變發展。

李宗盛和羅大佑都成名於80年代,被傳唱於90年代,被懷念於00年代。李宗盛寫百味人生,羅大佑寫紛紛人世。一個直擊內心,一個悲憫人間。羅大佑注重人文情懷,李宗盛注重個人情感,兩個東西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體驗理解兩個人的歌曲會有所不同,所以這一方面,是在無從比較,也不需要比較。

羅大佑出生於1954年7月20日,1974年年僅20歲時,就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歌》,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歌曲《童年》。1982年,他28歲時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大獲成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在流行音樂創作上,羅大佑的天賦似乎與生俱來,取得的成就也在華語流行領域數一數二。羅大佑的音樂作品充滿了人文精神,和鮑勃•迪倫類似的是,他的一部分歌曲和歌詞,從某種程度來講,已經脫離了流行音樂的範疇,進入一個更高的文化層面。他對華語流行音樂發展的貢獻和影響力,連李宗盛都衷心佩服,是真正教父級的人物。這些年來,羅大佑的創作力已經衰竭,多次在內地選秀節目中亮相,令人頗有晚節不保的遺憾!

李宗盛出生於1958年7月19日,僅比羅大佑小四歲,但給小編的感覺似乎在音樂創作上晚了十年。1980年,李宗盛作為民謠組合“木吉他合唱團”的成員進入樂壇。1982年,製作鄭怡《小雨來的正是時候》,正式進入唱片界。1985年簽約於滾石唱片公司。1986年,出版首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比羅大佑出版首張個人專輯正好晚四年。

李宗盛創作的流行歌曲歌詞平實,卻往往令人感同身受,看似大白話,卻充滿人生哲理。他擅長寫男女感情,寫人生感悟,寫盡當代都市 男女的情感和心態。他的旋律流暢動聽,為自己創作的一些歌曲,極具個性特色,只有他本人演唱太最有感覺。

與羅大佑相比,李宗盛的侷限在於創作的題材和主題相對狹窄一些,但是他的唱功勝過羅大佑,他的舞臺表現力和口才也勝過羅大佑,他的幽默風趣和飽經滄桑的嗓音,讓他的演唱會比羅大佑更受歡迎。他從不參與任何電視音樂綜藝節目,這一點無疑值得稱讚!

二人作品盤點

羅大佑比較知名的作品有《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皇后大道東》《追夢人》《滾滾紅塵》《明天會更好》《酒幹倘賣無》 ,最金曲最經典可以說人人必會的有《童年》《明天會更好》 ,這兩首可謂經典中經典,小學初中必教的曲目,相信帶給過好多人感動。作為音樂人有一首如此經典的足以,羅大佑竟然有兩首,實在不簡單。

李宗盛比較知名的作品有《愛的代價》《夢醒時分》《笑紅塵》《領悟》《愛如潮水》《真心英雄》《我是一隻小小鳥》《讓我歡喜讓我憂雄》《當愛已成往事》《給自己的歌》《凡人歌》《壯志在我胸》《明明白白我的心》 最金曲最經典可以說人人必會的歌曲有《真心英雄》《讓我歡喜讓我憂雄》 。

喜歡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這首歌字字戳心,句句是經典,可是再平靜,當聽到“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光上來兩句歌詞,就直接把我擊中。腦海裡瞬間冒過很多經歷過的情和愛。那種無可奈何放手愛的感覺,像刀子一樣紮下來。 “我認識的只有那合久的分了,沒見過分久的合”時,還是會一下子淚目。吃驚於如此直白的表達,毫不留情的戳穿之前歌詞裡的所有小心思,像是在恥笑“前面說了那麼多,說白了不還是捨不得嗎”。這一句,像是對裝睡人們的當頭一喝。而這句後面,歌詞又開始了自我辯解,“歲月你別催,走遠的我不追,我不過是想弄清原委”。再給我一個機會,和過去好好道別,可是又不禁總會想起“舊愛的誓言像極了一個巴掌”。

每一句歌詞,寫的再經典再通透又有什麼用呢?就算這樣清晰透徹的邏輯組合在一起,心境還是這樣糾結反覆。就像我對我們的不和之處再瞭如指掌,又有什麼用呢?我依然無能為力!

其中羅大佑的《戀曲1990》 歌詞意思主要講人生是怎樣的平凡,我們應該怎樣的珍惜。其實這是一首非常非常經典的歌,在歌壇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而且據說香港準備把這首歌作為他的國家級的歌。第一次聽就被震撼到了,歌詞寫的超級棒,配上大佑同志喑啞的嗓音,聽起來真是毫無抵抗力。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

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蒼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飄泊

尋尋覓覓長相守是我的腳步

……

尤其是第一遍副歌結束,轉第二遍,開唱“轟隆隆的雷雨聲在我的窗前”的那句,差一點瞬間流淚。

感謝!







韓影解說


有人曾說,年少不聽李宗盛 聽懂已是不惑年!

羅大佑、李宗盛都是殿堂級的宗師。不知道有沒有聽過縱貫線,當時縱貫線有四位歌手,分別是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他們組合在一起,簡直是地表最強男團。

當羅大佑低沉滄桑的嗓音從麥裡傳來時,整個人瞬間被拽入意境,他特有的音域,超高的識別度,他嗓音所刻畫的細節,歌詞所描繪的場景,讓人浮想聯翩,時而悲桑,時而充滿力量,似乎再告訴我們,人生起起伏伏浪蕩不平,今天得到的,明天或許失去。對愛情,對家鄉,對過往,我們都回不去了,好在還能用歌聲去緬懷。

李宗盛,他的歌聲,他的曲調,唯有經歷過,痛苦過,然後平淡看透過,才能聽得懂,那種看淡過往飽經滄桑之後的成熟,都傾瀉在他的歌聲裡。聽他的歌,你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似曾相識的過去,年過半百,所有的過往都輕如雲煙,不再感動,不再年少魯莽,沏上一杯苦茶,像一位老友密談,輕描淡寫的外表下,掩藏著的卻是內心裡的波濤洶湧,然後還要平靜的講出來,是糾結,是恍恍,也是迷茫。

經常聽《凡人歌》《同年》《皇后大道跟東》《給自己的歌》《朋友》《我是一隻小小鳥》等。





金睹聞


羅大佑的歌大氣,注重人文,《滾滾紅塵》,《追夢人》,《童年》,大環境下的人生百態。李宗盛的歌深入人心,深挖個人內心的喜怒哀樂,能言別人不能不願言明的感觸,《給自己的歌》《愛的代價》《山丘》《陰天》。都是大師級的大叔啊😂😂😂。印象裡,羅大佑總站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孤獨終老,卻保留著心裡的美好,眼裡有湛藍的天空卻不被高樓電線割裂,和世界對話卻不願平凡;李宗盛則喜歡獨坐在不開燈的房間裡,倒上烈酒,點上煙,在菸頭明滅間和自己對話,和過去告別,和自己和解。都是極醇厚如老酒的男人,用羅大佑的歌與世界交流,用李宗盛的歌來和自己對話,感謝樂壇有這二位,感謝他們給自己給我們寫的觸及靈魂的作品!


冬日晴朗


羅大佑的歌就像一瓶紅酒,喝了會讓人身心愉悅、有種很放鬆的感覺……李宗盛的歌,就像一瓶越陳越香的老酒,就像年少時不會喝酒一喝就醉,青年時學會了喝酒,但是不怎麼能品味酒的味道,再後來後來慢慢學會品味,學會了享受那種時間沉澱的味道和微醺的感覺,過癮且痛快,最後時常喝著喝著就會讓人淚流滿面……


大學王老師來了


流行歌壇,(也是百度,搜狗等看的)我認為。羅大佑,李宗盛都是音樂家。內地,崔健是搖滾音樂家,劉歡是流行音樂家。臺灣周杰倫也是音樂家級別的歌手。圖中其他的歌手也很優秀,



資源收藏者


在我心裡羅大佑就是華語樂壇NO. 1,林夕不行、方文山不行,李宗盛也不行,論歌曲格局、內涵、傳唱度羅大佑真的不是針對誰!李寫個情情愛愛還行,其他的真看不到羅大佑尾燈,他自己也承認不如羅大佑!童年、光陰的故事、明天會更好、戀曲1990、東方之珠、滾滾紅塵、追夢人、你的樣子、野百合也有春天,就這些歌曲單挑華語樂壇任何一人都不怵!不服的可以把你們的榜單列出來對比一下!


接電話逛個街


我認為這兩位可以稱為音樂家,流行音樂一樣可以出音樂家

羅大佑最喜歡最熟悉的應該是童年這首歌,上學時候第一次聽就非常喜歡

李宗盛的喜歡的比較多,感情細膩,又善於發現人才,很多天王天后級的都有他提攜的身影,經典的喜歡的當愛已成往事


御風而行VV


臺灣最nb的兩個音樂人,完全不能抗衡,就是周杰倫,他也不敢說自己強過他們兩個,他們對於臺灣音樂是幾個十年的見證,臺灣人民的愛與愁都在他們的字裡行間緩緩的流淌,那是情感的一種宣洩,怎麼說呢,一個偏重社會人文,一個偏執細膩悽美,都是大神,個人排序,臺灣的音樂人,他倆是一檔,周杰倫王力宏二檔,五陳三檔,


為81505


首先,這兩位都能給人帶來「看到他們名字出現在一首歌的作詞作曲隊列裡就確定這首歌肯定不會難聽」的安全感。

其次,羅大佑的歌瞄準社會公眾,而李宗盛的歌是瞄準自己內心。寫愛情,羅大佑是廣義的愛情,李宗盛是兩個人的愛情。羅大佑的歌裡總沒有一個特定的「你」,並且總透著股禪意。「不變的你,佇立在茫茫的塵世中,將心事化進塵緣中」。而李宗盛,卻是走來走去走不出自己的內心。想來李宗盛的創作過程肯定也不好過,總要一遍一遍剖開自己的辛酸血淚史。即便是故作老練拍拍你肩,說愛情這東西,「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幾年」,可當和林憶蓮合唱《當愛已成往事》的時候,還不是哽咽著紅了雙眼。所謂僧推寺門,卻跨不過紅塵。

羅大佑用所有的歌給你講哲學,而李宗盛,信手拈來的字句中隨處閃耀著歲月賦予他的智慧的光芒。

唱「愛情」,羅大佑是「我將真心付給了你,將悲傷留給我自己」,李宗盛是「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漂洋過海來看你」。

唱「少女」,羅大佑是「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李宗盛是「春風再美也比不過你的笑」。

唱「灑脫」羅大佑是「姑娘這世上沒有人有佔有的權利」,李宗盛是「只願你掙脫情的枷鎖,愛的束縛,任意追逐」。

唱「歲月」,羅大佑是「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回頭看看時已匆匆數年」。李宗盛是「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

羅大佑是端著的,當然他也有資格端著。大概是代表了樂壇自尊心這樣一種存在。這個看《中國最強音》中他屢次批評曾一鳴舞臺上的輕浮就可以窺見一斑。這不是老學究,這是作為音樂人的自尊心。

李宗盛說過一句話,“要認知自己對於這個時代的意義”。我不知道現在樂壇上的這些個年輕歌手,有幾個有這樣的自覺。尚雯婕有,張靚穎沒有;周筆暢有,曾軼可沒有。陶喆有,吳克群沒有;張韶涵沒有;鄧紫棋沒有。

唱功部分。唱功這東西,只有把自己的第一形象定位成「我是歌手」才重要。所以,張學友的唱功重要,周華健的唱功重要。但羅大佑、李宗盛這二位的唱功,不重要。畢竟他們也不是靠「唱」而是靠「寫」的。聽李宗盛的《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他唱得好麼?好,但不是「唱功好」的那種好,是「字字句句唱到我心」的那種體現情緒不差毫釐的好。所以,李宗盛唱破音或者走調,沒關係,觀眾不挑你這個。至於羅大佑,雖然有人形容他唱歌“就像嘴裡含著一塊糖”,但含著糖唱哭了陳奕迅章子怡鄭鈞以及一大票選手才叫厲害。唱得難聽?難聽我們也愛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